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译|为内部殖民主义建模:历史与展望

JOSEPH L. LOVE 哈扎尔学会 2022-11-04
【编者按】本文综述了截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学界对“内部殖民主义”概念的讨论,并着重介绍了罗马尼亚经济学家曼诺列斯库与巴西经济学家富尔塔多分别受到各自国际贸易理论的启发,为其祖国国内经济循环建立的内部殖民主义模型。
正如许多人已经指出的这样,现代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不止会出现在宗主国与殖民地或表面上相互独立,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主权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进一步说,“内部殖民主义”也不必基于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文化区隔的不同民族或族群关系。只要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不可否认地出现在一国内部的不同地区,(无论是作为某种文化现象或作为某种积累策略的)“内部殖民主义”的幽灵就无法消散。
当然,虽然内部殖民主义往往建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在一国之内的空间上的不平衡,但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内部殖民主义的机制往往因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阶级结构,与上层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于本人着重介绍的两个内部殖民主义模型,我们需要提出两点提醒:
1、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将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仅仅视为不同民族或主权国家之间的问题,而应当对殖民地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形势与各个社会群体内部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同理,在处理内部殖民主义问题时,我们的分析也不能仅止于区域,而应当看到内部殖民主义对区域内不同阶级与社会群体的影响。然而,限于国际贸易理论框架的限制,本文着重介绍的两个模型都未能回应这一问题。
2、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这样,曼诺列斯库与富尔塔多的模型是基于各自国家的情况提出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条。因此,我们不应将文中模型的机制视为内部殖民主义的普遍机制,也不能假设能够实现内部殖民主义的具体因素与政策只有文中所列出的这些。因此要理解不同国家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格局如何出现并不断再生产的机制,我们依然需要对该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刻与严肃的探讨。

为内部殖民主义建模:历史与展望

作者:

 

Joseph L. Lov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译者:deepl 校对:冈田茂的友人
引言:本文讨论了“内部殖民主义”概念的历史,展现出这一概念在不同意识形态传统当中的不同内涵,并为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基于经济过程而非基于种族的定义。它比较了两个早期的定量模型:米哈伊尔·曼诺列斯库(Mihail Manoilescu)针对罗马尼亚的模型和塞尔索·福尔塔多(Celso Furtado)和汉斯·辛格(Hans Singer)针对巴西的模型,并将它们与既有的国际贸易理论联系起来。最近的计量经济学证据表明,初级商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现象。文章最后推测,这一现象的影响不会局限于存在 "文化分工 "的国家,还会影响内部殖民主义的概念。
内部殖民主义的概念对那些使用这一概念的人来说有各种不同的含义,由于对这一术语的含义缺乏共识,因此许多人在某些方面对其产生了怀疑,更有甚者怀疑它在社会科学的分析中是否有价值。在过去十年中,内部殖民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获得了认可,它主要是在分析现代和当代欧洲的 "民族-地区"(ethno­regional)运动的背景下被使用的。然而,恰恰是在第三世界的背景下,内部殖民主义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获得认可,而且这一问题意识并非在社会学或政治学,而是在发展经济学当中首次以量化的形式被提出。
本文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以可衡量的方式建立内部殖民主义模型的两项早期成果(其中一项鲜为人知)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模型与其他模型之间可能存在的遗传联系(genetic connections)进行了评估。作为一项经济思想史研究,本文认为将内部殖民主义完全认定为 "文化分工 "过于狭隘,并在结尾处推测,国际贸易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最新进展为国内殖民主义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于对长期数据的新分析表明,"不平等交换 "在国际层面是可以验证的,因此人们可以推断国家内部存在类似的过程。
如果这个问题因其多维性质(multidimensional nature)而变得模糊不清,那么,对其本质的定义似乎是有必要的:内部殖民主义是一个不平等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特定的国家内,这个国家可以是工业或工业化经济体、其制度可以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随着经济在区域方面的差异化,要素和收入从一个或多个地理上可定义的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主要是基于价格机制,其次是(当然也可能根本不是)基于财政转移。然而,国家可能在设定价格比率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外贸易在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与此相关。至少,这个过程涉及一个领土国家的领先地区和落后地区(或城市和腹地)之间的结构关系,基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增量增长在这些组成地理元素的人口之间逐渐趋于"不平等化",而不是"平等化"。
通过将这一现象限制在现代或现代化经济中,并将税收的作用定义为次要的,我们可以立即排除一些潜在的情况,如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定义也将排除古代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尽管众所周知古代城市的寄生性,在某些方面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此外,内部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本身不同,在殖民主义中,外来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上强制实行垄断,甚至规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合同。如西班牙美洲帝国的劳役分派制(repartimiento)或法属非洲殖民地的强迫劳役(corvee)。
"内部殖民主义 "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关,它被处于各种理论传统中的分析家所采用,尽管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马克思主义。内部殖民主义在俄国民粹派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Nikolai Danielson(笔名Nikolai-On)和Sergei Kravchinsky(笔名Stepniak)都描述了19世纪末俄罗斯内部殖民主义的实例,他们重点解释对农民的剥削是银行、工业家、商人和国家之间互动中实现的。
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内部殖民主义的概念被用于各种目的。葛兰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意大利工业化的北方居民和农业化的梅佐乔诺地区(Mezzogiorno)居民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关系。而布哈林则更简单地将城乡关系与帝国主义国家与农业(不发达)国家的关系相比较。与他们同时代的叶夫根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Evgeny Preobrazhensky)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内部殖民主义的概念。后者是1924-1928年苏联工业化辩论中的主要人物,他认为内部殖民主义是一项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积累资本的政策。国家将确定工业品价格,并在农产品市场上充当垄断者。这种购买政策类似于殖民政权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固定的垄断价格,如尼日利亚殖民时期的棉花价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承认了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primitive socialist accumulation)策略的实施,因为对富农征税归根结底意味着以牺牲国家的半无产阶级为代价进行积累。他没有把他的计划称为内部殖民主义(此时这个词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但为苏联新经济政策(NEP)辩护的尼古拉·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却认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政策正是这样。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无疑认为他的制度是一种 "发展主义"( developmentalist)内部殖民主义。
在我们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也启发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内部殖民主义模型,其基础是与法国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学派有关的生产模式分析。特别是,皮埃尔·菲利普·雷伊(Pierre Philippe Rey)通过理解前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的衔接来解释殖民地经济的论文,反过来又激励了拉丁美洲学者分析内部殖民主义。例如,巴西人在1970年代关注他们国家在亚马逊地区不断扩张的边界。在这些模型中,内部殖民主义是大都市中心和边疆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动态的,因为边疆在不断地发生运动。边疆被看作是初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涉及(超经济)强制的前资本主义模式的连接点,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里,被剥削的人口从以前的边疆地区 "进口",然后被无产阶级化或被“驱逐”到新的边疆地区,因为每一个特定的边疆地区都是历史地被吸收进全国的经济当中的。
西班牙法西斯主义者拉米罗·莱德斯马·拉莫斯(Ramiro Ledesma Ramos)从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姿态出发,在1930年代的西班牙谴责了内部殖民主义,法团主义思想家和贸易理论家米哈伊尔·曼诺列斯库在1940年为自己的国家罗马尼亚制定了一个内部殖民主义的量化模型。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汉斯·辛格和塞尔索·福尔塔多--后者是拉丁美洲结构主义经济学派的成员,而前者则与该学派有关--开发了可以被适当地称为内部殖民主义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巴西的情况。下面将考虑曼诺列斯库、福尔塔多和辛格的模型。正如我将表明的那样,尽管辛格-福尔塔多模型不是没有争议,但比曼诺列斯库模型更能经受住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家的批评。
诚然,如前所述,这些作者是 "内部殖民主义"的理论家,尽管莫里斯·多布早在1937年就使用了这个词。正如罗伯特·亨德(Robert Hind)所建议的那样,它的当代用法侧重于种族和空间的分化,这种用法似乎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墨西哥社会学家巴勃罗·冈萨雷斯·卡萨诺瓦(Pablo Gonzalez Casanova)。后者认为C·赖特·米尔斯创造了这个词,但没有发展这个概念。20世纪60年代中期,另一位墨西哥社会学家鲁道夫·斯塔文哈根(Rodolfo Stavenhagen)也在使用和推广这一概念,他的文章《关于拉丁美洲的七个谬误》被广泛翻译和再版。
冈萨雷斯·卡萨诺瓦强调内部殖民主义的民族因素,并在其定义中加入了一种文明的成员被另一种文明征服的历史事实。因此,文化多元主义是他的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经济领域,他含蓄地认为,正如斯塔文哈根明确提出的那样,在观察拉丁美洲社会时,二元经济(economic dualism)是一种欺骗性的棱镜;相反,这些实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剥削结构。
这两位作者都在多元社会的背景下使用了 "内部殖民主义",尽管这种联系在任何经济意义上都是没有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元论(J. H. 伯克(J.H. Boeke)对二元论最初的定义是同一个政治体里有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各自占有互不关联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基本退出了经济学文献,但它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仍然存在于民族分层社会的"多元主义"或"分割"概念中。无论如何,这种意义上的多元主义仍然起源于二元经济的创始人:J. H. 伯克(J.H. Boeke)和约翰·西德纳姆·弗尼瓦尔(J. S. Furnivall)。
多元化是一个程度问题,但迈克尔·赫克特(Michael Hechter)的分析中提到了种族和空间差异,他的《内部殖民主义》一书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最全面的处理。他的研究重点是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对其 "凯尔特人边缘",即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公民的经济和社会歧视。赫克特认为,低"边缘文化威望"(prestige of the peripheral culture)是内部殖民主义的核心,因为这一事实允许 "文化分工"。这种文化分工是发达国家少数民族民族主义生存或重新崛起的基础,因为分层制度赋予. ......通过系统地将公民的文化区别与个人的生活机会联系起来而具有政治意义"。
本文第一页提出的内部殖民主义的广义经济定义强调了空间上分离的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交流。直觉上很明显的是,地区间的一些种族差异总是存在的,但这种差异的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中心和边缘群体之间的主要文化差异(如宗教或语言)可能是典型的,但它们似乎并不重要,正如下面介绍的两种模式所论证的那样。因此,这种广义“经济”观点的内涵比“民族分裂的处理方法”更广泛。
内部殖民主义应与地方主义区分开来,地方主义是一套相关但独立的过程,通常但不一定涉及主要族群的分化。地方主义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政治行为模式,它试图在民族国家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财政优势和赞助。事实上,极端形式的地方主义似乎构成了内部殖民主义。因此,地方主义是一种有意识的政策,而内部殖民主义可能(但不必然需要)包括这一因素。
除去 "剥削 "和 "殖民化 "的内涵之外,在内部殖民主义框架下处理的经济问题在其他一些理论方法中也有分析,这些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学科或分支学科赢得了更大的地位。区域科学(regional science)虽然主要关注非政治问题,但对地方主义和内部殖民主义的经济影响也多有论述。经济学中相关的早期区位理论领域也可以提出类似的主张。源自大陆传统的中心位置理论在某些方面也是美国区域科学学派的祖先。
新古典经济学以这样的方式试图解决内部殖民主义带来的问题(或者至少是收入和财富的区域差异问题)。根据威廉姆逊(J. G. Williamson)的说法,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领先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通常会因为增长的不平衡效应而加剧。例如,熟练劳动力的迁移和资本向发达地区的流动发生在增长的初始阶段,因为那里的工资和利率都比较高,而且由于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基础设施(如区域内的交通和通信设施),金融机构也比较发达。此外,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商业政策操纵贸易的外部条件,以使得其有利于更发达的工业地区。新古典主义理论在收入乘数和技术及社会变革方面所预期存在的扩散效应,可能会因为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缺乏经济一体化而在短期和中期内降到最低。威廉姆逊假设,随着区域间市场的联系,区域间的收入和增长差异在较长时期内趋于消失,并且向领先区域的移民变得不那么具有选择性(less selective)。他提出了一个由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在这三个阶段中,区域差异首先增加,然后稳定,最后减少,形成一个"倒U "模式。他写道,威廉姆逊的假设在美国、瑞典和法国的历史中得到了支持:但由于美国的过程跨越了120年(从1840年开始),所以没有办法将这个测试应用于不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相关经济数据要晚得多,而且工业化开始的时间也晚得多。
威廉姆逊指出,比较工农业活动中的差距远不能解释这一过程的完整图景。在一些国家,领先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个因素 "几乎与工业和农业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一样重要",例如在巴西。
当然,"殖民主义"的情感和伦理内涵在新古典经济学或其相关的分支学科、区位理论和区域科学中找不到表达方式,而这些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是 "殖民主义 "和 "内部殖民主义 "所要解决的。动词 "colonize "与 "exploit "类似,可以指向领土,也可以指向人。因此,人们必须同意迈克尔·赫克特关于区分内部殖民化(internal colonization)和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的重要性的意见。前者广泛适用于"最近定居的土地"——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以及中世纪荒漠化(Wüstungen,在中世纪的文献中,荒漠化既指被遗弃的定居点,也指荒废的农田。)的再殖民化。它也适用于列宁在《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中描述的过程。内部殖民主义涉及到对人民以及土地的剥削,将适用于国家内部在空间上有差异的群体。在危地马拉、南非和斯里兰卡,国内殖民主义既有民族因素,也有阶级和地域因素,但在巴西东北部,民族因素就基本没有。最后,当然这两个过程都存在于 "最新定居的土地",因为它们几乎是“无主”的:原住民被安置在保留地,被驱逐或被屠杀。
罗伯特·亨德最近的调查主要是关于内部殖民主义的质性和社会学概念,但重要的是要了解,在冈萨雷斯·卡萨诺瓦(或C·赖特·米尔斯或莫里斯·多布)给我们提供这个术语之前,内部殖民主义也有定量的模型。本文将研究其中的两个。它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它们显然有独立的起源。两者的灵感都来自于先前存在的国际层面上的不平等交换模式。两者都有四个要素:城市或存在都市地区对"主教地区"( primate region)、工业节点;农业腹地;外贸部门;以及国家。最后,它们指出了以严格的方式建立内部殖民主义模型的可能性。在这两个模型中,民族因素没有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模式中的第一个(可能是任何地方的第一个)是关于罗马尼亚的。在大萧条时期的罗马尼亚,城市的财富和农村的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学者试图分析并提出补救措施,以解决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不断恶化的商品贸易条件。
但米哈伊尔·曼诺列斯库(Mihail Manoilescu)是一位职业工程师和自学成才的经济学家,他是第一个尝试对内部殖民主义问题进行定量建模的人,他的分析主要来自于他的国际贸易理论。他试图证明城市/工业区如何在国内剥削农村/农业腹地。以他的祖国罗马尼亚为例,他发现剥削有三个过程,其中两个是商业过程,第三个是财政过程。首先是国际贸易。有了关于出口商品的价值和性质的数据,曼诺列斯库很容易就能证明,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出口(按价值计算)来自于农业,尽管出口农产品的占比随时代进步在下降。衡量进口商品的目的地则更为困难,但从其性质来看,也是如此。曼诺列斯库能够将进口产品分为运往城市的和运往农村的两种。在1913年。罗马尼亚的乡村出口了价值5.3亿金(法)郎的货物,收到了1.2亿的回报;城市和矿产部门(主要是石油)出口了1.4亿,收到了5.51亿的回报。因此,城市获得的4.1亿法郎和乡村的净损失是一样的。1937年,村庄出口183亿列伊(罗马尼亚货币),从国外收到21亿;城市和矿物生产者出口132.66亿,收到291.66亿。结果是村庄向城市净转移159亿。
在这种交换中,城镇是巨大的受益者,而乡村和农村则是巨大的损失者。大部分的出口都来自于乡村和村庄,但城市得到了大部分的进口。曼诺列斯库用这样的判断总结了他的论点。"村庄、城市和出口市场形成的经济三角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将村庄生产的商品剩余转化为消费品,对城市有利。"
问题的一部分是大地主,曼诺列斯库认为他们是 "农村"的生产者,是"城市"的消费者,并在城市里花掉他们的大部分外贸收入。在19世纪,当工业开始发展时,情况甚至更糟。曼诺列斯库认为,由于枪炮统治(Phanariot rule)和土耳其宗主国(即不折不扣的殖民主义)下的城市几乎完全是消费中心:农业出口被用来购买国外的奢侈产品。曼诺列斯库认为,初具规模的工业化通过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间接地减少了对农村的剥削。
根据他的国际贸易理论,曼诺列斯库还认为,当对外贸易增加时,农村的收入转移会更多。曼诺列斯库认为,随着工人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工业中,从长远来看,农村的工资会上升,从而减少对农村劳动力的剥削,并带来城市和内地之间工资和生产力平等的可能性。
他认为,落后国家应该实现工业化;这个过程会把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吸引到城市,最终把农村工资提高到城市工资水平。事实上,在现代发展理论中,曼诺列斯库因 "曼诺列斯库讨论"(Manoilescu argument)而被人记住,而他对这一主张的总结莫过于他鲜为人知的研究《三角经济》(Le Triangle Economique):
边缘工人,他们在农业方面的劳动需要越来越少,他们的个人消费甚至可能超过他们的生产价值,从经济角度看,他们形成了一个非生产性的类别,从社会角度看,他们是一个贫困的群体。他们形成了一个就业不足[demi-chomeurs]的阶层。
他还说,这些人应该移居到城市地区,寻求工业领域就业。用现代经济学的说法,当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达到零时,剩余的劳动力就应该转移到工业中去。
对曼诺列斯库来说,第二个剥削过程发生在城市和农村的直接贸易中。他认为,后者通常与城市有正的贸易平衡,就像农业出口国通常与它的工业贸易伙伴有这样的平衡。然而,无论是农村还是农业国的国际收支通常都是亏损的。
收入转移的一个来源是通过偿还债务的机制。战后罗马尼亚的全面土地改革减少了对农民的剥削,但高利贷却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这种剥削。据曼诺列斯库说,农村欠下了城市债权人的巨额债务,高利贷者从他们的贷款中获得了14%的年利息。村民也间接支付了国家债券的利息,因为这些资产几乎全部由地主和城市居民持有。" 如上所述,对外国持有的债务的支付也由出口来支付,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
曼诺列斯库无法直接确定农业收入中用于城市产品的比例,但依靠当时欧洲一些最好的农民预算研究,即罗明社会研究所(Institutul Social Romin)的研究,他能够做出一个估计。利用同样的专著,他还确定了城市中农产品消费的下限。在估算了城市和农村居民对彼此商品的支出后,他得出结论,商品(或付款)有一个净流向城市地区的过程。
曼诺列斯库认为,这两种形式的剥削,即城乡剥削和国际剥削(都涉及农业生产者对城市工业集团的从属地位),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所固有的。第三种形式也出现在罗马尼亚,但这是偶然的,而不是必须的。这就是财政剥削,曼诺列斯库在1926年担任副部长时曾亲身调查过这个问题。尽管1925年罗马尼亚的城市居民向国库缴纳的人均费用是农村居民的四倍,但他们获得的国家支出是农村居民的六倍。曼诺列斯库计算出,1925年国家支出的68%用于城市,而只有12%用于农村;其余的被送到国外用于偿还债务。
大萧条加剧了国家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差异,因为在罗马尼亚和其他地方,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的 "价格剪刀差 "不断扩大。曼诺列斯库认为,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城市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彼此之间的市场,因为农民是赤贫的。一般来说。曼诺列斯库认为,不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和财富差距比现代工业国家更大。同时他认为,由于工业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所有贸易都涉及剥削,国家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内部殖民主义问题,以限制剥削——这是它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做到的"。
虽然对民族从属群体的剥削并不构成曼诺列斯库分析的一部分,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民族差异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但它发生的方式与冈萨雷斯·卡萨诺瓦在墨西哥观察到的情况相反,在那里印第安人社区形成了一个被压迫的少数民族。马诺伊莱斯库注意到,战时罗马尼亚的外国少数民族(这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领土增加了一倍)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而罗马尼亚族人几乎构成了整个农民阶层。因此,城镇居民,也就是剥削者,不仅是在城市里挥霍财富的罗马尼亚族地主,而且还有犹太人、德国人和匈牙利人,他们在城市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倾向于控制工业、银行和商业。
正如前文所暗示的那样,曼诺列斯库的内殖民模型部分地源于他的国际贸易理论,而这部分理论使得他在战间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群体内臭名昭著。
他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外单位劳动力生产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这个概念后来发展为 "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曼诺列斯库认为,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劳动生产力在本质上优于农业,其比例为四比一或更多。这种优越性归功于 "特定资本"(specific capital),即每单位资本的价值高得多。即工业中每个工人的资本价值比农业中的高得多。这个罗马尼亚人发明出一个公式,将所有工业和农业活动按其生产力排列起来。
曼诺列斯库,就像马克思,李嘉图,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一样,相信劳动价值理论。虽然劳动可以像商品一样创造资本,但劳动应当运用于最大化劳动生产力的活动。但与李嘉图不同,曼诺列斯库认为问题不在于比较优势,因为这一理论将世界劳动力 "规定 "为长于工业和农业的两个部分;相反,问题在于一个国家的某项经济工作是否具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如果有,就应该鼓励其发展。专注于传统农业导致需要罗马尼亚人四到十个小时的劳动来购买英国人一个小时劳动的产品。
因此,国际贸易是一场骗局,而世界市场对原材料生产商来说是个骗傻瓜的游戏(un marche de dupes for raw materials producers中的un marche de dupes意为愚蠢的交易)。对工业的保护是合理的,不仅仅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 "幼稚产业 "(infant industry)论点,通过这种论点,企业将在中期内利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将成本降低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相反,保护是合理的,因为一个受保护的产业,其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经济活动的平均水平,从其运作的第一天起就会蓬勃发展。某一商品的生产力越是超过全国平均生产力,该食品的国内价格就越可能超过国外价格。
曼诺列斯库认为要从事农业出口,一个国家的国内农业相对于外国同行的比较优势必须大于国内工业相对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内在优势。而他认为,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罗马尼亚和其他人口稠密的不发达国家的农业在技术上是原始的,因此是劳动密集型的。
显然,正如曼诺列斯库所指出的那样,在国际贸易中发生在工农业之间的那种不平等交换--他特别使用了这个词--也发生在落后国家内部。然而,如前所述,在国内,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来抵消贸易的不平等,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平等交换的产品都不会离开这个国家。最终,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将被吸引到城市,理论上讲,农业的工资将提高到与工业的 工资相同的水平。
尽管曼诺列斯库的《保护主义理论》(Théorie du protectionnisme)以六种语言出版,他的观点也被广泛讨论,但整体而言,1930年代的经济学界对曼诺列斯库的论文充满敌意。贝蒂·俄林(Bertil Ohlin)——也许是30年代领先的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家—— 批评了曼诺列斯库。为什么所有国家产业的平均生产力应该被认为代表了出口产业的生产力?众所周知,美国的货币工资比罗马尼亚高十倍以上,那么,要素价格水平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这一假设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曼诺列斯库在计算中只考虑劳动生产率,而忽略了资本和土地?此外,面对不断变化的贸易关系,曼诺列斯库假设世界市场上的成本不变,价格固定。导致了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在他的 "农业国家","应当花钱去生产制成品而进口农产品"。然而,俄林对诺列斯库"根本性的批评 "在于,由于曼诺列斯库假设生产要素可以从低生产率的活动转移到高生产率的活动,产业保护的带来的好处导致了生产要素的转移。但是,俄林问道,既然价格信号应该有利于生产力较高的行业,为什么这种转移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没有发生?
1930年代美国主要的贸易理论家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同意俄林的观点,但认为他对曼诺列斯库让步 "太多",并以这样的判断否定了曼诺列斯库的书:"为保护主义找到一个智力上令人满意的经济辩护的任务仍有待实现,而且这次尝试没能推进这一任务。" 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l Kalecki)的评论同样是批评性的,但要好得多,他在战后被认为是他那一代的主要宏观经济学家之一和经济发展的权威。在某些条件下,他同意曼诺列斯库的政策处方,即保护新产业,作为在欠发达国家产生资本形成的一种手段。
尽管俄林与维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人们仍然可以说,马诺伊莱斯库的内部殖民主义模型——我们关注的议题——幸存了下来,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一个收入流动的过程,即使作者对根本原因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曼诺列斯库对双要素贸易条件的强调,关于变相失业的 "曼诺列斯库讨论"(Manoilescu argument),他对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尝试,以及他的内部殖民主义模型,在战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可能更有影响力,如果这个罗马尼亚人在193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联系与罗马尼亚法西斯主义和第三帝国的愿望不那么密切的话。曼诺列斯库的政治机会主义在战时的罗马尼亚政治家中并不罕见,这可能也是他的思想在二战后被经济学杂志淘汰的一个因素。据推测,正是这种机会主义导致他降低了对罗马尼亚工业化的热情支持,几乎是颠倒了过来,以便成为纳粹 "大规模经济 "的公开支持者,在这一设想下,德国将满足罗马尼亚的工业需求,而罗马尼亚将为其贸易伙伴提供原材料。无论如何,1945年后,曼诺列斯库被从政治和学术舞台上除名,因为新兴的共产主义政权宣布他为政治犯。他于1950年死于监禁导致的疾病。
然而,早在曼诺列斯库去世之前,他的思想就在南美,特别是在巴西得到听众的共鸣。据我所知,他的内部殖民主义模式发表在一本在20世纪40年代初很少有巴西人能读到的杂志上(the lnternationale Agrarrund schau),在巴西并不为人所知,但他关于国际贸易的相关观点在1930年代在那里被广泛讨论。在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圣保罗,工业中心的官员与曼诺列斯库通信,并于1931年用葡萄牙语出版了《保护主义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三位重要的工业界发言人——罗伯托·西蒙森(Roberto Simonsen)、亚历山大·西西里亚诺·朱尼奥(Alexandre Siciliano Jr.)和奥塔维奥·普波·诺盖拉(Otavio Pupo Nogueira)——将这位罗马尼亚人的工作视为其利益合法性的证明。曼诺列斯库作为社团主义理论家的声誉使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威望增色不少,巴西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社团主义的试验。
然而,到了1945年,曼诺列斯库的经济和政治思想都名誉扫地,或者至少在巴西已经过时,部分原因是经济理论的发展,可能包括雅各布·维纳的工作,部分原因是轴心国的瓦解。西蒙森在20世纪30年代初经常引用曼诺列斯库,到二战时已经不再提及后者的工作;在1945年巴尔加斯(Vargas)政府关于规划的政策辩论中,西蒙森与欧亨尼奥·古丁(Eugênio Gudin)对阵,是后者提到了这个罗马尼亚人,认为他是个没有信誉的骗子。
由于罗马尼亚和整个东欧形成了关于经济不发达问题的早期想法,因此,1945年后,当欠发展/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公认的分支学科时,区域增长差异的观点将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议题出现在巴西,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这个国家几乎占了南美大陆面积的一半,并因地区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巨大财富差异而受到关注。在上述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于1960年代对24个国家的地区不平等进行的估计中,巴西的差距最大。这主要是由于该国充满活力的中心南部和落后的东北部之间的财富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巴西也是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的两个原始案例研究之一,他试图将国内殖民主义与国际层面的不平等交换联系起来。
在这里,我们将考虑由英国的汉斯·辛格 (Hans Singer)和巴西的塞尔索 ·富尔塔多(Celso Furtado)提出的活跃和停滞地区之间不平等交流的模型,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为巴西进行了类似的分析。我们将重点讨论富尔塔多的模型,虽然辛格的工作完成得更早,但富尔塔多的理论出版得更早,而且形式更完善。
辛格和富尔塔多所描绘的国际模型是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于1949年制定)与辛格的非常相似的模型,后者独立得出并于一年后发表。联合国经济事务部于1948年发表了一份关于世界市场上工业和农业贸易国之间——或普雷维什所说的中心和边缘之间——长期不平等交换的经验证明。由汉斯·辛格指导的《不发达国家进出口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s of Exports and Imports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研究发现,在1875-1939年期间,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有所恶化。根据普雷维什和辛格的观点,在国际层面上,不平等的交换来自于世界市场上工业中心和农业边缘的不同生产力,再加上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安排。在任何情况下,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都表现为发达国家收入的增加,而欠发达国家的粮食和原材料生产的进步则表现为价格的下降。对技术进步的不同影响的解释是,对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的需求有不同的收入弹性——这是恩格尔定律的推论,即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消费的增加不成正比。由于世界贸易中制成品的消费者往往生活在欠发达国家,而原材料的消费者则相反,后者占据两个世界中最好的部分,而前者则只有最差的。
对普雷维什,而不是辛格来说,发生不平等交换的基本机制是商业周期的运作。在上升期,初级产品的价格比工业产品的价格上升得更快,但在下降期则下降得更快。在上升期,中心的工人阶级吸收了实际的经济收益,但在下降期,其工资并没有按比例下降;虽然失业率上升,但劳动合同使工资保持在高位,从而使工业品价格高居不下。由于外围的工人没有很好的组织(尤其是在农业部门),在经济衰退期间,边缘比中心经受了更多的系统收入收缩。此外,垄断定价存在于工业品市场,而在原材料市场一般不存在。
这一分析指出了外围经济的负面特征:结构性失业,因为传统的出口工业无法增长,因此无法吸纳过剩的农村人口;外部不平衡,因为进口工业产品的倾向高于出口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如果适当地实施工业化政策,都有助于消除以上这些不利因素。
普雷维什-辛格理论从一开始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批评者提出了各种过反对意见,主要是经验性的。此外,在普雷维什的论文于1949年发表后不久,曾经批评过曼诺列斯库的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家雅各布·维纳就把普雷维什的理论比作罗马尼亚人的学说。事实上,这二者的立场有根本性的不同。曼诺列斯库认为在世界市场上存在着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相对于工艺品价格上升的长期趋势,而普雷维什则认为情况刚好相反。无论如何,关于普雷维什-辛格理论的讨论非常活跃,如下所述。
富尔塔多对内部殖民主义的解释受到普雷维什模型的启发,但并不是直接从该模式中推导出来的。与普雷维什一样。富尔塔多假定市场缺陷确实存在——特别是工业产品的定价管控——以及落后地区在现行工资下“无限供应"”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毋需多言,大多数发展经济学的学生认为这些假设是现实的。)但富尔塔多的模型比普雷维什的更加复杂,因为它试图衡量巴西东北部向国外销售的农产品的国际价格与该地区不得不从中南地区购买的工业品的国内价格之间的贸易条件的恶化。富尔塔多并没有像普雷维什那样明确声称他所关心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但这可以推断出来。
富尔塔多关注的是以大庄园(latifundium)为主的农业东北地区与中南地区之间的关系,前者在1956年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美元,后者在围绕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这两个城市组织的充满活力的工业经济中,收入高出三倍以上。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之间的差距比后一地区与西欧的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更大。此外,东北地区的收入分配也是高度倾斜的,这使得大众的处境更加绝望。
虽然受干旱困扰的东北地区在最近几十年经历了经济增长,但其增长速度慢于中南地区,所以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富尔塔多估计,在1948年后的十年里,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之间增长率的比率大约是1比2。
富尔塔多和曼诺列斯库一样,从落后地区、外国部门和发达地区(在富尔塔多看来是一个地区而不是城市区域)之间的三角贸易角度分析了东北地区。同样,富尔塔多认为国家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巴西东北部的海外贸易平衡实现了出超,但在与国内贸易伙伴——中南地区的国内贸易中却有赤字。由于该国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中央政府对工业家进行补贴,对农业出口商进行惩罚。这种支持的形式是对与制造业有关的资本货物的进口商和将外汇信贷用于其他目的的进口商实行差别汇率。一项相关的政策,即 "外汇没收"(confisco cambial),也对东北地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政府 "没收 "了传统出口商(东北部的糖和可可种植者,南部的咖啡和棉花种植者)的一部分收入——实际上是通过维持人为的高汇率来收税。中央政府给予出口商比进口商更差的汇率,不仅实现了收入的部门转移;由于东北地区的出口部门相对于中南地区在实际(国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同样的行动也引起了(收入)的区域转移。
此外,圣保罗-里约地区工业中心区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使迄今为止该地区相对于东北地区的巨大工业优势,随着发展的深入而更加明显。最后,政府通过对私营企业的政府融资来刺激工业发展。因此,中央政府旨在刺激工业化的政策对该国的地区收入分配产生了重大的不平等影响。据富尔塔多估计,在1948-1956年期间,东北地区每年向南方地区转移1.24亿美元。
由于巴西的保护性关税和相关的外汇政策,东北地区无法为其制造业需求在国外寻求替代供应。如果为中南地区提供一个垄断(a captive market),其外汇收入使其在该地区具有购买力。但是,将相关的贸易条件纳入考量,从1948年到1956年(富尔塔多研究的时期),南方工业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比汇率下降更快,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东北地区的出口商在每单位外汇中获得的克罗塞鲁( cruzeiros,巴西官方货币 )更多。
富尔塔多的模型虽然基于要素和消费者市场的垄断,但在某种意义上比普雷维什的原始模型更依赖于制度和结构的扭曲,基于政府对货币和商品市场的干预。然而,原始模型的要素仍然存在,因为 "成本推动 "通货膨胀的力量仍然存在,其形式是在寡头市场上销售高工资的工业品。(当然,即使东北地区可以选择在国外以及在圣保罗购买商品,寡头垄断的因素也会存在,尽管程度较低。)
然而,部分由于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确实将自己的税收收入(即除了汇率和关税政策之外)净转移到了东北地区,其中大部分是以干旱救济的形式。然而,由于资本所有者在南方寻求更好的回报率,这种对东北地区的资金注入被该地区的私人投资所完全抵消。因此,在富尔塔多看来,私人资本在实际资本形成中比公共支出更重要,因为政府以救济形式的收入转移主要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除了这些考虑,联邦对该地区的援助部分地被东北地区的累退税所抵消。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人均收入水平,东北地区比中南地区支付更多的税收。因此,按照同样的标准,它对联邦国库的贡献超过了它应该有的水平。然而,如前所述,在对流量进行代数求和之后,富尔塔多认为,东北地区的情况是,总的来说,中央政府把自己的钱投入到该地区(相对于它的汇率和税收政策的后果)。因此,这种情况与曼诺列斯库的罗马尼亚不同,后者的贸易模式和财政部门将收入向同一方向转移——向城市转移。
和曼诺列斯库一样,富尔塔多提出了工业化的解决方案。然而,巴西的工业化是在萧条地区的城市地区进行的,而曼诺列斯库会让目前 "正在剥削 "(exploiting)的城市部门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这个过程最终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减少城市农村收入的不平等。富尔塔多还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因为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累西腓,工资商品,即食品的成本比圣保罗的成本上升得快。因此,如果圣保罗和累西腓之间的工资差异在缩小,以满足后者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那么私人资本在东北地区投资的动力就会很小。在没有具体倡导土地改革的情况下(出于政治原因)。富尔塔多呼吁调整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作为工业化的初步要求。
然而,土地改革尚未发生。在富尔塔多和辛格的分析之后的几年里,有利于东南地区的发展战略继续存在。基于最近对地区不平等的研究——特别是卡瓦尔坎蒂(Cavalcanti)和瓦斯康塞洛斯(Vasconcelos)的研究——维尔纳·贝尔(Werner Baer)最近评估了巴西政府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政策效果。尽管联邦政府继续努力抵消地区收入的集中。贝尔的结论是:发展计划的总体效果继续有利于东南部(中部-南部)的工业,而不是东北部的农业。
因此,巴西的地区不平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内殖民主义问题,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上面调查的富尔雅多的1959年的研究中,他已经意识到了一种关系,他、奥斯瓦尔多·桑克尔(Osvaldo Sunkel)、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将在1960年代中期发掘出这种关系: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和地区)的增长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反常的关系。"工业经济体由于其增长形式,存在着一种抑制初级经济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在我国国内也有发生"。对于依附理论(dependency)分析的历史来说,有趣的是,发展和不发达之间的所谓因果关系是在国内殖民主义的背景下首次提出的,而不是在国际层面上。
然而,富尔塔多的分析并不排除威廉姆森和新古典学派是正确的可能性。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区域性不平等、稳定的不平等和不平等减少的倒U型假说无法被推翻。然而,由于该假说在不发达国家无法验证,它不符合卡尔·波普尔著名的可证伪性标准。波普尔写道,科学命题的意义只在于规定了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如果在测试程序中得到满足,就会证明它们是错误的。富尔塔多本人拒绝接受威廉姆森的方法,因为他认为不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本上是不同的,其特点是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这正是结构主义者对不发达的定义——在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时不为人知。
无论如何,鉴于目前高度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的时间跨度为变量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变量在西方发展中的作用与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初期的作用不同。特别是,在西欧开始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时,人口增长率是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 "同一阶段 "的一半。因此,"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和异质性的生产力使人怀疑威廉姆森的区域增长的倒U模式的预测价值——或至少怀疑在美国所要求的120年内消除地区间主要收入不平等的可能性。
在国际范围内,约翰·斯普拉奥斯(John Spraos)最近研究了关于贸易条件的长期争论,并为以一种修改过的、更复杂的形式的不平等交换论提供了经验和理论依据。斯普拉奥斯道,“在经验上有意义的......问题在于贸易和专业化的模式是否 ‘逐渐不平等’......即相对于 ‘一个可识别的早期时间点’,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使用的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按价值计算的商品对商品的单位成本)。对斯普拉奥斯来说是一个——“单维的概念",因为这些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与创造就业和提高生产率相结合,可能对特定社会的福利产生模糊的结果。也就是说,一项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的政策,如果能在就业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提供抵消性的收益,也可能有好处。
斯普拉奥斯提出了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它考虑了三个福利指数——价格贸易条件、就业和生产力——“根据就业修正的双要素贸易条件”(employmentcorrected 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使用这个定义并对1960-77年的世界贸易数据进行计量测试,斯普拉奥斯发现,由于农业出口--贸易条件的明显恶化,在这期间,“...在整个传统专业化模式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现象明显增加。”(unmistakable incremental inequaliza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entir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specialization.) 从本质上讲,在论证中发现了初级商品和制造业之间在收入和供应弹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再加上由于劳动力的 "无限供应 "而增加商品供应的压力。政策影响是直接的:应该追求工业化,但也需要生产和出口的多样化。
斯普拉斯证实了普雷维什-辛格关于1870-1939年初级商品(净物物)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但发现1900-70年的数据是无趋势的。最近的计量经济学研究,使用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的数据,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所有这些研究,包括对斯普拉斯自己的数据进行重新处理的研究,都指向一个结论,即初级商品的贸易条件有一个明显的长期恶化。Grilli和Yang的最新研究估计,从1900年到1986年,所有初级商品的相对价格每年下降0.5%,非燃料初级商品的相对价格每年下降0.6%。这相当于在本世纪所有初级商品交易下降了36%,非燃料类下降了40%。(Primary commodity prices, manufactured goods prices, and the terms of trad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 the long run shows,Grilli, Enzo R.;Yang, Maw Cheng,1988)
很明显,如果斯普拉奥斯重振了经过蜕变的普雷维什-辛格假说,那么他的更复杂的评估也对国内殖民主义有影响。假设市场不完善,国际贸易不平等中的所有基本要素原则上都存在于不发达国家内部。正如曼诺列斯库所指出的,在这些国家,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均收入比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而且,正如富尔塔多所指出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时比 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平均收入的差距更大。
国家内部对区域间生产力和就业的计量——这些概念在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计量困难——在经验上应该比国际计量更加可控,因为国家内部的会计准则是统一的;此外,需要加权的商品也会减少。最后,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以单一货币报价,这一事实将避免国际层面的棘手的计量问题,包括非贸易商品在人均财富和收入的国际比较中产生的扭曲。当然,对于外贸严重影响地区差异性增长的情况——这可能是多数情况——来说,斯普拉奥斯在国际层面上的步骤也必须纳入考量。Grilli和Yang指出在分析特定国家的贸易条件时,只能分析具体部门的数据;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的恶化可能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不得不考虑例外情况,如商品贸易条件(Px/Pm,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小于1时,收入贸易条件(PxQx/Pm,income terms of trade,出口价格指数×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可能大于1。因此,整体工作将比国际比较更困难,因为它包含了国际比较,但国家内部的研究则没那么困难。因此,尽管罗伯特·亨德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即内部殖民主义的模型至今还不能令人满意,但富尔塔多和辛格开创的方法仍然有发展的潜力,不仅在以 "文化分工 "为特征的国家,而且在种族同质的国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