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止不休》:比乙肝更可怕的病毒是歧视,比矿难更严重的垮塌是漠视

西楼尘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2023-08-17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当年临近毕业时柴静的《看见》仿佛一本“圣经”,那些文字和采访经历鼓励我从事新闻行业。从中看到的不是新闻的某种超乎权威的“权力”,在专业的背后是体察弱者,排除歧视的那份良心记者可以将自己的良心应用到职业中,这才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理想”的东西。

‍在电影《不止不休》里,我再次看到了那份理想。

文∶西楼尘
编辑:Sun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招待韩东的家宴之后,黄江在露台上从拳击手套里偷出一颗烟,点上,跟旁边的韩东说,我们当记者的,改变不了什么的咱们当记者的,同情心只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而在另一场报社的聚餐上,旁边一位老记者对韩东说,很多人做着做着就把记者当成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份理想了
对于初入职场的韩东来说,他卯足了劲儿,想留在报社,留在北京。黄金时代的纸媒实在是一个太宝贵的历练平台,他完完全全应该听从带教老师的话,毕竟那是一位经验丰富,又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资深记者。或许是年轻,或许是尚未泯灭的新闻理想,让韩东胆敢在关键时刻撤稿,忤逆上级。
毕业后真正成为了一线记者,在民生调查里确实会见到不公与苦难。黄江的处世之道是保持专业度,扔掉无谓的同情心。因为同情心可能会迷惑你的双眼,让你失去记者本该保有的敏锐洞察和理性。
而韩东一直在坚守着的,却是一份基于人本身的同情心。更加理性或许会让你内心更加舒坦,更容易跟这个职业和社会和解。但与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死磕,并保有对弱者和受歧视者的同情心和共情力,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一种理想。
在电影《鲸》(2022)里有这样一句感慨,“人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其他人,人多么伟大。”人无法漠视彼此,这是多么朴素的能力,却是人类最接近的神性

《不止不休》里韩东虽然卧底在乙肝代检的群体里,却并不是仅仅把他们看作敌对的违法分子。借助镜头,我们看到他眼里外表冷漠的彪哥也是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四处碰壁的朋友有太多无法冲破的屏障,甚至在小巴士上会为病毒携带者挺身而出。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些所谓的违法分子也有作为人的个体的无奈,那么到底是谁错了,会不会是我们错了,会不会是制度条例错了?

《不止不休》抛出了很值得深思的命题,为了所谓理性的职业素养,是否应该抛弃人之为人的同情心?
作为条例里的违法分子,贴上了不合理的标签是不是可以被撕下来。记者用笔书写和揭露社会存在的痼疾自然没错,但是报道火灾之后,有没有人关心火灾因何而起,有没有人在乎火灾后流离失所的人?或许这才是韩东幻想出的那只笔,如同太空舱里的杨利伟的笔,可以失重,可以飞翔,可以升上太空,仍可以力有千钧。

这世上有哪件事,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呢?”借韩东之口,电影点出了核心的金句,并把这句话放在片头置顶。韩东吃了闭门羹之后,仍在门外希求获得乙肝携带者群体采访的机会。有些他必须做完的事,不止是帮乙肝病毒去除污名化,消除歧视,同时也是帮自己。

他高中肄业,学历不高,在报社时曾经有老记者叫走了那个北大的实习生。而那个实习生甚至不需要名字,只需要“北大”二字就是金子招牌一样的指代。而他因学历遭受过越多歧视,就越能理解因为一种病毒讳莫如深,职场、升学甚至感情处处碰壁的携带者的痛苦。我们无法漠视彼此,除了这是人类具有的一种近乎于神的品德外,也是一种总会关乎你我,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动力

当印刷机器开始运转,铅字可以替矿井下的冤魂呐喊,帮污名化的患者去污。不做任人摆布的模特,宁愿在地上沾染尘土。比乙肝更可怕的病毒是歧视,比矿难更严重的垮塌是漠视。

倘若新闻只是记录,没有同情。如果记者只是职业,不是理想。便不会有可以失重的笔,可以腾空的纸。文字永远不是帮痼疾沉疴代检,而是要帮社会换血,让这个世界更好的一点点微小的努力。

西楼尘
豆瓣影迷,前媒体记者
微博电影大V评委,爱奇艺特约电影写手
首届华语电影编剧节复审评委

一篇年轻记者的真实报道,改变了一亿人的一生!
有的人一生都在演戏,一不小心就演了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