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球最后的夜晚

万境共生的 一吨计划 2023-10-23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万境共生-李星宇 鲸鱼马戏团



你是否有过

一切都在向你渐渐远去的经历?

当你已经知道最终的结果,

是否还有勇气走上你一直向往的路?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你会一如既往地爱着永恒的落日吗?



我会的。



—李星宇




▽▽▽ 轻触听听大家在地球最后一天想做什么

如果今天就是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你想象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你想怎样度过这最后的夜晚?

当你活在想象中的未来时,

看不到当下,

也不会想到所有的一切终会消失,

明天可能随时都会缺席。


“未来之约在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星宇是我一个非常珍贵的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在他身上总有一点童话气质,干净,通透。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少年、彼得潘、小王子的各种融合。

多年来,梦在脚下,以音乐为笔。鲸鱼马戏团曾奔赴世界各地,收集来自山川湖海、城市村落的声响,从记录下亚马逊雨林日出的第一声鸟鸣、撒哈拉沙漠无情的风沙、乌尤尼盐湖夜幕下的火烈鸟、柏林教堂的钟声、里约热内卢无人的海边山川湖海、城市村落的声响、西藏大昭寺的朝圣、新疆村落的西游······收集万物的声响。在音乐海洋中徜徉的他,始终是清澈的思想者是勇气的少年。

 

听他的音乐;你的目光不自觉地会向上看,听大海、看星辰、想宇宙。

 


这一次我们在威尼斯参加为期七个月的《第一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The 1st Annual METAVERSE Art @ VENICE》展览叫《万境共生》,一场以宇宙农耕文明为创作基底的实验性国际展出。


是啊,如果我们的科技发展突破正逐步使高楼农场,荒漠农场,太空农场,海洋农场,极地农场变为可能。如果一个展览以“元宇宙”艺术为概念来展开叙事,那不能缺失万物声音的记录者用音乐来解锁宇宙的对话。我立即邀请了他,这个把乐团叫做“鲸鱼马戏团”的声音艺术家,一个以鲸鱼声波52Hzs命名,创立“52Hz声音馆”的创始人-李星宇。



策展人/陈熹





01.

欢迎来到「鲸鱼马戏团」



©️鲸鱼马戏团 演出现场


我们静默地游弋,一直一直,藏匿深不可测的大海,庞大身躯,在浩瀚无际阴影里,也许,只是渴望一个小小的拥抱,相爱。

 

这是鲸鱼马戏团在他们的第一张专辑《鲸鱼马戏团Vol.1》的简介里留下的文字。鲸鱼马戏团似乎一直保持着他们的浪漫与深沉,像是一个古城里的吟游诗人,滔滔不绝地讲着一路游历所看到的故事。


©️鲸鱼马戏团 演出现场


1989年,科学家监测到一段来自深海的声音,经过三年的搜寻,才找到这段声音原来是来自一条名叫Alice的鲸鱼。


与其他鲸鱼不同,它的频率高达52Hz,而一般鲸鱼只有15-25Hz。在深海中,鲸鱼们靠鲸声与彼此交流,所以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一个哑巴,没有鲸鱼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它的频率一直与众不同,因而会永远错过它的同类,就这么孤独地度过了20年。


音乐是独特的,也是孤独的。这个世界里的很多人,都是Alice,鲸鱼马戏团幕后的音乐人李星宇正是其中之一。


©️鲸鱼马戏团 在亚马逊雨林采集声音





02.

李星宇的音乐之旅

©️我的心渴望繁星



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去活着。

XINGYU  LI

李星宇

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录音工程师


声音是“私密”的,星宇创作的声音带着他的情感,同时作为他创作的工具,由他先画下一笔,剩下的画面完全交由大家来共同完成。他认为每个人面对创作的感受力是不同的,所以并不奢求其他人能懂他的核心创作理念。






  Q:为什么是鲸鱼,为什么是鲸鱼马戏团?


    鲸鱼就像个图腾,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想象。神秘,低调,又庞大优雅。马戏团又是一种氛围,吉普赛的大篷车,世界流浪,伙伴,有趣的集体,这是我对鲸鱼马戏团的期待。

   

鲸鱼马戏团,也不算是一个乐队,也不完全算是我一个人。他有点儿像是一个“代号”,它背后可以是我一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人的一个包容的音乐项目。


©️鲸鱼马戏团 logo



  Q:如果明天将是你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晚上,你想说什么?


    我会安心死去 ,因为我从来不去想后悔的事,每一天都是一个完结,最后一天也是。



  Q:在你的作品中有非常多关于自然声音的记录和表达,如何通过声音探寻和传递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以及对生态的思索?


    我一直在世界各地采集自然的声音,城市的声音,甚至城市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声音。

我将声音与回忆的画面结合起来,声音能令人产生联觉的身体反应。当人们听到熟悉的声音,声音会让脑海产生画面,甚至身体会有反应。

 

©️2016 乌尤尼盐湖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奶奶做饭特别好吃,尤其是蛋炒饭格外的香。以至于现在听到锅铲翻炒的声音,都仿佛回到了奶奶家的老房子,还能从客厅望向厨房奶奶正在做饭的侧影,能闻到蛋炒饭的香气,和记忆里那一口蛋炒饭的滋味。当时我就觉得,声音能作为一部分记忆的存储,于是我用“声音”将自己人生前二十几年“拍”了一部个人纪录片,「鲸鱼马戏团Vol。2 Whisper」。


©️鲸鱼马戏团vol.2 Whisper


我将旅行时自己的感受真诚地收录在专辑当中,专辑封面我用一长串儿像密码一样的经纬度作为发布在网上之后,网友们有的评价它们是“睡觉必备白噪音”、“自然的声音”、“让人感到宁静的声音”,也有很多网友迅速“破译”出这些声音的发声地在“印度尼西亚乌布德的自然保护区”,在“法南 普罗旺斯”,在“几内亚湾”......

至此,我才算是对声音的创作开始有了相对逻辑的梳理,用声音探讨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2014 

伊瓜苏瀑布

©️2015 

加州SANTA CRUZ海滩


真正去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做完亚马逊的项目之后,之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探索,里面也会有很多声音采样,这些采样可以当做是我的某种记忆,我通过对记忆的梳理来重新建构自身,以及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亚马逊雨林项目”我们总共出了三张专辑。


Amazon vol.1

Amazon vol.2

Amazon vol.3

©️在亚马逊雨林采集声音

第一张是纯粹以自然的声音构建出来的一张专辑,以进化论为理论依据和方式去梳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促使大家去思考“人究竟是从何而来?”这个话题。


第二张是关于亚马逊声音的纪录片,以我们与亚马逊所产生的各种

声音来呈现我们与雨林的关系和对雨林的思考。


第三张通过展现雨林中各种未知角落的声音来呈现对未知与未来的思考。


©️在亚马逊雨林采集声音


“亚马逊”之后是因为看到了真正的自然,那种震撼至今难忘,人类在其中的渺小,让我深受触动。

每天晚上我都在看星空,看银河,看宇宙,听着那些声音,我觉得关于时间和存在的未知思考,是一种特别浪漫的想象,所以在那之后很多的创作就开始从自身出发,以我为一个起点,来连接世界,去探讨很多我想去探讨的东西。



  Q:你曾经说过“音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凭证和线索”,比如“寻声西游记”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你是如何开始循迹而行的呢?


    音乐没有一个共通的审美标准。如果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音乐其实是一种语言,其作用并不是让人构建一个共同的审美来产生共鸣。它更像是文字,需要被了解。所以当人类学家将古典音乐和噪音实验音乐同时让亚马逊土著判断哪个更好听的时候,这些音乐不在他们的审美体系当中,他们也无法判定其美妙与否。

之前我在帮助“唐代礼乐复原”的研究人员制作专辑的时候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美学体系其实是建立在西方古典乐为主流语言基础之上的,大家现在所接受的审美多少会被其影响。以至于该专辑「千年唐乐」刚出现的时候,会有人觉得唐代的音乐陌生甚至难听。而我自身对于戏曲的理解和喜爱是在成年之后重读「红楼梦」,“红楼”好比是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里面有诗词、有音乐、有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体系。

而其中的那些身段、情绪、音乐上的呼吸节奏律动,只有在这种文化体系下才成立。最重要的是首先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面对更多元的审美时,需要跳出来,站到一个更中立的地方,来接纳新的文化。


▽《地球最后的夜晚》.mp3

关于旅行者三号小人物的妄想,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人物,不同的智力,不同的长相,但每个人都有他想做的事情,也许这个事情很荒诞、疯狂。但这些事都应该值得被尊重。这个故事是来自一个可能没上过大学小伙子,他没有学过造火箭,但他想造一个航天飞船、想造一个火箭,去外太空去见外星人。然后,他把村子里的广播站改成发射塔,想办法挖了个大坑,做发射井,特别山寨,他朋友记录了这一切。有一天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做了个火箭,你帮我按个按钮我就可以飞上去了。他朋友说好。在他飞上天前,拿出了他最爱的东西,比如说鲸鱼马戏团的唱片,他想带着这些“垃圾”分享给外星人。但当他就快要飞出大气层的时候,火箭就爆炸了,如同烟花般绚烂,结果他也永远的消失了。


无论做什么事,从我自身出发,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出于成长经历中对于认同和理想的感悟,做“寻声西游记”是因为从小在新疆村那边长大,以及长大之后对于身份认同的疑问,新疆无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根源之一,我希望去寻找我们所失去的历史和文化。


©️弹奏木卡姆的民间艺人


©️亚历山大的手风琴博物馆


我在做“寻声西游记”木卡姆音乐这个在我认知体系之外的作品创作,花了两年的时间在新疆更加深入的系统性学习其历史和文化。之后专辑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反馈说这非常的木卡姆,我就挺满足的。


音乐是情感驱动的催化剂,身体和内心的冲动和欲望调动身体的感知,跳脱出理性的逻辑框架用感性创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用音乐探讨某些社会性的问题,这种探讨其实也是具有普适性的,也是人类在一直不断面对的问题。


©️在赛里木湖采音


▽《养虫》.mp3

未来的地球,生物链是失衡的。我们为了补充生物链,培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物种。但我们不能在地球上培育,万一培育出来一些有害品种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决定在外太空培育,看看培育出来后能不能弥补我们地球生态链的缺损。可以的话,我们就引进,不可以的话就就地消灭。当科学家在太空舱醒来后,发现孵化器孵化出来一只彩色的虫子,非常漂亮。当他们对视的那一刻,科学家收到了虫子用脑电波对他发出的信息。



  Q:在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人类与宇宙的畅想,是什么原因让你的作品有那么多科幻的遐想与创作灵感?


    可能我从小就喜欢宇宙和科幻,在亚马逊的第三张专辑里,有一首叫《少年的奇幻之旅》,那个少年就是我。小时候会捧着那种介绍世界上未解之谜的书看很久,想象自己穿越百慕大,去到金字塔,深入亚马逊。


▽《少年的奇幻之旅》.mp3


小时候我哮喘很严重,晚上喘不上气就经常一个人在阳台上看星空,想象宇宙,想象外星人。对于遥远和未知的好奇心,我现在依然还有,自己始终还是像曾经的少年一样。但我其实对于未来是很悲观的,我觉得人类文明终有一天会毁灭,不过生命远远不止人类,一草一木,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我在当下活得又很乐观,有太多值得珍惜的事物存在,这些事让人幸福。


在我收录了这么多声音之后,我渐渐不满足于此开始思考音乐更多的可能性。我想把自己20多岁开始写的故事变成音乐。

我不再仅仅将音乐作为创作动机,而是以我自己构建的故事和世界观来创作。我开始给自己的故事配乐,其中「鲸鱼马戏团」第一张专辑中的「再见地球」,就是先写了一个科幻故事。


▽《再见地球》.mp3

“这是一个关于未来、关于克隆人的故事。在未来有一颗陨石要撞向地球,我们要派一个人操纵飞船把陨石撞毁拯救全人类,那么该派谁去做这个牺牲者呢?最后选择了把带有母体记忆的克隆人推出去。克隆人坐上飞船撞向了陨石,与陨石同归于尽。”


后来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去记梦。在梦做的特别精彩的时候,训练自己醒过来,把梦记下再接着睡觉,这样才成就了第三张专辑。


©️鲸鱼马戏团vol.3 梦 Dreaming


梦就是人生。人的生命包括从科技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思维就是大脑的投射,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全部都是大脑的投射。万物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甚至于两个人看到,听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现实跟梦境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区别,而现实的这场梦其实就是基于每个人的主观,就像未来虚拟现实的世界,包括现在大热的元宇宙。

世界最后是什么样子,不是一个客观反而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东西。怎么去看去理解这个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就像梦一样。所以专辑的中文名叫「梦」,英文则叫「DREAMING」,是一个进行时。


我特别向往大航海时代,最早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同现阶段世界对于宇宙的探索,虚拟世界的探索的状态是非常类似的。人的理想、野心、贪婪、还有梦想,这些东西全部都集中在那个大家随着船出海的时代,里斯本作为航海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我决定去那儿住一段时间,作为上一张专辑「梦」的延续,把自己的想象和设计的逻辑跟录到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完成了第五张专辑。


在当下,听自己录的声音知道真实发生的是什么,但是回听这个声音的时候,反而并不知道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是什么。我着迷于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所以第五张专辑最终呈现的是一系列科幻故事。


▽《鳗鱼饭之味》.mp3

在未来,我们地球上的垃圾太多了,包括我们的唱片,我们的作品都是垃圾。那怎么办呢?就给他们扔到外太空去,找一个没人的星球处理掉。然后未来有两个垃圾回收员,自个管自个叫船长。他们两弄完后就说,嘿我们俩回地球吧,吃一口最洋气的的食物,鳗鱼饭汉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因为地球的污染太严重了,海里的鳗鱼都巨大无比,比鲸鱼还大,成为了海洋生物链的顶端,这时麦当劳见义勇为出手,让以前穷人吃不起的汉堡,我们麦当劳让他们吃得起,对于穷人来说这是最美味最豪华的食物。

那隆江猪脚饭来一口不?


©️鲸鱼马戏团vol.6  海边的一天「1847」




  Q:2021年你们做了十城巡展,回顾一下这些年,什么是你特别想做终于做到的?什么是你还想要去实现的?


    把鲸鱼马戏团做起来,乘载着很多人的梦想,这是这些年特别开心的事。我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说我这个人经常会讲一些听起来特别不可思议的想法,但最后都会一一实现。

我觉得活着就是去行动,做你想做的事就对了,哪怕最后你来不及做完它。我计划了很多年一个海洋的项目,想买一艘帆船去寻找海底的声音,找寻那只52Hz的鲸鱼,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人类曾经对于海洋的憧憬其实很像我们现在对于太空的情感,那时候的人带着理想,野心,邪恶的,善良的,胆小的勇敢的各种各样的信念出海,建立了世界的新篇章。我喜欢那样的时代,我们有勇气喊出任何一个不切实际又狂妄的想法,我希望我现在也可以。


©️鲸鱼马戏团 演出现场





我穿过成片碧绿的水稻田

穿过山谷和河流

穿过不知名的小村

穿过让人不断迷路的丛林

我觉得远方似乎有另一个自己

我先看清他

有时候接近了 他又跑开

再次变得模糊

似乎就像一个老朋友那样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藏起来

甚至忘记

有些人会想找到他

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


—李星宇·鲸鱼马戏团





03.

李星宇推荐影单


《地球之盐》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蛇之拥抱》

1909年,一个德国探险家在亚马逊丛林中罹患怪病,求助于族人几乎被屠戮殆尽的巫医,他们沿河蜿蜒而上,试图寻找失散的族人和能治病的神秘植物;1941年,一位美国探险家也踏上雨林土地,偕一位当地老者回溯足迹,雨林中沉睡的记忆逐渐被唤醒,过往留下的疯狂与灾难亦如热带植物般滋长,蔓生成更扭曲的疮疤...... 

  根据人物原型在亚马逊流域探险日记而写成的《蛇之拥抱》,是年轻哥伦比亚导演希罗·盖拉写给南美大陆的黑白影像诗,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大奖,更代表哥伦比亚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脸庞,村庄》

第42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7)纪录片单元观众选择奖,法国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与街头艺术家JR导演,纪录片伴随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上他们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已申报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浮生一日》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牵线,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每个人拍摄的内容迥异:除了将镜头对准自己之外,也有些人纪录下他人的有趣生活;既有完整的小事件,亦有无头无尾的片段;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 

  如此纷繁复杂的素材,经过首席执行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的构想与处理之后,究竟会整合出怎样的趣味来呢?



《荒野生存》

扣动美国人心弦的阿拉斯加之谜: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为了逃离沉重的家庭桎梏?躲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渴望惊心动魄的冒险?还是执着探寻灵魂之乡?为什么他在萍水相逢的过客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为何一个无名的旅行者竟引起美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为何一个年轻流浪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一阵阅读、讨论旋风?

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走访与他的旅途曾有交集的人,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并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魔指”峰冒险,以及使他醉心户外探险的家庭、心理因素,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04.

李星宇推荐书单



《银河帝国》

艾萨克·阿西莫夫(2015)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 行星上,生 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2017)

南海出版公司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2006)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万古江河》

许倬云(2006)

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全书以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压力下的“百年蹒跚”为结束。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等。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其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宽广,实为相关著作中所仅见。



《心灵的焦灼》

斯台芬·茨威格(2019)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施与人者,天必与之,”格言集上的这句箴言,每个作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以下述的含义予以证实:“讲了很多故事的人,必有人讲故事给他听。”通常人们总以为,在诗人的头脑里,想像力运转奔驰,一刻不停,诗人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库存里不断地杜撰出形形色色的事件和故事。这种想法,其实是最错误不过的了。事实上,只要诗人观察和谛听的本领日益增长,接连不断地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复述,那他根本不必杜撰,只消把这些向他涌来的人和事予以再现就行了。经常试图解释别人命运的人,定会有许多人向他叙述自己的命运。

本书是茨威格于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