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简讯|朱明:在时空中阅读意大利史

浙大世界史 浙大世界史 2023-03-30


讲座简介


2022年10月25日晚7时,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世界历史研究所和欧洲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沈炼之史学讲座”第107讲暨“欧洲文明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12讲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及线上成功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朱明教授作了题为“在时空中阅读意大利史”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张正萍副教授主持,两百余位师生学者在线上、线下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纪要



(纪要经讲座主讲人审校)

朱明教授对意大利史造诣精深,他以公众史学的方式,围绕离心力较强的意大利是如何被整合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这一问题展开,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向听众展现了意大利的历史风貌与现实状况。

朱明教授首先介绍了意大利的国家特色。意大利在地图上是一个长靴形状的国家,相较于法国、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意大利受到的关注较少。今年恰逢中意文化旅游年,在北京、上海设立了意大利文化展览,意大利的时装设计(丝绸业、皮革业等)、咖啡(卡布奇诺)、美食(披萨、意面等)、足球(国际米兰、AC米兰等)、汽车(法拉利、兰博基尼等)、歌剧(威尔第、普契尼等)、电影(威尼斯金狮奖;新现实主义)、洗浴文化(古罗马)等特色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明教授认为,从空间维度审视意大利的历史遗留,绕不开艺术与建筑这两个方面。朱明教授向听众一一展示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梵蒂冈、那不勒斯等地区的建筑、壁画、雕塑。

(佛罗伦萨地区的湿壁画)


此外,朱明教授提出,意大利令人难忘的还有布局规则的城市,意大利城市的中心往往是规则的矩形,南北、东西两条大道的交会点竖立着城市的公共建筑,这是对古罗马城市规划传统的延续,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意大利城市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也是意大利文化的特点之一。

(左为佛罗伦萨,右为博洛尼亚)

在介绍完意大利的艺术特色后,朱明教授简单介绍了与意大利有关的知名学者,有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弗朗索瓦·梅南(François Menant)、帕特里克·布琼(Patrick Boucheron)、克鲁泽·帕万(Élisabeth Crouzet-Pavan)、卡洛·金兹堡(Carlo Ginzburg)、彼得·伯克(Peter Burke),他们均撰写过与意大利有关的著作。

(翁贝托·艾柯及其著作)

(弗朗索瓦·梅南与帕特里克·布琼的意大利史研究著作)


随后,朱明教授从空间维度切入,向听众展示了意大利的历史风貌与地区差异。朱明教授教授指出,亚平宁山脉纵贯整个半岛,使不同地区相互隔绝,而意大利地区之间的较大差异也使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缔造非常曲折。

朱明教授从三对城市——拉文纳-帕维亚、斯波莱托-贝内文托、卡诺莎-莱尼亚诺入手解读意大利的空间布局。拉文纳与帕维亚构成了意大利的东西之分,拉文纳曾是罗马帝国晚期的首都,也是罗马意大利和拜占庭的联系枢纽,深受拜占庭影响,而帕维亚是意大利和德国的联系枢纽,深受伦巴第影响;斯波莱托和贝内文托构成了意大利的南北之分,斯波莱托原是伦巴第下辖公国首府,受伦巴第以及之后德意志人影响较大,而贝内文托受拜占庭以及之后诺曼人的影响较大;卡诺莎和莱尼亚诺构成了意大利与德国之分,卡诺莎原是伦巴第下辖侯国,后投靠教皇,12世纪教皇注重拉拢伦巴第城市以对抗神圣罗马帝国,许多伦巴第城市利用教俗之争获取了自治地位,从而形成了自治传统,1176年,由伦巴第城市组建的同盟在莱尼亚诺战胜腓特烈一世(Fridrich Ⅰ),阻止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南扩,莱尼亚诺战役在19世纪成为了意大利民族国家建构的集体记忆之一。

1989年,意大利政党“北方联盟”(LEGA)建立,该政党的诉求是实现伦巴地区独立或自治,但在2008年,“北方联盟”领袖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上台后转变态度,趋向保守,坚决维护意大利统一。除了伦巴第地区,威尼斯、西西里、米兰等地之前也有独立倾向,但在最近十年中,这种倾向逐渐消失。朱明教授认为,意大利北方具有的强烈自治性特色与其空间特征有很大关系,它过去处于拜占庭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竞争,后来是德意志和教廷的竞争中,由此产生了较强的独立自治倾向,这种自治性在19、20世纪逐渐转变为历史记忆,从而服务于意大利北方人的独立诉求。

至于意大利南方,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强烈的乡愁情感。在朱明教授看来,正是其处在的地中海环境造就了南部地区的乡愁与多元性。在1066年“诺曼征服”的同期,来自诺曼底地区的部分小贵族征服了意大利南部建立了诺曼王朝,之后南部地区又历经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施陶芬王朝、法国安茹王朝的统治。此外,意大利南部地区还受到了西班牙、摩洛哥等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影响,拜占庭风格、伊斯兰风格的文化在此交融汇集。

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地区,连接了意大利的南部与北部,它弥合了南北差异,建立了意大利共同的认同。

意大利在建国时困难重重,萨伏伊王朝需要在法国、奥地利以及罗马教廷的压力下进行统一战争,同时,国内的天主教势力、激进左派力量较强,在多方势力撕扯下的意大利艰难建国,但意大利人对意大利的民族国家认同还需要构建发展。于是,意大利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以此“制造意大利人”,如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在《爱的教育》中强调忠君爱国,淡化宗教,重视家庭和社会;大量道路以人名、统一战争命名;建立祖国祭坛;保留众多文化遗产,成为民族记忆的象征符号。

(意大利祖国祭坛)


最后,朱明教授从时间维度切入,向听众展现了意大利人对意大利史的书写方式,以探究意大利人在历史学层面如何凝和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最终构建起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朱明教授指出,意大利最为分裂的时期恰恰是意大利民族国家历史书写最为强劲的时期。朱明教授简单介绍了意大利史的相关著作,有16世纪圭恰迪尼(Francesco Guicciardini)的《意大利史》、18世纪穆拉托里(Ludovico Antonio muratori)的《意大利编年史》;19世纪西斯蒙第(Simonde de Sismondi)的多卷本意大利编年史和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20世纪的埃诺迪出版社(Glulio Einaudi)的《意大利史》以及UTET(Unione Tipografico-Editrice Torinese)的《意大利史》等。

在诸多史学作品中,朱明教授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记忆之场》和《意大利全球史》。意大利《记忆之场》的三卷标题分别为《结构与事件》、《人物与日期》、《符号与神话》。在朱明教授看来,与法国的《记忆之场》相比,意大利版本的批判性弱一些,这是由于意大利的离心倾向较大,而且意大利特别注重历史在教育中的实用性,对待历史书写的态度避免地方性的干涉。

(意大利《记忆之场》与法国《记忆之场》)

与《法兰西世界史》相似,意大利也有一本全球史。如今,在欧洲出现了以国别书写全球史的趋势,与美国自由主义式的全球史书写相比,欧洲的全球史书写更注重国家本位。《意大利全球史》虽然倾向于选取突破国家界限、带有世界性特征的主题书写,但这本书也保持了意大利本位的立场,强调本国发明、人物、事件等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此外,朱明教授还提及了一些模仿《意大利全球史》写法的以西西里、威尼斯等地为中心的全球史著作。

(《意大利全球史》与《法兰西世界史》)


交流互动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张正萍老师与朱明老师探讨了意大利史学书写对意大利民族国家认同感的作用。线上线下的听众围绕意大利民族国家建构的相关问题向朱明教授请教,朱明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这些问题,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稿|纪长一

图片|纪长一

审阅|张 弛

责编|卢楚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