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司|大众投资小鹏,你需要知道的4件事

江睿杰 新皮层NewNewThing 2023-08-02

「大公司动态,只在需要关注时更新」


撰文 | 江睿杰

编辑 | 肖文杰

图表数据整理|曾敏婷

7月26日晚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占股4.99%,成为小鹏内部仅次于创始人何小鹏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大股东。此次增资对于小鹏的估值为140亿美元。同时,双方达成了面向长期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这是汽车业激烈竞争下又一次抱团取暖,从合作细节中也能解读出两家公司当下面临的挑战。以下是关于此次投资值得关注的4个要点。


大众在中国市场搞「特殊化」由来已久

去年,大众在中国卖出了300多万辆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近4成,是其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由于规模足够大,大众中国在大众集团内部拥有很大话语权,大众中国总裁直接拥有大众集团董事会的席位。而这种话语权的另一大体现,就是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车型。

此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标志性产品主要来自「上汽大众」这一合资公司(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早先的帕萨特其实就是基于大众已有车型的本土化研发,而朗逸的本土主导属性更强,这款A级车曾长期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近期的合作则更倾向于技术。去年10月,大众旗下软件公司以24亿欧元和中国AI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主攻自动驾驶技术。此前大众还曾传出欲与华为合作相关业务

这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也是围绕软件领域展开。根据小鹏方面发布的公告,合作涉及小鹏G9平台、车联网以及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软件,都是大众目前的短板。大众自身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此前曾出现软件系统的在线升级障碍影响新车交付的问题,前任CEO迪斯的离职也与他在软件领域的改革未见成效有关。

如今,中国市场软件领域的竞争远比其他市场激烈,如果仍然按照以往总部研发、中国本土应用的路线,大众在软件体验上与特斯拉及本土品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和本土公司合作是缩小差距的最快方法。

根据大众官方表述,大众和小鹏将在技术上「长期战略合作」,本次投资仅是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加码的可能。



小鹏获得了亟需的钱,虽然不多

根据小鹏最新财报,今年第一季度小鹏的净亏损是23亿元,最近几个季度基本也都是这个亏损水平。而季度末,小鹏账上的现金等价物加短期存款等只有341亿元。按照这个速度,目前的钱只够再烧15个月。7亿美元(约合49.99亿元人民币)虽然并不多,但至少可以为其续命几个月。

大众这次投资的价格是15美元/ADS。ADS是美股存托凭证,可以理解为是1股小鹏的美股,而小鹏在美股的股价今年上半年长期徘徊在10美元左右,远低于大众的收购价。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大众的投资,比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更为高效。

此外,这次大众并不是直接在二级市场收购小鹏的现有股票,而是小鹏以增资扩股的形式,为大众定向增发了大约9100万股。这可能是当下小鹏能获得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这种方式会摊薄股东的权益,但和小鹏现金流持续紧张、最后可能会遭遇经营危机相比,股权上的少许摊薄反而微不足道。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公布之后,小鹏美股股价当日一路上冲超26%。



具体合作方式:小鹏成为大众「供应商」

就目前披露的细节来看,这次合作应该会由大众主导。由于近年销量下滑,大众在中国存在一定的空置产能急需加以利用,加上这次小鹏和大众合作造出的车会贴大众的品牌,这些都使得大众不太可能把造车外包给小鹏。

既然车最后大概率还是在大众的厂里造,那小鹏的定位就更接近于一家自动驾驶和车载软件服务的供应商。由于小鹏和大众的产品市场价位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小鹏不可能把自身的核心技术一股脑儿地交给大众,比较合理的做法可能是把现有产品封装好卖给大众,或者在一定程度的封装基础上做联合开发,这样一来小鹏其实相当于博世这样的Tier 1供应商的角色。

这次合作中与小鹏直接对接的是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这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不负责生产制造,但承担采购职能,双方在采购上也有较多合作空间。VCTC既可以直接向小鹏采购其软硬件模块,也可以与小鹏合作,一起向上游供应商发包,以更大的采购量争取更优惠的拿货价格。


以最快、最灵活的合作方式,来应对最激烈的竞争

此次合作,最显著的特点是快。

大众中国与小鹏的合作涉及投资、采购和研发,此类提案不仅需要集团董事会同意,还要监事会通过,最后只用了8个月就敲定下来,这对大众这样的跨国集团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而双方目前敲定的「车机和辅助驾驶系统」的合作,清晰明确,并且基于现有的技术,也是当下能最快落地的合作方式。根据双方通报的信息,后续双方合作的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上市,从立项到上市的时间只有3年

实在是不快不行。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非常激烈。以6月的零售销量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遥遥领先,两家合计的市占率已经接近一半,老牌燃油车巨头大众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的份额却不到3%。小鹏上半年的销量也不如人意,没有一个月销量破万,总计只卖出4万辆出头。而特斯拉和比亚迪,恰好是大众和小鹏在新能源车领域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快节奏的打法很讲究灵活,这次大众选择投资占股4.99%,就是替未来的新措施预留空间。根据美国的证券法规,单独占有公司5%以上股票的股东如果另外再收购该公司的股票,需要向交易所主动公告,低于5%则不需要履行此义务。同时大众没有要求小鹏的董事会席位,但却得到了一个参与董事会的「观察员」资格,虽然无法直接干预小鹏决策,却也确保了大众能够及时了解小鹏内部的重大决策

目前大众和小鹏达成的还是「框架协议」,最终合作内容还未完全敲定,而且这笔投资要真正到账还需监管部门批准。合作的新车型即使按计划在2026年上市,能不能帮助大众在新能源领域守住市场份额也未可知。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残酷,新势力和老豪门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类似这次的「大」与「小」的合作,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


参考资料

大众与华为

https://36kr.com/p/1967131715865734

小鹏股票增发细节

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307271592713064_1.pdf?1690438201000.pdf

美股法规:

https://hedgefundlawblog.com/section-13d-of-the-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html#:~:text=%28D%29%20any%20acquisition%20or%20proposed%20acquisition%20of%20a,not%20comprehended%20within%20the%20purposes%20of%20this%20subsection.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若想了解更多大公司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周报

大公司|争夺应用场景,大厂各自定义「大模型」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再次,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