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脊梁 | 他是中国印刷领域的“头号玩家”,在信息时代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汉字革命!

Editor's Note

当我们每天用电脑敲击键盘工作学习,用智能手机录入文字沟通彼此,或打开墨香悠然的书刊报纸汲取知识的时候,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使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字鸿沟、在计算机时代自由驰骋的”大国脊梁“ — 王选院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家 Author 采集工程



2001年,中国工程院评选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两弹一星”名列第一,排在第二的,是“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
这场革命,让中国的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这场革命,在中国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是因为它,使汉字存入电脑成为现实,让我们阅读中文报纸书籍、用手机浏览中文文字成为现实,让汉字在信息时代传承下去成为现实!
而主导这场革命的,就是被称为“当代毕昇”的王选。
王选院士

枯木逢春


王选,1937年2月生于上海。1958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的王选,参与研制了中国早期计算机“红旗机”。为研制这台计算机,他倾尽心血,当时正逢三年饥荒,高强度的工作和饥饿让王选身患重病。1962年,王选不得已回上海养病。
三年后,王选身体有所好转,回到北大当了一名助教,但虚弱的身体、不公的待遇只能让他做一些零碎的研究。
英雄永无末路,接近不惑之年的王选,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75年的一天,在家养病的他,从妻子陈堃銶那里听到“748工程 ”,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他对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子项目非常感兴趣,便开始自发研究。
通过大量研读外文资料,王选对各类照排机的结构特点和发展现状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他意识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开发首先要解决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问题,并大胆决定采取跨越式的技术途径,跳过当时流行的光机式二代机和阴极射线管三代机,直接从西方正在研制的、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入手。
在别人眼里,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在物质生活匮乏、计算机水平落后的年代里,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异想天开。王选不管那么多,他相信自己的选择。
很快,他的第一个挑战出现了。因为汉字信息量庞大,当时的计算机十分简陋,根本无法存储。很多学者认为,汉字永远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应该被淘汰。
但是王选没有被现有的技术所桎梏,他反复设计和试验,研制出了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来描述汉字字形信息的技术。其中用参数这一附加信息来控制字形放大或缩小时质量的技术是世界首创,比西方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了十年!他用事实证明,中国的汉字,也能像英语那样,进入信息时代,同时,他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1975年,王选和夫人陈堃銶合作,通过软件在计算机里模拟还原出汉字“人”的第一撇,陈堃銶高兴地在机房里跳了起来。
王选夫妇在家中工作
1976年,王选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把汉字压缩信息还原成点阵的模拟实验,迈出了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关键一步。同年9月,“748工程”的负责人正式选定北京大学作为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单位。

跨越“死亡谷”


1979年10月,英国蒙纳公司要来北京和上海举办为期两周的展览,这对正在研制样机的王选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上研制激光照排机最顶尖的公司,英国蒙纳公司当时已经推出了一款汉字照排系统,很明显,蒙纳公司想将他们的系统打入中国市场。
一想到中国的印刷行业将要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王选寝食难安,他下定决心要在展览举办前,用我们自己研发的汉字照排系统输出一张报纸样张。于是,他带领团队拼命加快研制进度,就这样,1979年7月,在蒙纳公司来中国内陆举办展览之前,我国第一张使用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八开报纸的样张终于诞生了!
我国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印的首张报纸样张(1979.7.1排版,7.27正式输出)
当时,由于王选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不被看好,只有《光明日报》愿意报道这则消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报道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震惊了美国、日本的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是,这篇报道,让王选的研究能够继续下去,多年以后,王选对《光明日报》当年给予的舆论支持仍然念念不忘。
1979年8月11日的《光明日报》
1980年9月15日上午,北大项目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排印的汉字图书《伍豪之剑》问世,这是中国人用自主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第一本实验样书。这本书从排版到印刷,完全是由计算机完成,而在这之前,中国印刷书籍使用的还是铅字印刷,排好一本书到出版,至少得一年。
《伍豪之剑》

遭遇“冷嘲热讽”


作为科研人员,王选始终认为,一个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市场上是无用的。于是他加紧步伐,希望使激光照排系统尽快投入市场。
王选在查看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胶片
1984年8月,王选主导研制的Ⅱ型系统在新华社进行试用,但是在试用中频繁出现故障,引来众多质疑。再加上当年10月国际印刷业展览会在京开幕,美英日等国的照排机涌入国内,业内人士纷纷引进外国产品,国产系统遭到冷嘲热讽,有人说:什么“748工程”,不如叫“气死吧”。
在这种情况下,王选顶住了巨大的压力,1984年底,王选立下军令状:“如果1985年上半年,激光照排Ⅱ型系统不能达到实际使用目的,印刷专项经费,北大全部退回!”
1985年5月,新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顺利通过国家经委主持的国家级鉴定,这标志着我国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实现了从原理性样机到实用系统的跨越。
王选工作照
1985年11月,华光Ⅲ型系统正式面世,《经济日报》第一个“吃螃蟹”。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所有的版面都用上了激光照排,《经济日报》印刷厂也成为我国第一家彻底废除中文铅字的印刷厂。就这样,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开始在中国普及,王选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激光照排技术,一点也不输给国外!

科技顶天,市场立地


王选不仅有科研上的创新精神,在对市场的把握上,也颇具眼光。1991年,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经济接轨,王选拿出核心技术,与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了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再无一席之地。
王选掀起的这场中国印刷技术的伟大革命,让中国印刷业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但他为人低调,经常教导年轻人,做技术,要有长期积累和绝招,丝毫不能急功近利。
王选清晨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打太极拳
2006年2月13日,王选,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与世长辞。挽联上,他的妻子陈堃銶用“半生苦累,一生心安”总结了他的一生。
2008年,宇宙中有了一颗“王选星”,他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了宇宙中,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

王选


(1937.2—-2006.2)

计算机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参考资料:【1】“死亡之谷”何以能被跨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产业化进程研究 [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0-42周程.【2】“当代毕昇” 与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J].人民论坛.2018.12下 丛中笑【3】湖北卫视 大揭秘.现代汉字印刷先驱:王选【4】本文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新华社、新浪财经

近期发布

releas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