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纪要 | 【 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第二讲 】 杜文玉:从唐墓壁画“客使图”所想到的 ——谈长安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及影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亚与丝路文明 Author 中亚与丝路文明



2022年5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2讲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210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玉教授主讲,题目为《从唐墓壁画“客使图”所想到的——谈长安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及影响》。

杜文玉教授是隋唐史、长安学、丝绸之路领域的著名学者。讲座由浙大历史学院(筹)冯培红教授主持,采取线下会场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历史学院(筹)刘进宝教授、罗帅研究员与同学们一起,以及近300位同仁在线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冯培红教授向杜文玉教授莅临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学术意义与杜文玉教授的学术履历和成果。





杜文玉教授通过唐墓壁画“客使图”所反映出的唐代万国来朝的图像,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接下来从丝绸之路简要历史、长安在丝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长安在丝路经济交流中的地位、长安与丝路沿线各国的政治关系、长安与民族融合、为什么说长安是丝路的起点等六个方面展开了本场讲座。





首先,杜文玉教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简要历史,并通过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的相互佐证,指出早在西周就已出现丝绸之路雏形,强调政府在畅通丝绸之路上起了极为关键的主导作用。

其次,杜文玉教授分别从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阐述了长安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在文化交流方面,他从乐舞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入手,指出了唐朝的开放性特点;在经济交流方面,他从交流方式及中外物种的交流入手,指出丝路经济交流中存在着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商业等三种主要方式,以及动物、植物、香药、珍稀物品的交流;在政治关系方面,他指出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之间,主要存在着平等的国家关系、册封关系、羁縻关系等三种政治关系,并列举了三种关系所对应的具体国家,详细地阐释了册封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羁縻制度的具体含义及特点。





最后,杜文玉教授讲述了长安与民族融合,以及为什么说长安是丝路起点两个问题。他列述了供职于政府与军队的少数民族,外国使团与首领,留学生、留学僧、印度与西域僧人,外国与少数民族商旅、宗教人士与贡人、艺人等五个方面,认为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口是长安地区民族融合的生动反映。关于长安是丝绸之路起点的原因,主要涉及政治、疆域、经济、文化、优越地缘等方面。杜文玉教授同时强调,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并不等于这条道路不再向东或其他方向延伸,但是这种延伸并非是起点的延伸,因为其延伸地方并不具备作为起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这种关系就好比主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





讲座交流环节,杜文玉教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交流讨论。刘进宝教授、冯培红教授、罗帅研究员与戚雅荧同学以及线上听众就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客使图》中的位置排列所反映的地位、青州与丝绸之路及长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提问,杜文玉教授逐一作了细致回应与互动交流。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整理:李生平

校对:冯培红

编辑:周慧玲

审核:董晓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