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纪要|【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4讲】王子今:汉代丝绸之路的敦煌枢纽


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4讲

汉代丝绸之路的敦煌枢纽


主讲人:王子今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2022年6月1日下午,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4讲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210室(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主讲,题目为“汉代丝绸之路的敦煌枢纽”。讲座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由浙大历史学院(筹)刘进宝教授担任主持人。历史学院(筹)冯培红、罗帅、潘敦等老师和同学们以及线上的300余位同仁共同学习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后,刘进宝教授首先对王子今教授莅临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王教授在秦汉史、交通史、匈奴史、简牍学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王子今先生博闻强识、学风严谨的趣闻。

王子今先生从八个方面对汉代敦煌的枢纽地位作了全面剖析。首先是敦煌在河西四郡中的地位。王教授指出,尽管敦煌在河西四郡中户口数是最少的,但从军事与交通地理方面来看,其地位非常特殊。

其次,是关于敦煌与汉武帝的天马追求。王教授认为,天马是汉王朝的文化符号,也是汉武帝时代进取精神和英雄主义的象征。天马来自河西地区,最初关于天马的记忆是在“敦煌界”。贰师将军伐大宛求天马的军事行动中,有“出敦煌”“还至敦煌”“留敦煌”等记载。

第三,是关于敦煌悬泉置往来使团通行的记录。王教授指出,悬泉汉简的整理与刊布,对交通史、邮驿史、丝绸之路史以及河西地方社会生活史的研究,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第四,关于匈奴右方所“直”和“鬲绝羌胡”战略。在汉武帝时期,匈奴右方所“直”即为河西方向,是匈奴对汉王朝造成主要威胁的方位之一。王教授强调,在探讨敦煌的交通作用时,既要看到其在东西方向“沟通”西域的作用,也要看到在南北方向“隔绝”羌胡的作用。

第五,马圈湾汉简中的“驱驴士”“之蜀”与“鲜水”民族走廊问题。马圈湾汉简及诸多史料表明,河西地方较早役使驴作为交通动力。王教授分析认为,汉简提到的“驱驴士”“之蜀”的道路,是丝绸之路从敦煌通向成都的重要支线道路。

第六,关于敦煌的“市”。王教授提出,敦煌“市”的繁荣与其沟通西域的交通优势有关。一方面,这里易得西域的“大珠”“名果”等珍品;另一方面,广汉八稯布等纺织品,也从内地向西输入敦煌关市。

第七,敦煌人才群及其利用交通条件的文化辐射。王教授指出,尽管敦煌户口数和县数在河西四郡中最少,但是出现的文化名人最多,这可能和敦煌的交通枢纽地位有一定关联。

最后,王子今先生附带讨论了敦煌与“高原丝绸之路”的交通关联。王教授分析了张骞通西域身负的探求“河源”使命,敦煌的“昆仑障”“昆仑塞”等地名,青海高原与西王母传说相关的遗存,指出它们可能与通达“昆仑”的交通线路走向有关。

讲座的最后,刘进宝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点评。在互动环节,王子今先生与刘进宝、冯培红等就“大宛”的古音、五凉时期敦煌人才辈出的情况、张掖属国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整理:郝璐嘉

校对:罗帅

编辑:孟舒涵

审核:董晓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