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板“拧螺丝”,能给小鹏带来什么?

极派Daily 极派Daily 2023-07-27
极派Daily(ID:jipaidaily111)原
者 |  吕敬之

编辑 |  惠鹏权



为了给G6造势,何小鹏进厂拧螺丝了。

 

7月11日,何小鹏发微博称,他7月10日去工厂跟进G6的情况,尝试在几个工位拧螺丝,结果却被全程嫌弃,戏称自己纯属帮倒忙。

 

图/何小鹏微博

来源/新浪微博 极派Daily截图

这条微博也收获了近6000个“赞”和近千条评论,“希望G6提速”“何小鹏真牛”“这个气质太适合拧螺丝了”等等。

 

不过,消费者似乎可以看出一个真相:小鹏汽车(以下简称“小鹏”)终于将营销玩明白了

 

就有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小鹏的营销明显变好了。该资深人士以小鹏新品的静态体验举例,之前小鹏会选一个空荡荡的棚子让媒体摆拍,而G6则选在了有生活场景的户外,体验感高下立见。

 

另外,比起22.5万元的预售价格,G6正式上市售价为20.99万元起,1.5万元的“降价”则给了意向客户惊喜,也让小鹏截至7月3日,留下了2.8万张大定订单,G6爆款气质显现。

 

而资本市场也对小鹏的“营销”做出了回应。小鹏(XPEV.US)的股价一路从6月初最低的7.5美元/股,飙升到发布会前的11.41美元/股,发布会后,继续升至最高15.24美元/股,直接翻倍。


小鹏做对了什么?

 

或许,G9和P7i的经验,让小鹏正视了营销策略中的问题。这次的G6既有整洁、简单的SKU,又采用市场主流的续航“+”Pro或者Max的结合,抛弃了G9“让人头疼”的繁琐设计,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比直接竞品特斯拉Model Y低了一个定价区间,且同样“涉猎”到了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海豹,或许也能吸引部分埃安AION S的用户。

 

在业内看来,20万元级别中端市场,作为车企必争之地,虽是红海,但只要争到,就足够“香”。

 

不过,G6目前的良好表现尚不能抹去小鹏尴尬的处境。

 

2023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车辆41435辆。相较之下,理想6月交付已经破3万,上半年累计交付已经达到139117辆;蔚来6月交付同样回暖,单月破万,累计54561辆。小鹏在“哥们仨”里面,算是落后的。

 

数据来源/小鹏、蔚来、理想公众号

极派Daily整理制图

 

销售能力变弱的连锁反应下,小鹏2023年第一季度的现金及等价物总值为88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环比下降了39.55%。对比来看,蔚来和理想同期的现金及等价物分别为378亿元和453亿元。

 

不论从销量还是资产的差距都可以看出,小鹏需要的不只是“表现良好的”G6,而是一剂“猛药”,而G6会是带小鹏重回巅峰的“猛药”吗?

 

 

G6传捷报


“G6之于小鹏,就像iPhone4之于苹果。”在G6的发布会上,何小鹏不吝赞美之词,表达这款车对小鹏的重要性时,甚至情绪略有激动。而从目前的表现来看,G6没有让何小鹏失望。

 

图/G6配置及售价

来源/小鹏公众号 极派Daily截图

 

不难发现,G6有3点喜人的表现——订单量大、转化率高、Max版本比例高

 

订单量方面,G6自6月9日开启预售后的72小时内就有超过2.5万人支付了2000元意向金。发布会当天,何小鹏则表示,意向金支付用户已超3.5万人。

 

转化方面,据车fans统计,G6上市72小时后,小鹏消费者的进店量增加了50%,均店订单在35-40辆,其中,55-60%的预售客户成功转化。大家对G6的性价比都很满意,试驾更是18小时不停转。

 

一位北京的小鹏销售对极派Daily表示,“G6上市后的这几天,我每天至少有10个试驾,晚上7点后基本不停歇,这些人60%都是盲订用户,他们都觉得这个价格和配置很‘香’。”

 

意向车主小飞在G6上市后的第一个周六就去了小鹏广州某门店试驾,“试驾就要排队20多分钟,人非常多。”

 

对于坚持主打智能驾驶的小鹏而言,包含XNGP智能辅助驾驶(双激光雷达)的Max版本的订单量也对其至关重要。对此,《中国经济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有70%的用户对Max版本感兴趣。

 

“小鹏的辅助驾驶体验感确实非常吸引人。”小飞表示,自己曾在深圳、广州两个城市试驾过小鹏,并且在深圳体验了将近20公里的试驾路程,几乎全程是小鹏在自动驾驶,“其间我只接管了两次,一次是路上停了很多违章车辆,而且路上是实线,只能自己变道;另一次是匝道进入高速的时候,堵车了,一直等不到合适的切入车距,我才接管加塞的。”

 

小飞补充道,车机交互方面,小鹏的体验也很不错,“我记得有一个语音功能是不需要启动的,直接说指令就可以。而且,车机可以有效识别指令和非指令的语言,我和朋友正常聊天就不会激活,让我印象很深。”

 

但订单上的捷报并不能代表G6大获全胜,及时交付也很关键,在这方面,小鹏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

 

小鹏产能爬坡的问题极派daily在此前《小鹏还有机会吗?》一文中就讨论过,P7i的部分车主等待时间会超过两个月,G6在这方面似乎更甚。

 

在懂车帝车友圈的讨论中,订购车主的等待时间已经出现了很多版本。车友“13号飞鸟”表示,自己被告知在第一批车主名单中,7月15日左右就能提车。

 

而从车主“自由做梦”和“老六亲哥”晒出的订单图中可以看出,他们等待的时间则分别为8周和12周。

 

图/小鹏汽车订单图

来源/懂车帝车友圈 极派Daily截图

 

极派Daily近日向小鹏北京三里屯店核实,对方回应称“目前G6的交付等待时间在10-12周”。

 

交付时间过长,也会影响订单。小飞就表示,“即使各方面我都很满意,但等待时间太长是我没立马下定G6的原因。这期间,我还可以期待一下特斯拉的改款,而且现在下单要等两个多月,不如以后产能上来了再下单,提车时间都差不多。”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小飞,意向车主林晓曼也对极派Daily表示,“我对G6各个方面还是满意的,但是10周的等待有点太长了。我会担心随着订单量上升,交付时间会不会一拖再拖,毕竟其他品牌也有这种前车之鉴,所以我想再观望一下。”

 


能红多久?

 

虽然G6有个相当不错的开局,小鹏也不能松懈到“半场开香槟”。因为,小鹏如今角逐的是20-25万元这片红海,想要在这里生存,不只要“争先”,还要争“滔滔不绝”。

 

那么,G6能成为爆品吗?这就要看,小鹏到底能在这片红海中抢走谁的份额

 

图/G6对比车型

来源/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微博 极派Daily截图

 

从多家渠道整理的G6对标产品可以看出,特斯拉Model Y仍占绝大多数,小鹏从P7开始就一直在以特斯拉为直接对标产品。

 

一位广州意向车主在试驾过G6和特斯拉Model Y后,中肯地评价道,“特斯拉的驾驶感无疑更加优越,而且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单踏板模式,习惯之后会觉得开车非常轻松。但是除此之外,特斯拉相较于小鹏就没有占多大优势,尤其G6的智驾现在做得非常优秀,这方面甚至是超过特斯拉的。”

 

而G6 20.99-27.69万元的定价,也比26.39-36.39万元的Model Y低出了整整一个区间。资深汽车行业从业者阿伦就评价道,“G6的性价比一定会吸引一部分原本在考虑Model Y的消费者,但我个人认为不会是绝大部分。毕竟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仍是很多消费者参考的首选。在买车这件事情上,越过品牌影响力,只参考性价比和性能的,只是小部分消费者。”

 

上述广州意向车主也表示,虽然自己对小鹏各方面都很满意,但他还是会等特斯拉的改版,再做一下对比。“毕竟,从品牌价值来说,特斯拉要超越小鹏,所以还是想看看改版的情况。”他如是说道

 

因为比亚迪的海豹以及部分燃油车都在G6定价的“涉猎”区间,因此也会有原本考虑比亚迪和燃油车的用户转向G6。不过,目前据孙少军统计分析,这两者用户相对来说对自己的需求意向比较模糊,处于对比、观望状态。

 

阿伦对此评价道,“模糊的需求是挑战,但也是机会。能不能抓住这部分用户,就要看小鹏的销售是否能明确小鹏和比亚迪、燃油车的竞争优势了,比如更高性能的智驾功能、更低的维护、出行费用等。”

 

7月5日,路透社报道称,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表示G6已经收到大量订单,并且有助于小鹏三季度月销量破1.5万辆,在四季度月销量破2万辆。显然,小鹏对G6的竞争实力是充满信心的。

 

信心虽有,但难度却不小。

 

交银国际就整理了今年5月销量破万的SUV车型,其中比亚迪混动本身就是油车的替代品,埃安Aion Y极具性价比,理想L7有很强的产品能力,特斯拉Model Y的品牌影响力则不必多说,相比之下,G6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模糊很多。交银国际就在报告中直言“G6想要保持月交付破万并不容易”。

 

图片来源/交银国际报告 极派Daily截图

 

即使G6月交付破万实现,仅凭一款车就能让小鹏彻底翻身,似乎定论太早,毕竟小鹏还有很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产能爬坡是第一个问题。小鹏能否在下半年解决产能问题,缩短G6等待时间,来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产生的订购意向的减弱?

 

其次,是成本的控制。随着G6逐渐下探至20万元的定价区间,原本已经在1.7%水平的毛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降?当然,小鹏在上一次财报会议上也提到公司对成本控制所做出的努力,至于成效如何,就要看下一次财报的成绩单了。

 

整体交付,则是另一个问题。2023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小鹏上半年实现交付41435辆,想要实现全年大约20万辆的目标,下半年的月平均交付就要超过2.6万辆。即使G6能够达到1.5万辆,也需要另外一个主力车型,而P7i要达到月均1万辆的交付量,目前来看,有难度。

 

而且,随着Model 3的降价,P7i的价格吸引力的优势本身就被削弱,而G6的定价又覆盖住了P7i的区间,因此G6会分走原本中意P7i客户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不过具体情况就要等三季度交付数据再做分析。

 


漫长的翻身仗

 

G6对小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从G6发布的时间点就能看出。

 

数据来源/小鹏汽车公众号

极派Daily整理制图

 

过去的6个月,小鹏的交付数据并不理想。1-6月,交付数据都在同比负增长,最大负增长幅度达到了60%。而刚刚过去的6月,理想交付破3万,蔚来、极氪等交付均破万,小鹏则以8620辆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新上市的G6自然背负着“全村的希望”。

 

此前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小鹏也表示G6销量将两倍于P7。P7曾经是小鹏最火爆的单品,“助攻”小鹏在2021年坐稳了新势力销冠军的宝座,两倍于P7是个不小的目标,却也是小鹏不得不下的决心。

 

毕竟,销量滑坡的小鹏的这场翻身仗,无论如何,也得打。

 

但G6并不是小鹏唯一寄予厚望的单品,因为G9也曾是。

 

由于SKU设计太过复杂等原因,G9上市后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销量,这件事情几乎人尽皆知。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留意的是,G9的失败对小鹏的影响比想象中更深远

 

回溯小鹏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2022年第四季度(G9推出后的季度),是小鹏各项数据的拐点,而一切始于营收的负增长。

 

数据来源/小鹏财报

极派Daily整理制图

 

从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即使增速有所放缓,小鹏仍维持营收的同比增长。然而,从2022第四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小鹏营收出现39.9%和45.9%的负增长。

 

新能源汽车大多以销定产,小鹏也不例外。销量的滑坡直接导致小鹏没办法“大刀阔斧”地定产,而汽车这种极其讲究规模效应的产业,一旦产能下降,连锁反应下供应商的话语权、成本控制的能力都会下降。

 

最直观反映在财报上的后果,就是小鹏毛利率的急速下滑。2022年第四季度,小鹏的毛利率直接从13.5%下滑至8.7%,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毛利率继续下滑至1.7%,均车亏损已经达到12.8万元。

 

眼看着就要陷入恶性循环的小鹏开始“自救”。去年10月开始,小鹏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当然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王凤英的加入。在上个季度的财报会上,何小鹏面对王凤英加入小鹏后做出了什么改变的问题,给出了几个方向:销售培训、降低SKU、提高营销效率和管理的扁平化。

 

而从G6上市到现在的营销变现来看,无疑,这些改变是有效的。

 

6月9日,小鹏宣布G6将于6月29日上市并且开启预售,预售价格22.5万元,第二个交易日当天,小鹏股价的涨幅就达到了11%。可见,市场对这款车的竞争力颇为认可。

 

接下来,G6的测评视频开始叫好产品的性能,预热完毕后,6月29日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的G6直接宣布从22.5万元降到20.99万元起售。

 

一波操作下来,小鹏股价一路飙升。截至发稿,小鹏报收14.97美元/股,总市值为129.2亿美元。


图/小鹏股价走势图

来源/老虎证券  极派Daily截图


但股价的回升只是这场翻身仗的开始,目前来看,小鹏今年下半年待上市的产品还有一款“很难走量”的MPV。同时,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小鹏均车单价在19万元左右,处于新势力中较低水平。随着G6的上市,小鹏的平均单价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小鹏营收增长以及现金流的压力或许并不会得到明显缓解。

 

如今新能源汽车竞争之激烈,称得上是“生死局”。G6让小鹏重新上了“牌桌”,但要赢在最后,光“拧螺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林晓曼、阿伦、小飞均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每日话题: 
   
   你看好小鹏汽车的前景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评论区挑选一位网友(点赞超过70,统计周期为7至14天)送出腾讯视频会员VIP季卡一张。

    

在看,再接再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