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边日出东边雨

价投蓝犁 蓝犁聊投资 2023-06-12

又是好久没有写公众号了,今天静下心来把最近对中美两国的宏观做一下总结。

首先大家要捋清的是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经济是车头,自有其运转规律。金融是辅助。在经济好的时候,金融可以锦上添花,反过来,在经济差的时候,金融也只能雪上加霜。

金融比较难做到的是扭转经济的势头,这在中美都有体现,后面细说。

先说美国:

美国经济和金融的矛盾在于:经济过热,所以美联储希望用金融手段来刹车,但是以前很管用的手段,这次却收效甚微,这也是很多宏观观察着一直在等衰退,缺一直迟迟不来。

传统的宏观经济派经常会去看指标,这些指标在“一般”的情况下也会很管用。例如收益率倒挂,等等。但是这次不一样在于,在过去10年美国经济一直是向上趋势,在资金面、个人的收入和存款方面都有大量的存量。例如下面这个图:





这个图是美国的job opening rate,就是职位空缺比例。可以看到,在历史上job openning rate和失业率的关联关系是很紧的,这可以理解,职位少了失业率上升。

但这次职位空缺率最高到了7%,远远超过了历史水平。所以在过去1年 美联储的努力,实际上仅仅是在压缩了这个职位空缺率,目前是5.8%,仍然比历史上的水平要高很多 - 而失业率还没有开始受到影响。

职位空缺率就是失业率的蓄水池,这个水先得抽干(至少到4%的水平),才会出现失业率的有效上升。而按照目前的速度,至少还有1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1年左右的时间,失业率不会有大幅上升,也意味着经济不会有大幅回调。而明年11月份是选举时候,那时美联储是否会保持加息和紧缩状态?是个问号。

另一个因素就是通胀。通胀这事情说白了就是物价,美联储的行为对通胀有影响,但有限。在供应端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物价必须要走完自己的涨价进程,之后才会进入平抑阶段。

这就是美国角度,经济太热,想压压不下来。

再说中国:

我们把gdp拆解一下,大约有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净出口。

中国和美国不同在于,个人消费占比只有40%,而投资占比也是40%。


中国增长的关键词是投资,而这个数字可以看到,从2018年开始就在下降了,虽然显示还有增长率,但是如果你看绝对值,实际上18年就见顶了。至于为什么同比数字绝对值变小但仍然还有正的增幅 - 这里面有一些概念上的差异,就是固定资产形成额和当年投资,以及统计口径的不同,但“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个支出法gdp指标,是在下降的。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日本的90年代。


可以看到,日本的固定资产形成额从90年初就开始下降,政府以政府消费进行弥补,但是弥补不过来。


这实际上是制造业国家必经的一个坎,就是你的投资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法产生正回报了,必须下调。但是投资本身就是需求(基础建设),那么这块下调会拉低整体社会的消费和经济表现。


日本的房价、股市表现在90年代整体都是下行的 - 这个是长期趋势。


再看短期趋势,中国是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国家的荣衰和消费国的需求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美国因为之前物价飙的太高,对商品的需求萎缩,这也是为何当前制造业国家日子都不好过的原因:越南等其他的也类似。


这个小周期大约还需要1年左右,这个图看的很清楚:



可以看到:美国对商品的需求在过去1年都是平的没增长,但即使如此仍然高于其历史趋势线。所以这种平缓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估计要1年左右。


明年预判:

所以结合上面的,在1年以后,大约的情形是这样的:

- 美国服务通胀大约解除,具备降息条件

- 美国整体失业率也许进入拐点,如果美联储那时还在挺着的话,进入衰退。

 -如果美联储在衰退之前改变姿势的话, 美国商品消费回暖,这也给制造业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一个中期的复苏。

反映到股市:

 - 当前的衰退风险被高估,市场表现将超出预期,但由于流动性的情况没有本质改变,不会有大涨

 - 中国的资产,明年也许会有一个小阳春,但长期的趋势不容乐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