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击败抑郁“摄魂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有话说

炁子 炁子 2023-11-22

【炁子《奇谈健康养生》专栏第65篇,本文约3800字】


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集中营的生活,无论如何你也无法真正体会;如果你从集中营中存活下来了,无需说什么你也会明白。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对说这话的人,维克多·弗兰克,后文还会展开讲。本文开头引用他的这句话,是为了“书接上回”,呼应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李玟笑着笑着就被“摄魂怪”勾走了,亿万抑郁症患者的希望在何方?》(点击标题可查看)的内容:“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样,我们常人不懂抑郁之苦。

有些事,间接经验不好使,非亲身经历无法认识。

所以,亲历被“摄魂怪”控制又成功摆脱的人,他们的经验弥足珍贵。比如马特·海格(Matt Haig)。

海格战胜“摄魂怪”的经验是: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你的人,没有谁会为了一部苹果手机活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的人,才重要。

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

写完“李玟笑着”那篇文章后,炁子夜里做了个梦,梦里提醒我看一本书。那本书,是炁子早年买的。

早上醒来,来不及做起床操,爬起来就奔书架,找出那本久未翻动的书。书名叫《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1994年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孙志文,译者陈永禹。书上的笔记清楚地写着,此书是1996年5月1日购于首都剧场爱知书店。还是互联网史前时代的事,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没有公众号。这本书不止读了一两次,书上划线、注释密密麻麻。书价才区区6.8元,买得超值。

再次翻完这本书,才恍然明白,梦里为什么提醒自己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观点,是对海格经验的一个印证。

1

说来惭愧,读《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读了那么多次,都快30年了,才发现一直误解了该书的作者。

该书在作者孙志文名字的后面,加了个括弧“德”。炁子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位

刀齿兰国的华裔。

刀齿兰国?是的,就是迄今通用的“德国”。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近一两百年遭洋人精神殖民,连对西方列强的称呼都是美誉之词,像美、英、德、法,所以,炁子写了篇文章《去洋人精神殖民,马上行动:炁子文章将改称“米国”为“墨国”》(点击标题可查看)。现在大家口称的“德国”,应回归中性的表述,按其音译称“刀齿兰国”(Deutschland)。

打了个岔,继续讲该书作者孙志文。

这回翻书的版权页,注意到西文信息里,两次出现名字Arnold Sprenger。心念一动,就用这个名字做关键词搜,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原来,Arnold Sprenger 就是孙志文。

孙志文还是位知名神父。

网上看到的信息说,孙志文神父于1929年12月12日出生于德国的威勒巴德森(Willebadessen),1964获得墨国(花旗国)乔治城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后来台岛工作,历任辅仁大学德文所所长、德文系系主任、外言学院创院院长等职,自1986年后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任教,2010年因年迈体弱而返回台岛静养,2015年1月离世。

原来作者不是华裔,而是位西方神父,难怪该书观点有浓郁的西式宗教背景。

该书的核心观点,是西式科学技术导致人类的三重疏离:和自然的疏离、和社会的疏离、和上.帝的疏离。孙神父谈论的“上.帝”,无神论者不一定对号那个十字架上佝偻受难的形象,而可以理解为“那个”——那个造就四维时空、超越四维时空的某种绝对存在。

把该书的观点转换成通俗的语境,就像是“酒壮怂人胆”,西式科技壮了人类的胆,让人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渐渐失去了对同类、对环境、对所处时空整体的敬畏,让人类的“自我”意识膨胀到历史的最高点。

但恰恰是由于这种“自我”意识的空前膨胀,书中写到,“现代人显然是在严重的危机当中,人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般知识丰富、神通广大过。但是在这科技的时代,人的困惑和迷失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怎么办呢?人应朝那个方向前进?人是不是该听从卢梭回归自然,因为文明和文化都走错了路?”

“人绝对无法在自我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人绝对无法在自我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人绝对无法在自我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重要的话说三遍。

人绝对无法在自我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像大海里的浪花,不可能脱离大海找到自身的意义。细细去品吧。

人类的“困惑和迷失”,就是困惑于自我、迷失于自我,其结果,就是今天的亿万抑郁症患者被摄魂,就是张国荣、李玟们被“摄魂怪”打败。

殊途同归,西式宗教也好、东方智慧也罢,背后的大道都是相通的。

那么3亿+被“摄魂怪”折磨的人类、未来更多的同类,出路在哪里?

问题有了,答案自然也就有了。

出路在于:对三重疏离,180度转向。

回归自然,这个人人都知道,只是做得少。

回归社会,这是海格摆脱“摄魂怪”控制的切身经验。

回归“上.帝”,就是穿越西式科技执迷的形质世界,跳出三界外,尝试“穿形而过”。

三联书店出了很多有营养、启慧命的好书,《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只是其中之一。

其实,和这本书同时推出的,是一个系列丛书,叫“德国文化丛书”。

2

三联书店的“德国文化丛书”共12册,包括有《无意义生活之痛苦》《哲人小语――人与自然》《节庆、休闲与文化》《什么是教育》《向死而生-哲人小语》 等等。

里要着重讲一讲《无意义生活之痛苦》。

世上的亿万抑郁症患者,不就是觉得生活无意义吗?所以痛苦不堪,所以觉得生无可恋。那《无意义生活之痛苦》这本书,讲了什么呢?

《无意义生活之痛苦》这本书,是三联书店1991年出的,作者是奥地利的维克多·弗兰克,就是说开头引文的人。

弗兰克的经历特殊,是刀齿兰国纳粹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之一,亲历过集中营种种非人待遇、无尽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绝望,所以才说“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集中营的生活,无论如何你也无法真正体会;如果你从集中营中存活下来了,无需说什么你也会明白。”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今天已不再像弗洛伊德时代那样面临的是性挫折,而是生存挫折。在今天,典型的病人也不再是患有某种自卑感,而是一种彻底的无意义感。这种无意义感伴之以某种空虚感,因此我称之为生存空虚。”

炁子在网上发现,这本书的有一位读者,从这本书受益悟道了:

有一天能够超越自身,视时刻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这种信仰似乎就驱走了无意义生活之痛苦。”(Kowalski,2013年5月2日)

在中国红色团队浴血奋斗的年代,数以千万计的红色义士,为什么能够不惧枪弹、监狱、刑场?不就是因为他们有利他的崇高信仰、视自己的每一件事包括痛苦和牺牲都是有意义的吗?

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转换成刀齿兰国大哲学家尼采的语境,这种观点就是: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放上这段话的罂语版本,供有缘君子核查: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 bear almost any "how"

转换成炁子常用的语境,就是“自我”消失,主体、客体合一,人即痛苦(快乐),痛苦(快乐)即人。

可以转换成《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语境,叫“活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三联书店还在1998年出了弗兰克的另一本书。那本书在中国读者中引起更高的关注。

书的原版名为《不管怎样,向生命说“是”——一个精神病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三联书店译成中文后,把书名抽象化了,叫《活出意义来》,译者赵可式、沈锦惠。

中国现代类似记述苦难经历的,炁子马上能想起来的,有英若城的自传《水流云在》,季羡林的《牛棚杂忆》,还有余华的文学作品《活着》。苦难各不相同,但主人公的人生态度都差不多:与苦难合一,苦难就消失了。

对《活出意义来》,网上留有不少读者的评论:

“读到流泪的心理学。治疗我们这个时代的虚无主义和无意义的良药。”(Padma,2011-02-27)

“有些轻度忧郁以及强迫症的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到被治愈。作者将‘人’这个个体视为有灵性、有自由的,所以并不把病人看作一部坏掉的机器,这一点让我很被温暖、感动。”(燕,2013-10-10)

“多年以前读过,值得重读。设想你知道自己要马上死去,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不经意间斜瞟向窗外,倏然发现院子多年的枯树竟然悄悄冒出了一只细嫩的绿芽儿,瞬间,一股暖流从心中涌出,温暖了你有些冰冷的身体。”(天行健,2020-02-14)

“在留学期间孤立无援绝望挣扎的深渊里救了我的书。”(空不废,2022-08-27)

“其实还是丧,唯心论感觉日常生活中践行很容易无效。人生的意义这种,还是边走边看边找吧,看别人的意义对自己帮助不大。”(omo,2017.02)

六年前的我是个大傻蛋,当时根本没读明白。”(omo,2023.07)

3

以上,介绍了探索人的精神世界、解开抑郁症“摄魂”之谜的三本书。一本是孙志文神父的《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另两本,是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写的《无意义生活之痛苦》和《活出意义来》。

现在,可以给这三本书做个小结了。

按炁子一贯的“找相同”的原则,三本书的共同点,也是击败抑郁症“摄魂怪”的终极武器,是祖先《道德经》第四章讲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简化成四个字叫做——

和光同尘。

转换成佛家的语境,叫“无分别心”。

能理解吗?

要不要检验一下?

比如,看这么一段话:“生活是一坨屎,有人绝望于这堆屎,有人能从屎里抠出糖,还有人能把整坨屎变成了一大块糖。”

“屎”也好,“糖”也罢,都一样,没有喜厌之分,这就是无分别心。

下一篇,接着从东方文明的智慧,分析击败抑郁症“摄魂怪”的办法。

对治“不高兴”,炁子在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已发过好几篇的文章了。记得的有六篇:

1.《那些年,我们帮过的陌生人》(点击标题可查看)

2.《疫情笼罩,中国人人均62.5元的一笔大开支,其实可以不花一分钱》(点击标题可查看)

3.《健康长寿?110岁传奇红色女特工的秘诀》(点击标题可查看)

4.《全民“阳过”将造成数亿人“不高兴”?我是如何改变“不高兴”习气的?》(点击标题可查看)

5.《一个截图引发的健康灾难》(点击标题可查看)

6.《李玟笑着笑着就被“摄魂怪”勾走了,亿万抑郁症患者的希望在何方?》(点击标题可查看)

加上这一篇,应该有七篇了。

相逢是缘,祝愿读到本文的君子身心灵健康、诸事吉祥、平安喜乐。

再次推荐您关注“炁子”自媒体——持续生产高质量信息,可信、有趣又有营养。如果您觉得有用,那就推荐给周围的好朋友、好同事。这么高质量的信息源不宜私藏。不宜继续让您关心的人,去接受机器算法推荐的那些垃圾信息。也欢迎到文末进微信群“炁子会”留言、交流。(完)

=========== 返朴的分界线 ===========

感谢炁子的学长,赞赏鼓励了炁子原创文章《人生三“择”:高人酒后吐真言》。文章写的“高人”就是他。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音气)子文章,开卷有益,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炁子自媒体,始创于2020年,纯手工打造,给生命留痕,也结缘众生。炁子从2022年11月起,写作转向——由外向内;由耗能转向聚能;由“身外事”转向身体、身边人;由“事事关心”转向身心灵健康。炁子至少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有余力则多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防失联,欢迎到文末识别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也欢迎进一步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

=========== 首次来访必读 ===========

征求合作伙伴:视像短片制作现诚征一位合作伙伴,专门将炁子自媒体文章转为短视像作品。短视像作品版权共有,收益均分。有意者请到文末扫描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交流。

===========返朴的分界线 ===========

关于炁子及其自媒体矩阵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炁子不才,愿成为持续提升君志趣、品行的“善人”,共同趋向科学理性思维、通达圆融人生。

炁子现有自媒体矩阵,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炁子)、知乎(炁子)、微博(炁子08)等平台。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的君子,建议“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发在该平台的每篇炁子原创文章。

如何交流、防失联、进读者微信群?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加炁子微信。然后炁子手工拉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也可发邮件至 qizi08爱特126.com(或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