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岁小学生跳楼,谁之过?

古原 古老板的老巢 2024-04-26

‍4月23日,湖南平江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我县一学生坠亡事件调查情况通报》:2024年4月15日,平江县天岳街道一居民楼发生学生坠楼事件,坠楼学生经抢救不幸身亡,令人无比痛心和惋惜。
自杀这种事,与其他的暴力伤害不同,它是外界刺激与主观意识之间的结果,他无法形成确定性的因果关系。
在法律上,杀一个人这就暴力侵犯,但是,不管是言语羞辱、网暴、还是责骂、甚至是谈恋爱抛弃,都有可能引发自杀,也可能一点事没有,因此,基于自主意识的自杀,基本上不可能被法律所追究。
但这件事情中,官方公布的一些内容,倒是需要我们刨根问底的。
以下是官方通报中的两个问题,分别是抄写惩罚和打手心惩罚。
1、关于“老师罚抄一万遍”的问题。
据调查,该班数学老师陈某在2023年下学期期末复习时,多次讲解“分级”知识点,但课堂检测时杨某等7名同学未按要求掌握。陈某于是在班上讲,“既然讲了这么多次还不知道怎么做,就抄写‘分级’两个字,抄写一遍两遍不记得,就抄一百遍,抄一百遍不记得,就抄一千遍,抄一千遍还不记得,抄一万遍总会记得”。陈某要求相关学生每天抄写200遍(400字),因临近寒假,并未检查学生抄写情况。春季开学后,2024年2月26日开始由班干部检查抄写情况,陈某不定期抽查。3月29日,陈某认为这些学生对该知识点基本掌握,并且认为方法也欠妥,在班上明确罚抄不再继续。经核查,杨某在作业本上共抄写“分级”两个字21个单页。
2、关于“打手心”的问题。
据调查,为加强班级管理,该班科任老师在2023年下学期开学时和全班学生进行约定,如果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可采取“打手心”(使用一根缠有胶布、长37厘米、重27克的竹条敲打手心)的方式进行惩戒,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回家后征求家长意见。之后,科任老师在课堂上逐个询问学生是否告诉家长,家长是否同意。有2名学生反馈家长不同意,包括杨某在内的其他学生反馈家长未提出反对意见。9月6日开始,科任老师对未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2名家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除外)采取了“打手心”的方式进行惩戒。调查中家长反映,“打手心”后老师会不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今年3月14日,杨某母亲通过微信与班主任老师交流,说孩子在家不想做作业,想蒙混过关,家长管教又不听,希望老师多帮助教育。3月20日至4月15日,共有184人次学生在21节课堂上,因未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被“打手心”,其中杨某被“打手心”8次。
另据调查,本学期开学以来,学生杨某在校期间表现无异常情况。
需要刨根问底的是,老师这么体罚学生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很多人喜欢上来就骂老师,认为老师不道德、欺负小学生,但这种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人的行动,都有其目的,背后往往都有其利益之推动。
我们不否认,这个社会中有极少数人有变态心理,他们折磨另一群人心里能获得爽感,但这种人是极少的,也会遇到反制。
在小学里,这种事,是一个常态。
我小的时候,就被老师体罚过,包括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站在教室外面,用教鞭打手心等等,原因大多是没完成作业,课堂打闹等琐事。
说实话,这都是童年阴影。
这么普遍、且长时间存在于中国教育领域的体罚行动,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难道个个老师都是变态吗?当然不是。
对于公办教师来说,他们是有编制的人,并且是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基本上,你不要犯上刑事罪,开除的可能性极小。
干上这份工作,你要想躺平,一点问题也没有,月月有工资拿,没有谁能威胁你的地位,哪怕是校长也不行。各个公立单位,都有一批躺平的人,领导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看,问题来了吧,明明可以躺平,但为什么还要搞这么多名堂 ?
体罚学生,看起来学生很辛苦,但老师并不轻松。如果想要轻松,管你完不完成作业,关老子屁事啊,我是国家体制的人,你孩子不做作业,与我何关,考零分也无所谓的。
这样的事,在过往的公立机构,很容易出现,比如四十年前的国营商店,他不骂消费者,就算他态度好,你指望他为消费者服务,那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我不管怎么对你,我的工资不少一毛。
公办教师多年来,不断的体罚学生,说明了一点,他们被某一种利益机制所驱动。我们真正要找的,是这种利益机制。
一个老师,可以在学校里躺平,但一个校长,如果全校老师都躺平,那他会在体制内会被认定为一个无能的校长。
当上体制内的校长,有很多的好处,不仅是全校老师们的对其职位的尊重,还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还有很多潜在的好处,帮亲戚朋友同学同僚解决个问题,进行某种交换等等。
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利益,私下里的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那么,校长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校长,往往是因为他被认定为可以搞成一个“好”学校。
这个“好”学校,不仅源于上级部门,也源自于民间普遍的认识。
什么学校是好学校?不就是成绩好的学校么?不管你怎么搞,所有人盯着学校的标准,都是最终的升学成绩。
小学好不好,看你考入优质初中的学生数量,初中好不好,看你考入重点高中的数量,高中好不好,看你考入优秀大学的数量。
高考指挥棒,其实是从大学一直插到了小学。
家长的主观意愿,并不重要,哪怕你不重视学生成绩,只要你进了这样的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必定要让你见识他们的管理手段。
校长因此会给每一个老师压力,有想多拿点奖金的老师,那就视为没有躺平的老师,那么,你就得服从于校长做一个好校长的目的。
至于那些躺平的,好办,调去副科,实在不行却管杂事,反正,我开除不了你,但不能让你影响我达成“好”校长之目的。
这个压力,就是成绩。你班上的成绩不好,我凭什么让你当班主任?凭什么给你多发钱?
同时,班主任也有利益的驱动,不仅可以多拿一部分学校的奖励,家长那一边隔三差五的还有点小礼物,总是有人希望在一个公立体系的学校里,让老师重视自己的孩子。
甚至,你为了她不伤害你家的小孩,你得不能得罪她。
如果没有任何利益机制,一定是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孩子在嬉闹,然后老师讲完收工。
我读大学时,我的大学老师们就是这样。我的大学老师甚至公开说,你们随便干什么,但记住 ,睡觉不能打呼,说话不能大声,不要影响我拿工资。
你们毕业后干什么,关我屁事,我又不抽你们工资的成。
大学里,大量躺平的老师和学生,因为公办校嘛。唯一的动力,来源于校长们对地位的追求。
我要想干得久,就得证明我是一个“好”校长。这是老师们还没有躺平的一个原因。
私立校也不会躺平,但他不是服务于校长个人的地位追求,而是服务于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值,那么,明年就没有多少家长掏钱给我了。
这两种不躺平,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虽然有时,他们在消费者(家长)的普遍认知下,表面会相似,比如都追求成绩排名。
但公立校,并不在乎具体每一个家长们的想法,他只是服从于校长。私立校则非常在乎家长们的想法,这些体罚手段,绝不敢大规模使用,否则谁敢报名。
公立校不服务于消费者,他的老师和校长都将孩子的成绩排名当作自己达成某一种利益的工具,至于这个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伤害,那是无所谓的。
有时,我甚至认为,完全的减负,完全地让公立校老师躺平,是一件好事,他能让消费者看清公立校无法服务消费者的本质。
那要怎么达成这一目的呢?就是校长一年一换,也不评选优秀老师了,也不搞公立重点学校了,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布置作业了。
老师到点上课,到点下课,听不听是你的事。
家长们也别叫唤,你又不是真正的消费者,你又没有直接给钱给老师,凭什么为你服务呢?
不到这一天,公立校下的各种灾难,就难以停止。
你看在公立校下,这种两难是无法解决的。要么全部躺平,要么为了校长的地位,残酷地逼迫孩子们交出好成绩为他的地位添砖加瓦。
你只能二选一。
只有看清了这一点,人们才会渴望一个自己花钱、自己作主的教育机构。
那些天天骂教育市场化,不能做成生意的人,请记住,这是你们呼吁的必然结果。你放弃自己的消费者身份,能有个好吗?
消费者是市场上的老大,是指挥一切企业家生产的帝王,你不想当帝王,想当孙子,能怪谁呢?
难道现在你见到老师和校长,不是如此的卑微吗?

花一年时间,读十几本奥派经典。

老古带你轻松理解复杂的经济学理论

奥派六堂课,震惊南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