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区块链底层技术,窥知核心驱动力,看见趋势与发展

沙利文 Centreless 2023-05-17

作者 / 沙利文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其完全迥异于权威中心主导运行模式的颠覆性逻辑,使其几乎能够覆盖、重塑每一个现有的依赖权威中心进行数据验证与存储、生成与更新、传输与访问、编程与操作的行业;而在其技术支撑下的以比特币为首的货币应用,在ICO欺诈、亚洲国家加强监管、主流金融政治机构次第入场的环境中历经超36000%的暴涨(2017年瑞波币以36018%的涨幅位列第一,比特币位列第十四涨幅为1318%)与腰斩式狂跌(2018年3月15日单日数字货币市值缩水600亿美元),隐约地展露出通证(token)经济的无限可能。
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内核是什么?由此内核撬动的需求与驱动力几何?在数字货币造富神话的迷思背后,币的价值何在,链与币又是否可分,区块链的未来应用之景中币的占位如何?盘点互联网巨头繁盛不一的区块链生态布局,是否能从中抽取出类型化路线,以期未来?
区块链正在蔓生一个平行世界,而更高效、更透明、更安全甚至更公平的世界,是完全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还是以中心化与去中介化融合的模式达成,这既是技术攻坚之处亦是投资风向所指。


一、为何物:从源起到区块链2.0迭代的技术内核与实质
区块链的源起可追溯至2008年,化名为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发表第一篇基石性的白皮书《比特币: 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1.0版本提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抵御权威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中与生俱来的弱点”,每一笔比特币交易的发生不再通过某一第三方权威中心确认,而是由点对点网络(P2P)中最快完成工作量证明 (Prove of Work) 的节点(nodes)打包提交信息(打包的信息包括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当前时间戳、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有效交易及其梅克尔树根值),全网每一个节点都验证无误后将交易信息分布式地存储记录,从而形成一条唯一的、不可篡改的、按照时间顺序相连的数据区块链条(a single history of order)。

资料来源:沙利文

虽然区块链1.0的应用场景限于数字货币交易,但它探入“交易”实质的深思却开启了人类想象的恢弘空间。比特币的交易过程事实上是一种加密的、逐步达成权益共识确认的流通性过程。为达成共识,区块链1.0设计了如下精妙步骤:

1. 确认新的交易需要调用之前的交易记录,以防止双花(double spending)。这也是区块链数据可追溯,信息相对透明的缘由;

2. 设置工作量证明机制。只有最快找到能使SHA-256哈希值达到目标难度的随机值的节点才能将新区块链接至区块链,从而保证区块链数据的唯一性(多链情况的确存在,但一旦决出最长链其他链自动断裂无效);

3. 最快完成交易验证的节点向全网广播。网络上的其他节点需要接收、验证再添加新的区块,使得不通过权威机构而完成一致确认成为可能;

4. 链式数据结构确保共识一经确认后就不可篡改(虽然51%算力攻击的可能存在,但是发币机制能够将其引导至更好地维护整个社区而非破坏整体环境)。

资料来源:沙利文
交易作为一种金钱所有权权益的共识确认,是区块链1.0应用的主要场景。但是从根本上看,区块链这一去中心的分布式数字化账本,能够确认的权益关系将大大地超越交易的范畴,而将整个人类文明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都包纳进来,如各种形式的财产所有权,包括出生、学历学位、结婚、死亡的身份状态,权威关系与资格等。区块链2.0正是在此种广博的需求空间下应运而生的。
2013年底,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拓展了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在区块链1.0中,当共识被确证之后一笔价值的转移(智能合约的初级形式)得以实现;而以太坊的尝试更去“特性”,更开放包容,它开发了一门通用的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使用户能够在各种场景之下达成各种形式的共识,触发个性化定制编写的智能合约,从而实现其为“将来数量庞大的各种金融或非金融协议充当底层协议”的野心。

资料来源:沙利文
二、需求何在:立足区块链本质,架构核心驱动力
区块链2.0可看作是区块链1.0的应用场景拓展版本,其实质性的底层技术——非对称加密、防篡改的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技术、通证激励机制仍然发挥着核心效力。
区块链未来如何落地,需求与驱动力何在?这一问题应从底层核心技术所能解决的痛点问题入手,通常来说分为两个方向:
其一基于前两种技术,脆弱的人际信任被转化为坚实的算法信任,区块链从而作为一种业务信用支持广泛地参与至涉及共识记录的领域,如供应链管理与追溯、档案身份信息管理、知识产权认定与防伪等;
其二基于通证激励机制,其下又有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秉承密码朋克的叛逆理想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化显现是逐利繁荣的币圈,第二个分支是将通证作为统领整个运行体系的顶层精巧设计,但其必须落实于有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并运行在加密、流通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上,以实现最大的创新效益(第二条路线将在下篇第三部分探讨)。

资料来源:沙利文
第一条路线主要利用的是区块链隐私身份认证,数据信息可追溯、公开透明,且不需要通过权威中心化的第三方的特点,主要的诉求是实现基于人机算法的绝对信任,从而提升商业效率,降低摩擦,在已存在的行业及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性能。
金融领域与区块链技术天然贴合,在跨境支付、用户识别与隐私保护、资产数字化托管和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证券领域,区块链都大有可为。供应链中的信息不透明导致效率低下,溯源防伪难以确保带来信任危机的问题都可以依凭区块链技术解决。

三、过热之现状:数字货币的价值与币链之分合

在通证激励机制这一条路线之下,第一条分支奉通证为神明,历行百年的本体论古典哲学又在数字化时代寻到了新的肉身,只要信仰逻各斯其便对你自律性言说,通证填入了逻各斯的内芯成为一切价值源泉赋予者。
民众将货币选票源源不断地投给数字货币,ICO发起方炒作空气之后或消匿或先搭架子筹钱再思考具体应用(如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的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在此状况下,数字货币的价值无关乎是否得到政府支持,无关乎是否在流通的过程中起到整体规约、激励、引导系统运作的功能,也无关乎是否有实际的落地场景,信仰即有价值。
也正是在这种思路模式下,哄抬、炒作、欺诈纷纭相汇,主流国家权威对币(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通证)的监管只会进一步缩紧。2016年日本《支付服务法》引进登记制度监管数字资产交易平台,2018年后陆续关停多家交易所;美国则对合格投资人严格限制,国税局与SEC或将虚拟货币纳入监管;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定义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交易所全线关停;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紧随其后在同月禁止所有形式的代币融资(包括证券发行)。

资料来源:沙利文
在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场景中,币与链是否不得不分,或者更精准的表述是:通证激励机制与加密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否通过合作共生以达到更高效的可能?并非无空间可行。通证结合区块链有如下优势:
其一,供给侧效率提高。有实际应用场景的通证携带固有的权益价值,高速流通地运行在区块链上,任何个人或组织机构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发行权益证明,而区块链的可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确保了其安全可靠;
其二,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尤其在原本量化价值较困难的文娱知识行业。如工信部在2016年10月发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的通过区块链“将文化娱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缩短价值创造周期……可实现数字内容的价值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的可信、可审计和透明”;
其三,通证作为区块链应用社区的顶层设计,统合把控着每一环节参与者的利益诉求与积极性,是去中心化社区在没有权威的情况下仍旧能够正常运转的保障,取消通证激励的区块链必须与某种程度的中心权威相结合才能继续运作。

四、玩家盘点:巨头的区块链生态布局

现有中心化权威(联盟机构、国家与行业龙头公司)都对区块链这一去中心化的平行世界力量采取了对应部署。部署的路线大致遵循上文所述二种:
第一条路线侧重不可篡改记录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不发行通证,以对行业中心有激励意义的信息等来规约参与者,多采取中心化与去中介化相结合的联盟链模式。

资料来源:沙利文
在世界性的联盟机构层面,联合国项目事务厅(UNOPS)于2018年4月11日宣布与荷兰政府共同开展“区块链试点”项目,探索分布式账本在整个联合国系统范围内部及其外部实体的法律应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Andrus Ansip于4月10日发表开幕致辞表达了对欧盟各成员国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希冀。
在国家层面,迪拜总理Sheikh Mohammed宣布迪拜将在2021年之前实现一半政府业务采用区块链技术;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俄双方签约197亿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国际合作中心——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
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利用可追溯不可篡改、数据加密安全的区块链技术:
  • 腾讯在供应链金融、法务存证、数字资产、公益寻人、物流、医疗数字处方领域进行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腾讯2017年4月发布的《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中,腾讯便有野心搭构区块链行业的技术栈模型,底层为Trust SQl 平台,通过 SQL 和 API 的接口为上层应用场景提供区块链基础服务,中间平台产品服务层为 Trust Platform,最上层是应用服务层Trust Application;
  • 阿里巴巴的部署则体现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蚂蚁金服)、邮箱存证(阿里云联合法大大)、食品可实时溯源供应链与奢侈品Luxury Pavilion平台(天猫)、常州“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阿里健康)以及与雄安政府合作推进的区块链租房平台(蚂蚁金服)。
  • 能源行业国资巨头国家电网也试水区块链,于2018年4月3日对外公布“关于区块链的店里交易管控方式及装置”,以期解决能源互联网中心化机构管理中用户隐私保密难、高成本、低安全性的问题。


第二条路线主要基于通证激励机制。在首发代币管控加强的形势下,多以可繁殖的电子游戏宠物,积分、黑钻、经验值的模式呈现。
百度于2015年推出 “百度金矿”(现更名为“百度P2P CDN”,于2018年2月上线的可繁殖“莱茨狗”及用于其交易的“微积分”,2018年4月12日又推出具有更明确应用场景的“图腾”(PIC-CHAIN)旨在保护原创图片知识产权,其通证名称虽未公布,但在其“开启权益”的诉求下显然必不可少。

网易于2018年1月推出“招财猫”,随后项目无疾而终。继而推出网易“星球”,使用“算力”替代物“体力”即可挖矿得“黑钻”,以支持其管理保护用户数字资产的应用生态。
如前所述,通证作为社区生态的实际调控者,的确能够维护激励社区持续发展,提升价值发现与转移的效率,但是如何解决数字货币与法币的锚定关系,剧烈波动不稳定的币值所带来的动荡,是每一个赋予通证以实际应用场景的发行企业需要深思与警惕的问题。


五、趋势与发展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区块链作为一种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具有保障用户身份隐私,确保数据信息可追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其应用有能力覆盖每一个涉及数据信息验证与存储、生成与更新、传输与访问、编程与操作的行业。
目前较为明朗的应用场景包括政府政务、能源互联、医疗医药、溯源防伪物流供应链、法务存证、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公益寻人与善款追踪。这一发展模式的驱动力是实现基于人机算法的绝对信任,从而提升商业、政务效率,降低摩擦,在已存在的行业及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性能。
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搭钩区块链技术栈模型,以实现多基础链与通证应用服务层之间的跨链通讯。在底层技术层面制定规则,抢占未来区块链产业之基,实为当前各国或行业巨头开发部署区块链生态的重中之重。
另外,如何将通证与实体经济应用场景相结合,加紧相关制度法规出台,发挥其供给侧与价值发现的高效,激励维护应用社区整体自运作,也是未来探索中值得思考的领域。


作者 / 沙利文
来源 / frostchina

声明:本文为「Centreless」的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或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翻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和我们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