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yaBox:从游戏UGC平台向Metaverse平台迭代,国产游戏引擎的机会

东西游戏 共同虚拟 2022-07-31

在Metaverse概念下,以游戏引擎为代表的三维虚拟内容创作工具的价值正在进一步凸显。而围绕引擎工具构建UGC生态,也被视作虚实共生时代重要的内容生产方式之一。正如Roblox等拥有自研引擎技术,并以游戏UGC为主要玩法的平台,在这种趋势下也展现了面向新一代用户的平台价值。


如何降低生产工具门槛,解放普通玩家的生产力,成为包含游戏UGC机制平台思考的重要问题。


国产游戏引擎厂商LayaBox,以面向HTML5的游戏开发为核心技术路线,旗下游戏引擎LayaAir是国内3D小游戏开发市占率最高的引擎。


在LayaBox创始人谢成鸿看来,以契合自身核心技术路线的解决方式打造低门槛的内容生产工具,以此切入游戏UGC赛道,进而探索虚实共生趋势下,与Metaverse契合的方向,是拓展技术应用空间,面向未来市场的重要路径。


据介绍,目前LayaBox正在内测游戏UGC平台LayaMe。基于LayaAir引擎技术,该平台无需下载,可以直接在HTML5页面中进行创作,适配更庞大的手游玩家群体。且可以无门槛接入各大平台App,因而具备与B端深度合作的潜力。


同时,也在研发LayaVerse平台,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虽然仍以游戏UGC机制为核心,但更注重沉浸感和世界观营造,构建完整的身份社会和经济系统。


谢成鸿对东西游戏表示,游戏UGC平台是Metaverse的雏形之一,技术底层和产品形态则是决定能否成为Metaverse平台的关键。“Metaverse的内容形态将是大规模的虚拟世界,共创是核心,这将由UGC内容满足。”


谢成鸿也判断,未来Metaverse平台将基于云端,云原生游戏引擎将成为技术厂商探索的重要方向和机会。同时,游戏UGC平台在向Metaverse平台迭代的过程中,对内容的需求增长,也将是内容研发厂商的机会所在。




发展路径:

探索以游戏UGC为主要机制的Metaverse平台


作为代表性的国产游戏引擎商,LayaBox基于HTML5游戏开发技术的积累,已上线H5游戏引擎LayaAir,和依托LayaAir开发的游戏UGC平台LayaMe,并以该平台作为公司向Metaverse拓展的切入口。


LayaAir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二代游戏引擎。在H5页面中的3D渲染效果和游戏性能优化是该引擎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其官网数据,LayaAir在国内小游戏和HTML5的3D引擎市场中占有率超过90%,拥有开发者超80万。


谢成鸿告诉东西游戏,LayaBox的核心成员都拥有十年以上的游戏引擎开发经验,但切入国产商业游戏引擎市场的时间较晚。2014年LayaBox成立时,游戏引擎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选择先切入H5游戏引擎这一赛道。


“我们2014年做引擎的时候,市场上已有COCOS和Unity。如果继续进入传统赛道,后续发展比较困难。但当时在H5游戏赛道上,还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选手,选择这样一个蓝海赛道的机会较大。”


经历第一代游戏引擎的试错后,2016年LayaBox正式推出第二代游戏引擎LayaAir,适用于2D、3D和VR产品开发,兼容HTML5页面、小程序等产品形式,并逐步构建自身在H5游戏引擎赛道的竞争力。


首先,H5页面对于3D图形的渲染效率低,LayaAir在算法和数据组织层面对3D渲染进行优化,使性能表现不弱于原生App;其次,团队有游戏开发经验,从一线游戏从业者角度去考虑开发需求。


而LayaBox在H5游戏引擎技术上的积累,也为之后LayaMe项目启动打下基础。


谢成鸿表示,1998年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便是想做一个让普通用户也能上手的游戏创作工具,不过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而搁置。


近年来他意识到,整体大环境已经支持游戏UGC平台的出现,也有Roblox等成功商业化的案例,并且自身资金和技术积累已能够满足UGC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因此,在2018年正式启动LayaMe项目。


谢成鸿告诉东西游戏,基于H5的产品形态,低门槛的入口和创作工具是LayaMe在游戏UGC赛道中的差异化竞争力。但研发LayaMe的目的并非打造H5小游戏UGC游戏平台,而是能够与Metaverse接轨的大型虚拟空间。玩家在平台内拥有独特的数字身份,能够在手机小程序中进行游戏创作,建造属于自己的虚拟空间,允许多名玩家联机在游戏中产生社交关系。



在H5页面中呈现大型虚拟互动场景对底层引擎性能的挑战巨大,为了能在小程序上流畅运行一个超大规模的场景,LayaBox在平台性能优化上投入超三分之二的精力,已远超游戏引擎产品本身。



 


商业模式:

低门槛创作,

本土市场兼容更广泛的B端服务


适配H5的游戏引擎技术基因,也进一步影响了LayaBox对LayaMe商业模式的思考。


谢成鸿认为,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UGC创作者,游戏UGC发展不足的关键因素在于缺少一个适用于中国玩家情况的UGC创作工具。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搭建符合当前游戏UGC发展阶段的商业模式,实现创作者、玩家和企业客户的共赢。


为了建立游戏UGC生态,为后续商业开发建立基础,LayaMe首先将创作者分为三个层级:UGC用户、PUGC用户和专业开发用户。


针对三个不同层级的创作者,开放“无逻辑”、“无代码”和“引擎开发”三种创作模式。 “无逻辑”和“无代码”开发可以直接在内嵌于LayaMe H5页面中的编辑器进行开发,而“引擎开发”则是通过LayaAir进行创作。


其中,无逻辑开发面向零基础的UGC用户。LayaMe中内置大量已经编写了基础游戏功能的道具,玩家可以直接使用这些道具以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创作一个简单的游戏。


对于更进一步的PUGC玩家,可以使用基于“高级行为”的逻辑编写方式进行无代码开发。编辑器中有已编写好的通用游戏代码模块,用户可以通过串联这些代码模块赋予游戏中物体简单的逻辑,以此进行游戏创作。并且能够将这些已形成逻辑的道具,在社区中分享给其他用户。


而针对于专业创作者的引擎开发模式,谢成鸿告诉东西游戏,在未来上线的LayaAir 3.0版本中,游戏引擎将和LayaMe开发工具合并,让LayaAir的专业开发者生态与UGC创作社区形成协同效应。


谢成鸿认为,通过让不同层级用户都有充足的创作空间,即便对游戏开发不擅长也能够通过创建模型、小剧场等方式参与到社区创作中,从而激发用户的创作欲。



据LayaBox官方数据,在LayaMe内测阶段,已引入十多万用户,已发布的作品达到一万八千件。“玩家到创作者的转化率超过40%,发布过审成功率是3~6%,在游戏UGC领域乃至视频UGC领域,都是比较高的数据”。


目前,LayaMe尚处于内测阶段,还未正式启动商业化。但在谢成鸿的规划中,已制定较为明确的商业模式。除广告分成、创作者分成等UGC平台常见的商业模式,也看重游戏UGC平台在国内To B端的商业变现。


由于国内政策环境,C端市场目前受限较大,为此LayaMe首先面向海外市场。而对于国内市场,谢成鸿更看好服务B端的机会。


“H5的产品形态兼容度高,门槛较低,使其和各大平台的合作更为便利。这样便于基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构建新商业模式,为B端厂商提供搭建和连接Metaverse的工具和运营支持。”


谢成鸿认为,海外的Metaverse概念更多指向在游戏和社交领域,而国内现阶段则与娱乐艺人、电商、虚拟直播等场景关联度更高,有更多可落地的联结方式。LayaMe希望围绕与Metaverse概念相关的场景,提供SaaS系统服务,帮助企业相关项目落地。


“To B端的商业合作同时面向于大平台企业和非平台客户,LayaMe基于H5特性,使其相对无障碍接入各大平台App小程序中,与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快速打通。而针对非平台客户也将采用代理机制,服务政府和垂直行业的需求。”


据介绍,此前LayaBox已逐步探索与大平台的合作项目落地,如2019年淘宝App上线的淘宝人生,便是基于LayaAir引擎开发。“各平台看好Metaverse,因为这是对信息呈现的升级,虚拟场景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表达能力,这也有望成为LayaMe的机会。”




赛道机会:

在游戏UGC平台向Metaverse平台的迭代中,

挖掘内容、技术侧的市场空白


站在游戏UGC赛道的视角,谢成鸿告诉东西游戏,赛道的宽度取决于游戏UGC平台能否迭代成Metaverse平台。


事实上,在Roblox引发市场关注,带动Metaverse概念后,海内外诸如沙盒游戏、UGC平台,都出现了向Metaverse概念靠拢的探索。


对此谢成鸿认为,首先,目前很多沙盒游戏和UGC平台是十年前诞生的产品,从模型精度、创作工具等技术角度来讲都已经落后,很难满足对Metaverse平台建设的要求;其次,沙盒游戏主要消费的内容依然来自于官方制作,玩家共创内容并非沙盒用户的关注重点,这种产品形态和已有用户群体限制了其向虚拟世界进一步拓展。


最后,UGC平台则需要从用户共创角度切入,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UGC平台与Metaverse平台底层核心是工具,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内容体验,后者更注重沉浸感。”


为此,LayaBox也在探索对LayaMe的迭代,打造一个对现实更加还原,更重视世界观和沉浸感塑造的“Metaverse版游戏UGC平台” LayaVerse。



而在游戏UGC平台向Metaverse平台迭代的过程中,谢成鸿认为,现阶段对技术方、平台方和内容提供方都存在大量机会。


如在内容侧,平台对内容的需求巨大。“在Metaverse平台竞争过程中,也同样是内容厂商的风口。”


而在技术侧,未来很多虚拟内容、应用等都将建立在云端上,而现在没有专门针对云游戏开发需求的游戏引擎,云原生游戏引擎尚处于市场空白。


谢成鸿判断,从云游戏引擎真正落地,获得大规模的使用,到其商业环境的成熟差不多需要5年时间。“当前阶段是创业公司布局云原生游戏引擎的窗口期。”


又比如,国内UGC创作者生态过度强调PC端平台建设,欠缺移动端UGC平台,导致与全球UGC生态脱节,游戏UGC移动平台也是一个相对空白的细分赛道。


昨日案例

WYSIWYG:影视特效公司的Metaverse卡位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