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大宗商品|农产品:不利天气,余波尚存

郭朝辉 庞雨辰 中金大宗商品 2023-03-23

摘要


在5月22日发布的《印度热浪或加剧全球农产品供给担忧》报告中,我们分析了印度3、4月出现异常高温的原因及其影响,目前来看,印度的极端天气只是今夏异常气候的开始。北半球夏季(每年6-8月)期间,我们观测到全球多地出现热浪、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挑战。具体来看,2022年6-7月,全球平均气温为近143年来同期第6高,美国大部及南美洲中北部最高气温超过40℃;欧洲多国因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而遭遇极端干旱危机并引发山林大火;我国东北部发生暴雨洪涝,而长江流域则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当前,在夏季接近尾声之际,我们对今夏全球异常气候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回顾,重点分析不利天气对于全球重要农产品供给带来的扰动,并对后市相关品种行情进行研判。


副热带高压变化和西风带波动是造成夏季高温的直接原因,同时拉尼娜气候及汤加火山爆发的持续影响为极端天气带来“加成”效应


副高异常强势,叠加西风带波动,北半球“集体”高温。今夏副热带高压持续强盛,伊朗高压与北非高压联合,持续向东延伸,和西太平洋副高克服了青藏高原的阻挡而连通,同时太平洋副高和大西洋副高也克服了北美落基山脉的阻挡而连通,在欧洲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同位相叠加,这就形成了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同时,西风带所产生的巨大的低压槽和高压脊也为相关地区带来更加极端的天气[1]。


汤加火山爆发向地球平流汤加火山爆发造成的持续影响,也为今年异常高温提供一种解释。汤加火山爆发向地球平流层释放了大约146万亿克的水蒸气,相当于这一大气层中已存水蒸气的10%[2]。因此,与以往的火山喷发不同,这次汤加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表面暂时变暖。(详见1月17日发布的《汤加火山爆发影响几何》


拉尼娜连续第三个夏季出现,对于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不容小觑。拉尼娜天气并不是导致近期全球高温的直接原因,但是其确实会增强西太平洋海平面的温度,从而带动相关水汽循环增强,改变区域性气候(详见2021年10月10日发布的《拉尼娜或回归,市场价格如何演绎?》)。今年我国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入梅时间分别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提前出梅后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梅雨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天气提供条件。


不利天气对北半球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欧洲、美国、中国均受到波及,但各品种影响程度略有差异


· 玉米:欧洲减产预期较强,美国产量略有下降,中国局部地区或有损失,乌克兰出口前景向好,全球基本面维持紧平衡


欧盟玉米减产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新作玉米产量或减少10-15%。受干旱影响,USDA8月报告下调欧盟玉米产量预期,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产量为6000万吨,较7月预测下调12%,同比下降15.5%,低于5年均值10%。欧盟27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6%,进口量占比约为12%。受该地区产量下滑影响,USDA8月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进口量或将达到1900万吨,数据环比上调300万吨,这或对全球玉米出口需求带来一定压力。


美国新季玉米单产或不及预期,播种面积同比有所下滑,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供需紧平衡。受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干旱影响,新季玉米长势不及预期。从优良率来看,截至8月21日,玉米优良率为55%,去年同期60%。从主产州单产预测来看,部分主产区单产明显下滑。总体来看,新作美玉米单产预计为175.4蒲式耳/公顷。在单产与种植面积同比分别下滑0.9%与4.16%的背景下,2022/23年度美玉米产量预估为143.59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下滑5%。


我国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调,主产区吉林、辽宁地区存一定减产预期。总体来看,各省区新作玉米长势不一,黑龙江和内蒙古市场新作丰产预期强,辽宁和吉林地区存在一定减产预期。据博亚和讯预测,辽宁地区西北部地区积水情况相对较重,部分洼地单产预期下降2-3成,已对新作单产形成实质性影响。但需要注意,农业农村部8月数据并未下调我国玉米总产量预期,同时2022/23年度我国玉米结余变化量仅为4万吨,是近三年来最为紧张的一年。


尽管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新作减产,但旧作挤压严重,未来出口前景预期乐观,或成为平衡欧盟玉米供给的亮点。我们看到,尽管乌克兰的玉米产量可能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下降30%,但玉米播种量高于此前预期。同时,据UkrAgro的预测,新季乌克兰玉米出口量也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可能增加800万吨),这与USDA预测数据有一定偏差,或为欧盟减产带来的进口需求增加提供了可能。


全球玉米因供需缺口导致库存修复受阻,基本面仍较为紧张。USDA8月预计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80亿吨,消费量达到11.85亿吨,供需缺口带领期末库存同比下滑1.65%,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预计为25.89%仍低于五年均值。


· 大豆:美豆产量或“有惊无险”,南美增产预期较强,全球基本面向好恢复


美国大豆单产存下调预期,但总体产量或有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爱荷华、南达科他、内布达拉斯等州大豆单产前景较差,大概率面临减产损失,而东部各州的单产前景较好。总体来看,USDA8月预计新季美豆产量为45.31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度增加2.16%,期末库存较上年度增加2000万蒲式耳。


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向好修复,供给紧张局面或得到有效缓解,但需注意南美播种季天气对产量的潜在风险。USDA8月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上涨11.35%至3.93亿吨。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库存消费比大幅改善是建立在南美丰产预期之上,但播种生长季的天气情况难以把握,产量不确定性较大。


· 棉花:主产国减产拖累全球库存恢复,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


美国中西部棉花带干旱影响明显,美棉产量连续下调。自6月开始,美棉种植区干旱面积持续上升,一个月内D1及以上级别的干旱比例由52%上升至71%。在干旱扰动之下,USDA持续下调新季美棉产量,7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测环比下调6.06%;8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计环比下调18.9%,创近十年来的产量低值。


印度极端天气影响趋弱,但新作棉花大概率减产。在印度棉旧作库存偏紧的前提下,4-5月的热浪天气可能对正处在播种期的新季棉花形成挑战。5月后印度暴雨频发且遭遇虫害,我们认为新季印度棉品质或将难以保障。


我国内陆地区棉花生长状况较好,新棉预计迎来丰产。虽然我国棉花主产地西北内陆地区在过去2个月经历了高温天气,但新疆及甘肃地区棉花种植区的旱灾仅有3.4%属于中度,其余均为轻度影响。且根据新疆团场测产情况来看,连队部分棉花收获株数和铃数虽较去年略有减少,但由于前期预防措施到位,今年棉花仍将有望迎来丰产。


美棉不断下修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库存预计继续去化。2022/23年度,USDA不断下调美棉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供需格局由库存小幅修复转为库存进一步去化,这已经是全球棉花库存连续第四年下滑。在出口贸易限制政策之下,中国棉花的丰产未必能对全球供给形成补充,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


向前看,我们认为短期不利天气略有缓解,对价格的支撑有所弱化,但农产品供应风险犹存,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


8月中旬以来,根据全球气象监测,欧洲部分地区迎来降雨,莱茵河水位已较前期有所恢复,美国主产区的干旱面积缩小,干旱等级逐渐下滑,而我国自8月24日起南方高温有所缓和,整体来看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的影响已有所减弱。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我国及北美地区将迎来季风天气(台风季)[3],或对农作物生长形成一定威胁。此外,由于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当前NOAA已将今冬拉尼娜发生概率显著上调,冬季气候风险仍存。


玉米:新季紧平衡态势维持,全球出现结构性失衡的概率较小,价格或呈现近强远弱走势。短期来看,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欧洲、美国和中国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冲击,因此我们认为,新季玉米定产前,国际玉米价格利多支撑较强。中长期来看,伴随黑海粮食外运逐步恢复,乌克兰玉米出口增量或成为供给端的亮点,高价或得到一定缓解。但需要看到,新作年度美玉米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全球玉米供需紧平衡或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同时,冬季天气风险仍存,巴西增产尚未兑现,玉米供给远未达到供需宽裕的程度,谨慎看空。


大豆:天气市后,美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南美丰产能否兑现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短期来看,天气市支撑下,美豆价格或高位波动。疫情以来,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持续走低,市场亟需北美兑现丰产,带动库存修复,因此今年美豆生长季单产容错率较低。我们认为,单产交易窗口期在9月中旬之后将告一段落,未来三周主产区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有限。考虑到USDA 8 月报告的单产预估并未覆盖 8 月后的天气影响,我们预计单产仍有下行空间,但美豆产量大概率符合市场预期,天气对行情发展的影响逐步结束,价格存下行预期。中长期来看,在南美增产预期下,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明显修复,但仍需持续关注南美生长季天气情况,需要警惕去年行情的再次上演。


棉花:短期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天气扰动可能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短期来看,当前美国棉花带干旱导致的减产是影响全球供给端的主要因素。进入九月,美棉进入裂铃吐絮期,若降水偏多可能进一步影响美棉单产。中长期来看,由于美棉产量修复的可能性较小,在消费端情况相对稳定的背景下,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我们认为基本面对于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若主产区天气进一步恶化,全球棉花价格重心则有进一步上抬的可能。


国内水稻:总体产量影响较小,但在种植成本上涨背景下,新稻价格或有所上涨。我们认为,进入八月下旬,全国一季稻多处于乳熟及成熟期,虽然旱情的缓解对于一季稻收获有利,但生长期内遭遇的不利天气引发的减产可能难以被弥补。当前官方机构尚未下调本年度一季稻的单产,但我们认为,近五年水稻播种面积连续下滑,叠加本年度化肥价格高企推升水稻种植成本,预计一季稻平均价格或将有所上涨。


正文


自1980年以来,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地表温度随之逐渐抬升。2011-2020年之间,我们见证了有史以来最为温暖的十年,几乎所有陆地地区都经历了为期更长的高温天气,北极的变暖速度更是达到全球平均的两倍,冰川融化对海洋系统造成显著影响[4]。在全球变暖趋势之下,海平面在过去25年内上升了8.63厘米,极端天气灾害出现频率明显提升[5]。


在5月22日发布的《印度热浪或加剧全球农产品供给担忧》中,我们分析了印度3、4月出现的异常高温原因及其影响。然而,目前来看,印度的高温天气只是今夏异常天气的一个开始。北半球夏季(每年6-8月)期间,我们观测到全球多地出现热浪、干旱、洪水等极端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挑战。当前,在夏季逐渐接近尾声之际,我们对全球异常气候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回溯,重点分析不利天气对于全球重要农产品供给端带来的影响。


北半球经历“热夏”挑战,多地极端天气频发


六月,大范围高温热浪出现,伴随次生灾害影响各国。具体来看,2022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为近143年来同期第6高,亚洲大部、欧洲西部、加拿大北部以及美国大部等地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抬升1-3℃;而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巴基斯坦、中国珠江流域则遭遇暴雨,部分地区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七月,极端气候影响进一步发酵。具体来看,2022年7月全球平均气温为近143年来同期第6高,美国大部及南美洲中北部最高气温超过40℃,欧洲多国因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而遭遇极端干旱危机,并引发山林大火。全球暴雨洪涝灾害分布不广,但极端性较强,以巴基斯坦暴雨洪涝灾害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


图表:七月全球气温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七月陆地降水偏离正常情况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欧洲


今年7月以来,欧洲多地遭遇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截至8月中旬,欧洲已经经历了今夏的第四波热浪,高温中心已从西欧开始转向中欧并继续向东移动,高温导致的少雨天气不仅导致土壤干旱、河道水位下降,还造成了山林草地火灾频发,对于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整体来看,西欧、中欧及南欧地区2-3个月内降水的持续缺失导致干旱情况严重,截至8月10日,欧盟47%的地区处于“Warning”状态,17%的土地因干旱进入最高等级的“Alert”状态[6],各国气象局纷纷监测到气温及降水的异常指标,具体来看,7月法国全国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降水量仅为历史均值的15%;西班牙水库平均蓄水率在8月初仅为40%,远低于近十年60%的平均水平;截至7月底,葡萄牙45%的陆地地区处于极端干旱状态,其他地区处于严重干旱状态[7]。此外,高温少雨还导致了河道水位的快速下降,作为欧洲经济“生命线”的莱茵河水位截至8月12日水位已下降到40厘米,接近断航;法国最长的河流卢瓦尔河的水位已严重下降,支流出现船只搁浅;泰晤士河水位达17年来最低,且源头接近干涸[8]。


图表:欧洲干旱监测情况

资料来源:ED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两月欧洲气温情况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国


2021年6-8月,美国本土平均气温创近九十年来记录,成为美国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然而,今年夏季,美国再次面临热浪威胁,美国极端气候指数(USCEI)较历史同期高出20%。根据NOAA监测,7月以来,美国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气温显著上升,西雅图、波特兰及加州北部地区的近期气温可能达到去年热浪袭击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伴随着干旱与山火。


东北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为71.5 华氏度,高出历史同期1.3华氏度左右,降水量平均为3.73英寸,约为平均值的86%。截至7月28日,东北部3%的地区处于严重干旱状态,18%处于中度干旱状态,28%处于异常干旱状态,包括伊普斯威奇河和帕克河在内的多条水道都观测到创纪录的低水位情况。


中西部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为73.6 华氏度,高出历史同期0.8华氏度左右,降水量平均为4.47英寸,略高于平均值。虽然中西部整体降水增加,但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截至7月下旬,干旱地区仍占总面积的40%以上,地表水的供给短缺影响到诸多农业主产区,如密苏里州、

爱荷华州与明尼苏达州。


东南部地区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初,而在7月10日以后,高空槽带来降水导致温度有所下降,7月5日至7月26日之间,东北部干旱面积由63%下降到了30%。与美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南部干旱程度较轻,大多处于D0与D1级别。


图表:美国七月平均降水量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各州高温情况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


自6月入夏以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2天,较往年同期偏多5.1天,综合考虑本次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6月13日开始至今出现的区域性高温时间已到达1961年以来最强。受高温天气分布不均影响,我国降水整体呈现“南旱北涝”态势。


南部地区,长江流域在汛期内水位反常下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6、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均较往年偏少3-4成,截至8月19日,长江流域已连续20天无雨,江南、江淮、江汉及川渝等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东北部地区,6月以来,松辽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增多,松辽流域4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9]。入汛以来,辽宁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第二多,光照时间为1951年以来最少,积涝影响范围为近十年最大,全省12个气象站降水量破历史极值;吉林经历了5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中小河流、水库水位较高;黑龙江松嫩平原西北部、三江平原等部分市县及东南部部分低洼、沿江(河)地块出现涝渍。


图表: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6月1日-8月15日)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30日内全国降水距平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异常天气成因分析



副热带高压变化和西风带波动是造成夏季高温的最直接原因


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势,突破地形阻挡,形成环球高压带。今年副热带高压持续强盛,伊朗高压与北非高压联合,持续向东延伸,和西太平洋副高克服了青藏高原的阻挡而连通,同时太平洋副高和大西洋副高也克服了北美落基山脉的阻挡而连通,在欧洲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同位相叠加,可以说,今年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几乎绕地球一周,虽然没有贯通,但仍造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在其控制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另一方面,西风带也是影响各地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山脉的阻挡以及冷暖空气的入侵,西风带并不是平直的,北半球西风带波动的幅度较大。西风带具有波动特征,分别为超长波、长波和短波,所产生的巨大的低压槽(导致降水)和高压脊(导致高温)就会给当地带来更加极端的天气。如6月中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被西风带波动形成高压脊控制;我国华北和辽宁等地区,被形成的“切断低压”天气系统控制,出现明显降水偏多的情况;欧洲的“切断低压”则形成在了伊比利亚半岛以西的洋面上,导致大陆高压脊不断加强,持续高温。


图表:副热带高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范围(7月22日)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汤加火山爆发造成的持续影响,为今年异常高温提供一种解释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火山喷发的影响我们在1月17日的报告《大宗商品:汤加火山爆发影响几何》进行了分析。通常情况下,由于大型火山爆发向大气层释放巨量的灰尘、气溶胶等物质,会降低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从而形成保护伞效应。与汤加火山爆发规模相当的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在之后一两年至少下降了大约0.4-0.7℃,北半球甚至出现了“无夏之年”。但根据L.Millan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0]的研究表明,汤加火山爆发向地球平流层释放了大约146万亿克的水蒸气,相当于这一大气层中已存水蒸气的10%。因此与以往的火山喷发不同,这次汤加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表面暂时变暖,形成温室效应。



拉尼娜连续第三个夏季出现,对于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不容小觑


对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在2021年10月报告《拉尼娜或回归,市场价格如何演绎》中就做了详细的分析。根据NOAA的海洋尼诺指数(ONI)标准,拉尼娜现象出现在2020年夏季的中后期,2021年夏季减弱恢复至中性,年底又再次出现。今年8月初期,赤道太平洋温度低于正常值0.5度至1度,NOAA预测今年初冬发生拉尼娜的概超过了70%[11]。当然,拉尼娜天气并不是导致近期全球高温的直接原因,但是其确实会增强西太平洋海平面的温度,从而会带动相关水汽循环增强,改变区域性气候。如今年我国的入梅时间,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于5月29日入梅,分别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从出梅情况看,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于7月8日出梅,分别较常年偏早两天和8天。提前出梅,副热带高压将控制梅雨区,在一定程度上为夏季大范围高温天气提供条件。


图表:我国2022年梅雨期特征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拉尼娜发生概率预测

资料来源:IRI,中金公司研究部


极端天气对北半球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欧洲、美国、中国均受到波及,但品种间影响程度略所差异



玉米:欧洲减产预期较强,美国产量总体稳定,中国局部地区或有损失,乌克兰出口前景向好,全球基本面维持紧平衡状态


欧盟玉米减产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多方机构下调欧盟新作玉米产量预期。具体来看,受干旱影响, USDA8月报告下调欧盟玉米产量预期,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产量为6000万吨,较USDA7月预测下降12%,较上一年度产量下降15.5%,较5年平均产量低10%。从过去5年的数据来看,欧盟27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6%左右,进口量占比约为12%,出口量仅有1%-3%。受本地区产量下滑影响,USDA8月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进口量或将达到1900万吨,数据较上月上调300万吨,较过去五年均值上涨5.5%,这或对全球玉米出口需求带来一定压力。其中,法国作为欧盟玉米第一大生产国,新季玉米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法国农业部8月发布报告显示,预计该国2022/23年度玉米产量仅为1266万吨,同比下滑近19%,比近5年均值降低9.1%,我们认为法国玉米产量的大幅缩小,或是欧盟出口缩量的最主要原因的之一。另外,欧盟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罗马尼亚的预期数据也较为悲观。据USDA最新预计,新季年度罗马尼亚玉米出口可能减少200万吨。罗马尼亚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近期表示,干旱影响了罗马尼亚41个县中33个县的37.54万公顷农田,约有17%的玉米产区受到影响[12]。我们认为,虽然欧盟玉米产量占比不高,但减产带动该地区进口预期上调,或直接利好全球玉米出口消费,进而为价格带来利多支撑。


图表:欧盟玉米产量及进口量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法国作物产区降水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国新季玉米单产或不及预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供需紧平衡。具体来看,受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干旱影响,新季玉米长势不及预期。从优良率来看,截至8月21日,玉米优良率为55%,去年同期60%。从主产州单产预测来看,部分主产区单产明显下滑,如印第安纳州和内部拉斯加州单产同比分别下降3.08%、6.7%,但明尼苏达州和伊利诺伊州单产同比增加8.43%和0.50%。


总体来看,USDA8月玉米新作美玉米单产为175.4蒲式耳/公顷,较去年的177蒲式耳/公顷有所下滑。此外,种植面积也同比下降4.16%。在当前的单产与种植面积下双双下调的背景下,USDA预估2022/23年度美玉米产量为143.59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下滑5%。我们认为,当前留给天气市的窗口期逐步缩窄,未来干旱对于美玉米产量影响或相对有限,单产大概率不会出现超预期下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球玉米不会出现结构性问题,但美玉米库存消费比仍相对偏低,价格底部支撑较强。


图表:美国主产州玉米单产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玉米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国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调,主产区吉林、辽宁地区存一定减产预期。具体来看,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23年度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252万公顷,较上年度下降1.85%。7月以来,我国大部玉米主产区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对玉米生长总体有利。但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可能存在区域性、阶段性低温和渍涝灾害风险,影响部分地区新季玉米长势。总体来看,各省区新作玉米长势不一,黑龙江和内蒙古市场新作丰产预期强,辽宁和吉林地区存在一定减产预期。


据博亚和讯预测,吉林长春、四平和松原地区平均单产预计下降5%-8%,以上地区2021年总产量在2100万吨左右,综合种植面积和单产情况,地区玉米总产量预计较上一年度下降120万-130万吨。辽宁地区西北部地区积水情况相对较重,部分洼地单产预期下降2-3成,已对新作单产形成实质性影响,局部地块拒收。根据博亚和讯数据,沈阳、铁岭、阜新、朝阳和锦州减产预计为11%-27%,地区玉米总产量预计较上一年度下降260万-280万吨。但需要注意,农业农村部8月数据并未下调我国玉米总产量预期,同时2022/23年度我国玉米结余变化量仅为4万吨,是近3年来最为紧张的一年。


图表:我国玉米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玉米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尽管俄乌冲突导致新作减产,但未来出口前景预期乐观,或成为平衡全球玉米供给的亮点。7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就黑海粮食外运达成平行协议,为滞留在乌克兰的2000多万吨粮食出口提供了可能。7月乌克兰玉米出口量达到117.61万吨,处于近5年来的同期高位。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公布数据,两国玉米产量合计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两国玉米出口量合计约占全球出口量的18%。USD8月将乌克兰2022/23年度玉米出口预测上调至350万吨至1250万吨。同时,预计2022/23年度乌克兰玉米产量为3000万吨,较上月预测增长20%,但较上一年度产量下降29%。


全球玉米因供需缺口导致库存修复受阻,基本面仍较为紧张。USDA8月预计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80亿吨,消费量达到11.85亿吨,供需缺口带领期末库存同比下滑1.65%,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25.89%仍低于五年均值。


我们看到,尽管乌克兰的玉米产量可能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下降30%,但玉米播种量高于此前预期,同时出口量也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这为欧盟减产可能带来的进口需求增加提供了可能。据UkrAgro的预测,新季乌克兰玉米出口量也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可能增加800万吨),这与USDA预测数据有一定偏差,这或为欧盟减产可能带来的进口需求增加提供了可能。


图表:乌克兰新季玉米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UkrAgro,中金公司研究部



大豆:美国产量或“有惊无险”,南美增产预期较强,全球基本面向好恢复


美豆单产存下调预期,但库存消费比显著修复。由于USDA8月报告单产预估并没有覆盖 8 月后的天气影响,因此我们认为8 月报告预估的全美大豆单产水平 51.9 蒲式耳/英亩有失偏颇,随着Profarmer作物考察的开启,我们预计美豆单产大概率逐步下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爱荷华、南达科他、内布达拉斯大豆单产前景较差,单产大概率下调。而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俄亥俄等东部各州的单产前景较好。其中,在USDA8月评估中,伊利诺伊州的大豆单产达到了66蒲式耳/英亩,创下该州大豆单产的历史纪录。总体来看,USDA8月预计新季美豆产量为45.31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增加2.16%,期末库存较上年度增加2000万蒲至2.45亿蒲式耳。


图表:美国各州大豆单产预测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豆产区干旱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向好修复,供给紧张局面或得到有效缓解,但需注意南美播种季天气对产量的潜在风险。USDA8月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上涨11.35%至3.93亿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8月也将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期调高了300万吨,达到3.89亿吨,比上一年度的3.51亿吨提高10.8%。根据USDA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5200吨,比上月预期调低200万吨,但是仍然比2021/22年度的4300万吨提高20.9%。但需要注意,当前库存消费比大幅改善建立在南美丰产预期之上,但播种生长季的天气情况尚难把握,产量不确定性较大,风险犹存。


图表:全球大豆库存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全球大豆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棉花:美国、印度棉花产量均有所下滑,主产国减产拖累全球库存恢复


美国中西部棉花带干旱影响明显,美棉产量连续下调。作为全球棉花的头号出口国,美棉产量占全球棉花产量的10.74%,出口量占全球棉花出口量的26.92%。美棉主要种植于美国西南部的17州,从弗吉尼亚州至加利福尼亚州,其中得克萨斯州是棉花主产州,产量占全美的近40%。6-8月是美棉生长的关键期,然而美国西南部“棉花带”在今年夏季却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极端天气干扰。具体来看,自6月开始,美棉种植区干旱面积持续上升,一个月内D1及以上级别的干旱比例由52%上升至71%,且7月以后也维持在60%以上,科罗拉多河水位的持续下降也导致灌溉用水受到威胁。在干旱扰动之下,USDA持续下调新季美棉产量,7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计为1550万包,环比下调6.06%;8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计为1257万包,环比下调18.9%,创近十年来的产量低值。自7月1日至8月22日,在减产担忧的支撑下,ICE2号棉花价格已上涨近17%。


图表:美棉主产区干旱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ICE2号棉花结算价

资料来源:NYBOT,中金公司研究部


印度极端天气影响趋弱,但新作棉花大概率减产。印度是全球棉花第一大生产国,根据USDA数据,印度棉产量占全球棉花产量的近25%。我们在5月22日发布的报告《印度热浪或加剧全球农产品供给担忧》中提到,在旧作库存偏紧的前提下,4-5月的热浪天气可能对正处在播种期的新季棉花形成挑战。进入五月中下旬后,我们看到印度虽然仍处在高温天气下,但气温异常值已较前期有所缓和,自5月以后,USDA对于印度2022/23年度的棉花产量便维持在27.5百万包。但我们认为,5月后印度暴雨频发,且遭遇虫害,新季棉品质或将难以保障,同时,2022/23年度印度棉花进口量预计为150万包,同比大幅上涨50%,在印度国内消费量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进口量的显著增加也侧面验证了印度棉产量可能不及预期。


我国内陆地区棉花生长状况较好,新棉预计迎来丰产。虽然我国棉花主产地西北内陆地区在过去2个月经历了高温天气,但新疆及甘肃地区棉花种植区的旱灾仅有3.4%属于中度,其余均为轻度影响。且根据新疆团场测产情况来看,连队部分棉花收获株数和铃数虽较去年略有减少,但由于前期预防措施到位,今年棉花仍有望迎来丰产。黄河及长江流域超过97%的农户都反映今年棉花生长天气优良,与去年同比持平[13]。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棉花单产预计将较去年提升1.9%,带领棉花产量同比上涨4.5%。


美棉不断下修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库存预计继续去化。2022/23年度,USDA不断下调美棉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供需格局由库存小幅修复转为库存进一步去化,这已经是全球棉花库存连续第四年下滑。在出口贸易限制政策之下,中国棉花的丰产未必能对全球供给形成补充,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


图表:全球棉花库存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全球棉花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IRI,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内水稻:一季稻单产或受干旱影响,对晚稻影响有限


一季稻:南部地区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一季稻单产明显下降。我国一季稻播种区域包括东北、江淮、江汉、江南及西南。7、8、9月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进入七月,一季稻产量扰动因素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降水以及南方地区的高温干旱。具体来看,东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9.5%,其中辽宁和吉林出现的多次强降水可能影响一季稻分蘖拔节和孕穗;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出现11-20天的高温天气,但由于一季稻尚未进入孕穗至开花高温敏感期,因此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但西南地区,如四川盆地、江汉等地,高温天气高达21-24天,较历史同期偏多8-15天。目前西南地区一季稻中除江河谷地区已开始收获,其余地区处于灌浆结实期,是对温度与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于单产影响较为明显。根据四川地区农户反映,今年一季稻亩产或将同比减少近50%[14]。


图表:一季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我国一季稻当前发育阶段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晚稻:相比一季稻,不利天气对于晚稻生产影响较小。我国晚稻主要分布在江南与华南地区,自晚稻播种以来,江南与华南地区光热条件较好,平均气温均高于平均值。虽然江南地区降水距平减少44.5%,部分稻区有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的风险,但由于该地农业蓄水较为充足,降水缺失造成的干扰或较为有限。从当前晚稻长势来看,苗情以一、二类苗为主,其中一类苗比例高于去年同期。进入晚稻分蘖拔节期,高温的逐渐消退或将减轻前期对于晚稻返青期的影响的担忧。


向前看,我们认为今夏极端天气对农产品供给扰动或有限,但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关注阶段性行情



玉米:新季紧平衡态势维持,全球出现结构性失衡的概率较小,价格或呈现近强远弱走势


短期来看,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欧洲、美国和中国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冲击,因此我们认为,新季玉米定产前,国际玉米价格利多支撑较强。伴随黑海粮食外运逐步恢复,乌克兰玉米出口增量或成为供给端的亮点,伴随乌克兰谷物外运逐步恢复,欧洲玉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可能趋向缓和。


中长期来看,全球粮食价格与经济形势和国际油价走势高度相关,基于宏观衰退和国际油价中枢下移的预测,我们认为国际玉米价格或逐步利多出尽,四季度末价格下行压力逐步增加。但我们要看到,新作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仍维持低位,这也保证了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坍塌。同时,冬季天气风险仍存,巴西增产尚未兑现,玉米供给远未达到供需宽裕的程度。国内方面,在扩种大豆和油料政策倾斜下,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滑,叠加近期不利天气影响,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减产预期,但我国玉米自给率较高,基本可以实现供需紧平衡,但我们看到基于当下数据预期,2022/23年度是结余最为紧张的一年,仍需注意供给扰动带来的价格上行风险。



大豆:天气市后,美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南美丰产能否兑现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


短期来看,天气市支撑下,美豆价格或高位波动。事实上疫情以来,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持续低位,市场亟需北美兑现丰产,带动库存显著修复,因此今年美豆生长季单产容错率较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单产交易窗口期基本在9月中旬之后将告一段落,未来三周主产区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有限。考虑到USDA 8 月报告的单产预估并没有覆盖 8 月后的天气影响,我们预计单产仍有下行空间,但美豆产量大概率符合市场预期,偏差不大,天气对行情发展的影响逐步结束,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中长期来看,交易的重点在北美新豆销售进度和南美种植季是否顺利。一方面,我们认为,在中国进口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新季美豆出口压力较大,叠加南美丰产预期较强,我们预计留给美豆真正的销售窗口期仅有2-3个月。若南美顺利播种,天气情况符合预期,那么明年一季度,全球大豆供给偏紧的局面将得到实质性的逆转。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大豆产需格局或将由供给市转向需求市,中国的采购节奏对价格影响将越发重要。综上,我们预计CBOT大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棉花:短期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天气扰动可能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


当前美国棉花带干旱导致的减产是影响全球供给端的主要因素。美棉的显著减产带动全球棉花产量同步下调,根据USDA8月供需数据,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1.17亿包,环比下调2.55%,供不应求导致全球棉花库存连续第3年去化至8276.8万包。根据NOAA预测,未来一个月美国西南部地区高温天气或将延续,棉花主产州得克萨斯州温度高于历史同期的概率超过50%,同时,降水量或也将有所增加[15]。进入九月,美棉进入裂铃吐絮期,若降水偏多可能进一步影响美棉单产及棉花品质。


中长期来看,由于美棉产量修复的可能性较小,在消费端情况相对稳定的背景下,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基本面对于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我们认为,若主产区天气进一步恶化,全球棉花价格重心则有进一步上抬的可能。



国内水稻:总体产量影响较小,但在种植成本上涨背景下,新稻价格大概率上涨


向前看,根据中央气象局预测,8月24日起,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高温将基本解除,26日起四川盆地、江南地区的高温范围也将有所缩小。进入八月下旬,全国一季稻多处于乳熟及成熟期,虽然旱情的缓解对于一季稻收获有利,但生长期内遭遇的不利天气引发的减产可能难以被弥补。同时,九号台风登陆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央气象局尚未下调本年度一季稻的单产,仍维持与去年持平的预测,但我们认为,近5年内水稻播种面积连续下滑,叠加本年度化肥价格高昂推升水稻种植成本,本年度一季稻平均价格或将有所上涨。


[1]http://www.nmc.cn/publish/tianqiyubao/quanqiuzaihaixingtianqijianceyuebao/index.html

[2]L.Millan,M.L.Santee, et al.(2022). The Hunga Tonga-Hunga Ha’apai Hydration of the Stratospher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49,e2022GL099381.

[3]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208/t20220825_5054839.html

[4]https://www.un.org/en/climatechange/science/causes-effects-climate-change

[5]https://www.noaa.gov/education/resource-collections/climate/climate-change-impacts

[6]https://edo.jrc.ec.europa.eu/edov2/php/index.php?id=1000

[7]https://climate.copernicus.eu/europe-continued-swelter-july
[8]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2/aug/13/europes-rivers-run-dry-as-scientists-warn-drought-could-be-worst-in-500-years

[9]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208/t20220802_5012325.html

[10]L.Millan,M.L.Santee, et al.(2022). The Hunga Tonga-Hunga Ha’apai Hydration of the Stratospher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49,e2022GL099381.

[11]https://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_advisory/ensodisc.shtml

[12]http://www.news.cn/fortune/2022-08/19/c_1128928394.htm

[13]http://www.cncotton.com/sy_59/scbg/202207/W020220727530187491904.pdf

[14]https://www.cqcb.com/yunongpengyouquan/yunongzixun/2022-08-14/4989241_pc.html

[15]https://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predictions/long_range/fxus07.html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8月26日已经发布的《农产品:不利天气,余波尚存》

郭朝辉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庞雨辰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80153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