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昆南 || 浅谈沈阳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

李昆南 质量基础设施 2023-10-08


主要内容


摘要:质量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基础,是质检的根基。本文以沈阳市质量基础设施 “一站式” 服务建设为例,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质量基础设施 “一站式” 服务  建设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概念是200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共同提出的,由计量、标准、检验、认证、认可等构成。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关键手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各地积极落实,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提升。


1 国内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发展现状


1.1 线下服务站


2013年,武汉市岱家山科技城建立全国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


通过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资源,面向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质量提升。


2016年,武汉建立覆盖全市15个区26个基层服务站,2020年6月发布全国首个“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点建设和管理标准,不仅对武汉市加快建设质量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还对“一站式”质量服务站的复制推广意义重大。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发展,武汉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的当前水平达到美国 MEP项目和德国 STC项目发展约十五年的水平,具备了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青岛市全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总部建设共三期,拟投融资50亿元。一期投资5.6亿元,2020年开工建设,将于2022年3月正式启用。



基地一期规划NQI总部集聚、行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产业金融服务和NQI大数据等七大功能,建成后将初步形成立足青岛,服务北方,辐射全国,政企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质量基础设施(NQI)产业集聚高地。


1.2 线上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一大批线上平台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见表1)。


表1 “一站式” 服务线上平台成熟案例表


2 沈阳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建设

 

沈阳于2021年规划打造了质量基础设施线下和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维度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支撑我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助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2.1 “1+3+1”质量服务体系构建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靠前落地,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帮扶转变,从单一线下技术输出向线上+线下、互联网+质量服务转变。


整合政府、社会、企业间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资源要素,打破壁垒隔阂,加大业务协同力度,促进实现从多头服务到“一站式”办理的转变,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1+3+1”质量服务体系。


即:搭建1个线上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3个线下“一站式”质量服务站,设立1支服务队伍,推动形成相互支撑、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技术一流、服务优质、网络完备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2.2 “一站式”线上互动平台建设


以“沈阳市市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设置“一站式”互动接口,为企业客户提供对接渠道,延伸“沈阳市市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触角。



引导企业用户在线上快捷应用特种设备、产品质量、计量检定校准、食品、药品5个信息系统,实现检验检测业务的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查询等信息化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对应融合“一站式”办理。


2.3 “一站式” 线下服务站建设

 

沈阳市检验检测中心已完成3个线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


围绕铁西装备制造业主体,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围绕浑南区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在浑南区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围绕食品生产企业聚集区, 在沈北新区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站。


为完善服务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能效,制定了《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规范》和《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服务规范》两个地方标准,明确了站点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具体标准和工作要求。


2.4 专属服务队伍建设


深化“零距离”服务理念,填补服务盲区,重点针对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设立由35名专属联络员和31名攻关专家组成专属服务队伍。


通过企业需求征集,为企业提供“三个清单”服务:一是提供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等于一体的套餐服务;二是提供离岸检测服务;三是攻关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和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技术难点。


2.5 “一站式” 质量服务举措

 

1)质量管理服务。开展质量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企业开展政策解读交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质量主题培训,为企业提供卓越绩效管理、质量诊断、品牌建设等培训服务。


服务企业积极争创各级质量奖,组织企业到质量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开展“质量月”等质量宣传活动,普及质量知识、强化质量意识、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2)计量服务。开展计量宣传培训,引导企业提高计量意识,完善计量管理,合理配备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帮助企业提升计量检测能力。


推动计量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3)标准化服务。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化协作创新和帮扶活动。指导做好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和成果推广,强化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做好“世界标准日”等重大宣传活动。开展标准信息查询服务,开展地方标准立项查重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团体标准公示提供技术支持。


4)认证服务。组织企业参加有机认证、口罩生产领域认证、医疗器械管理体系认证、汽车用制动器衬片由生产许可证转CCC认证宣贯、强制性认证自我声明评价等培训。



帮助有需求的企业牵线搭桥认证机构开展咨询服务,鼓励引导认证机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对企业在联系认证机构、体系实施等方面给予帮扶,推动中小微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开展体系帮扶、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认证专家企业行、3C免办产品核销等工作。


5)认可服务。为企业提供相关文件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接受、应用检验检测结果,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鼓励有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倡导开展网上检验服务,压缩检验检测周期,减免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费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6)检验检测服务。协助企业在研发、生产等过程中开展产品质量、计量器具、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检验检测工作。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供线上预约、上门服务、错峰服务,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需要协助企业开展查询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联系送检事宜、运送样品、领取检验检测报告、发放检验检测报告等服务。


7) 知识产权服务。围绕高端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专利导航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建立专利优先审查授权绿色通道,提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途径,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围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舆论氛围。


2.6 创建“沈检通”服务品牌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通过集中培训、技术交流、现场诊断、调研走访等途径,解决了企业质量技术问题,尤其让许多企业对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很多工作有了零的突破。


在标准制修订、质量奖申报、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咨询不断增多,企业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


3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发展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持续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加强政策衔接、规划引导和工作协调,健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服务互助的联建联管联动的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3.2 提升服务质量

 

打造“沈检通”服务品牌对已建设完成的三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持续完善服务功能,通过问需于企、问效于企、对标先进,完善服务制度,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积极宣传推广“沈检通”服务经验,打造“沈检通”服务品牌,提升“沈检通”服务影响力和知名度。


3.3 推进线下“一站式”服务站建设

 

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服务站的运行效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协助产业园区复制和推广“一站式”服务站建设,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实现“便企便商、提速增效”。


3.4 吸纳优质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一站式”服务离不开技术机构的支撑,适时吸纳区域内优质技术机构、社会团体、实验室、企业进驻平台,通过优势互补为质量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3.5 加强宣传引导

 

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沈阳市场监管官方公众号”及主流媒体平台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内容及工作动态进行广泛宣传,让全市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和服务措施。


3.6 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满足企业基本业务咨询办理需求,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和周到细致的服务。


3.7 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积极与互联网金融、商贸物流等机构合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淘宝模式运营管理,建立技术机构质量信用评级评价管理办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往期回顾

【1】一图看懂质量基础设施

【2】一图看懂!这可能是史上最全NQI概念演进历程梳理···

【3】聚焦两会:关于质量基础设施的声音


作者简介


李昆南,女,1978年出生,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质量服务与品牌管理。


来源:本文刊发在《品牌与标准化》2022年第2期

编辑:质量基础设施公众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邮箱

zhiliangjichusheshi@yuanjiantech.com

联系电话

010-644821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