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BTI:四个字母,打破性格偏见 | 校媒FM

中青校媒 2023-12-17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291-


当社交媒体的各个群聊里重新活跃起MBTI的测试,当群友们在周期性的流行潮中一次又一次分享自己的最新结果,MBTI再次闯入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分享MBTI变化的日子里,MBTI也在慢慢改变着我们。



作为一个不善言辞,几乎不会主动对外表达自己的人来说,我很难想象“外向”的人也会面临性格上的自我怀疑。直到我遇见了十三。


她是一个有趣、活泼又机灵的人,永远笑呵呵。认识她不用太久,就能准确掌握她的性格——一个精力充沛而热情的ESFP。在她身边,不用担心无聊。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同处一个社团,又在她的热情与主动下,我们成为了朋友。虽说是朋友,我们却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十三热情洋溢,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周围人打成一片;而我,不爱说话与露面,总是呆在自己的世界,或许在他人看来,我就像一个正在“枯朽”的老人。十三这种性格的人,应该很难有人不喜欢。我经常这样想。


跨年的社团联谊活动,学姐交给了十三承办。在我为十三感到高兴时,十三却推辞了。她有些愧怍:“我性格大大咧咧,又不细心,活动交给我恐怕会被搞砸。”学姐没有在意,反而鼓励了她,告诉十三有她在的地方永远笑声一片,不会冷场,她是组织活动的最佳人选。


活动最终成功举办。我也是从这时候才真正了解十三——这个过去被形容为“大大咧咧”“假小子”“没修养”的女孩。老师和家长总是教导她:要文静,要细心,这样做起事来才能让人放心。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他们觉得我这种性格很难靠谱,凡事总是要再三强调过后才会交到我手中,时间久了连我自己也这样以为了。”


活动的激励与朋友的鼓励让十三发现了作为ESFP动人的一面:幽默有趣、友善随和、擅长沟通协调、共情能力强……十三说,这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性格魅力。



如果一个人表明自己是“I人”,你会解读出什么?


他/她是一个安静的人,可能喜欢独处,不太喜欢热闹;

他/她在陌生人面前可能会比较拘谨,希望你能理解;

他/她更喜欢需要专注的事情,如果要一起出去玩,希望能选一些更安静的地方。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在MBTI流行之前,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通常会怎么形容?


是“内向”?还是“社恐”?或者是……


总之都表明一点——这个人不擅长与人交往。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形容并无碍。然而对其本人来说,却会造成很强的心理暗示,妨碍社交。


晓萱,一个现在的“INFP”,曾经“内向又社恐的人”。她告诉我,自己要拒绝这样的心理暗示,“I人”和“E人”只是类型的区别,其他没什么不同。


晓萱在改变。自我介绍时,她会说自己是个“I人”,但欢迎各种性格类型的朋友;她会尝试去和陌生人搭话,告诉他们“虽然我们性格有差异,但很高兴认识你呀”;她会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展示INFP眼中的世界,而不再像之前一样习惯隐藏……


我看到逃出性格偏见框架后的晓萱,拥有了更大的世界。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MBTI体系的建立,与以往性格分类最大的不同是,它抹平了不同性格之间的偏见。


在传统上,我们可能会更加鼓励外向的性格,因为外向性格较内向具有在社交方面的优势;相对于感性化,我们可能会更愿培养理性的性格,因为理性更有利于思维逻辑的发展……但在MBTI的体系里,传统的偏见被打破,没有哪种类型更鼓励被培养,哪种类型更值得被提倡。16种类型,在平等的分类体系下,各自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中青校媒记者 彭昊/摄


这就给更多人带来了展示自己的勇气。


我们可能不太愿意说自己“内向”,但我们可以说自己是“I人”;


我们可能不太愿意说自己“情绪化”,但我们可以说自己“F人”;


“社恐”带给我们不善社交的心理暗示,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定义替换掉。


即使我们知道每一种性格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缺陷,但在MBTI平等分类的体系下,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性格里独特的闪光点。


文字:李佳可

主播:林欢榆 邓龙辉

剪辑:蓝灵佳

视觉:李佳可

编辑:程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