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关坝蜜蜂村到木皮熊猫乡,熊猫都想点赞的好老乡

冯杰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3-12-2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熊猫保护经过以野外救护、高强度反盗猎执法、集中的保护区建立等工作为代表的“物种抢救”阶段,开始向生态系统保护的策略转变。而社区对于保护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得到保护者的关注:1996年WWF在四川省王朗大熊猫保护区启动综合保护与发展(ICDP)项目、2003年启动的GEF项目探索了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新模式、2006年启动的CI协议保护项目强调以社区为主体进行自然资源管理。


2009年,山水也在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美誉的平武县开始了自己的新一轮社区保护实践。


01 关坝蜜蜂村

2009年的深秋,山水在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支持下,走进了火溪河流域的关坝村。火溪河自平武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源,在平武县内流经白马、木座、木皮三个藏族乡,兜了一个大圈后汇入涪江;其流域是大熊猫岷山A种群重要的栖息地,著名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等都在其流域内。而距离平武县城18公里的关坝村处于火溪河流域的关键位置;它北枕甘肃白水江保护区,东接唐家河保护区和曾经的老河沟林场(今天的社会公益保护地);南临余家山保护区,西边则有小河沟、王朗、九寨沟、勿角等保护区。1950年,平武县藏族自治委员会宣布成立;根据当时的政策和少数民族的要求,恢复土司、番官、头人制,将土通判辖地恢复,改建成白熊大部落,就是以关坝村作为核心区域。

关坝沟流域与周边自然保护地关系图 制图/杨纬和


我们09年在关坝村的本底调查显示,当时放牧、盗猎、毒炸鱼、挖药、森林砍伐等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人为干扰比较突出;而当我们坐在村公社场院里和刚返乡回来当村长的唐虹、村文书赵建华聊起来,这两位曾经走出山村,在大城市打拼过的中青年都觉得“村子这样下去不行”,希望要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生态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2010年,以发展中蜂养殖为突破口,我们开始了与关坝的合作保护。关坝村成立了养蜂合作社作为行动主体,33人加入了合作社,山水作为技术支持,一方面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蜂农提供活框养殖等先进养殖方法的培训,另一方面推动村里开展与养蜂业密切相关的蜜源植物和水源保护行动。我们还孵化了山水伙伴公司努力推广“生态公平产品”的概念,打造了“熊猫森林蜜”品牌,以提高社区蜂产品的收益。养蜂合作社在头两年就获得了蜂蜜有机认证,通过万豪和山水伙伴公司的平台销往大城市。山水与合作社逐渐建立起信任,而关坝的村民,也越来越认可保护与发展兼顾的理念。

关坝农民田间学校 摄影/戚宇


2012年,经过在养蜂工作上两年的磨合,关坝村也希望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以村支部、村民委员会为主导,山水仍然作为技术支持,关坝村开始了全方位的生态产业发展和资源管护:在养蜂的基础上进行原生鱼增殖放流,发展乌仁核桃,尝试林下中药材种植;并且成立起村级巡护队,开始深入到村域内的大熊猫栖息地,进行红外相机监测和专项巡护。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有更多的返乡青年回到关坝参与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中。

原生鱼增殖放流 摄影/李梦姣


在关坝村的社区保护尝试向前推进时,2016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带来了新的契机。林权和森林资源管理一直是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一片林子是谁的,谁能来经营林地获益,又是谁有权力的责任来管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如果理不清楚,很难开展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而由于历史原因,火溪河流域有接近30万亩的林地存在各种各样的权属纠纷,有些地方因为争议导致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都发不下去,保护工作开展不起来。大熊猫国家公园要实现连通性和完整性,复杂权属林地的管理这道坎必须迈过去。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山水经过与关坝村两委、木皮藏族乡人民政府、平武县林发司、平武县林草局进行了多轮讨论后,决定以关坝养蜂合作社、巡护队为基础成立关坝流域自然保护中心建立平武县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在平武县林草局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在不改变林地权属的情况下,以协议授权的方式来尝试管理:关坝保护中心分别与平武县林发司和木皮藏族乡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授权关坝保护中心为管理主体,木皮藏族乡和平武县林发司以托管、共管的方式来管理权属不清的村有、乡有以及国有林,并拿出每年5万元购买关坝保护中心的生态保护服务。


2018年5月,关坝迎来了保护历程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桃花源基金会的技术支持下,自然保护小区在支付宝客户端的“蚂蚁森林”平台上线,超过1000万网友通过能量认管的方式,支持到关坝18.23平方公里的大熊猫栖息地管护。

关坝自然保护地蚂蚁森林上线 供图/蚂蚁森林


2018年,关坝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的模式通过了四川省改革办的验收,建议全省推广,其生态脱贫的经验也带到了全国县级领导座谈会上分享,并获得全国第六届野生动物保护卫士奖和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这足以证明社区保护是有成效的,是能够回应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绕不开也离不开的力量。


02 戏剧性的金丰村

关坝村的成功固然令我们欣喜,但整体保护效果的实现光靠一个村是不够的,如何从一个村走向一个乡,如何从一个乡走向一个流域是生态保护需要破解的瓶颈。


金丰村就位于关坝村南边,村委唐正华书记看到关坝村保护与发展的势头,尤其是熊猫森林蜜给蜂农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2017年时主动找到山水伙伴公司的郑岚,希望加入熊猫森林蜜项目。


在森林保护上,金丰村的故事颇为有趣。金丰村一共有四个村民小组,其中余家山组位于高山区。1997年,来自平武县城的刘勇与小组签订协议取得了林地使用权,准备对余家山林区进行森林采伐和经营;可当他架通了电线、修建了公路,正准备进行商业采伐时,1998年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于是刘勇转而成立余家山林场,从采伐者转变为了护林人。刘勇通过申请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项目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减少前期投入的成本。


2003年,木皮藏族乡金丰村余家山成为平武县城的饮用水源地。2006年,经平武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余家山自然保护区,面积894公顷,其性质为民办公助,民营管理,在中国生态保护历史上当属首例。同年,在CI-山水支持下开展了协议保护试点项目,支持余家山保护区内建立本底,编制总规,招募两名生态学专业的志愿者开展巡护监测,在余家山组开展太阳能替代薪柴,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工作。

余家山协议保护地 摄影/何欣


金丰村的四个小组自然条件都不差,都有大熊猫活动。2013年时,村委已经带动村上的返乡的年轻骨干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利用集体公益林的资金开展日常巡护。2018年,山水来到金丰村开始工作,发现当时巡护工作没有深入到大熊猫栖息地,监测工作缺乏设备和技术。但村里有能人退伍军人田泽东一直扎根家乡发展养鸡事业,对生态保护有兴趣,于是被选为金丰村巡护队长;另外还有一个北林大的博士张玉波,他曾经作为NGO工作人员在金丰村支持过牲畜养殖项目,和当地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他决心扎根金丰,在这里租了一栋房和一块地,带动村民发展养蜂产业,并创立了猫熊谷家庭农场。


有人就好办!如同关坝村一样,从本底调查开始,山水和金丰村两委和巡护队成员汇聚金丰村委会办公室,一起绘制金丰村的资源分布和利用图,然后“兵分两路“,一组钻进入大熊猫栖息地,了解自然资源家底和人为干扰情况,并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另一组深入社区进行访谈,了解社区现状、对保护的态度和需求;最后确定了两路并进的保护发展方案:一面开展红外相机监测、使用集体公益林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定期巡护,一面开展黄柏等具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蜜源植物补植、作为熊猫森林蜜的产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随后金丰村巡护队也参加了火溪河流域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联合反盗猎行动,促进金丰村和余家山保护区、关坝村、老河沟公益保护地的无缝链接。

大熊猫国家公园两省四县护林防火和反盗猎联合行动 

摄影/冯杰


03 水到渠成小河村

小河村是木皮藏族乡森林面积最大的村子,背靠四川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火溪河流域另一侧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小河村是平武县饮用水源地,因为是水源地限制了村民的部分生产生活,从2011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7.2万元进行生态补偿,村上采用轮流巡护的方式来给参与河道巡护的村民兑现生态补偿资金。2012年,村上得到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的支持,开展鱼类恢复保护和生态养蜂;小河村的集体蜂场管理也十分出色,连续十年都给村民分红。


2019年,木皮藏族乡唐虹乡长和小河村的杨斌书记找到山水,也想开展社区保护工作,从水源地保护扩展到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但缺乏思路不知道如何做。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在社区保护方面也有了更多工作经验,加上小河村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工作开展得颇为顺利。2020年4月,我们拉着村两委一轮社会经济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下来,就明晰了小河村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也抓住了社区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围绕蜂场防熊问题和蜂蜜销售需求,以及森林管护和监测的能力、设备缺乏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我们开始“下手”。在监测管护方面,我们提供了一批红外相机,并在2020年4月开始联合关坝保护中心的巡护员和当地村民一起在关键区域进行了第一轮布设,并通过定期巡护和红外相机监控震慑盗猎、挖药等人员。可喜的是不出1个月小河村拍摄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大熊猫红外相机照片!在养蜂业方面,小河村已经在一个蜂场试点红外线防熊设施,并通过木皮藏族乡政府对接外部市场签订蜂蜜销售订单。2020年,小河村也派出巡护队员参加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两省四县联合反盗猎行动,并连通了关坝村、新驿村、和平村火溪河对岸的大熊猫栖息地,减轻了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压力。

小河村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至此,山水从关坝村走到了木皮藏族乡其他两个村,覆盖木皮藏族乡全乡,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区域有效管理的组成部分。2020年,木皮藏族乡与涪水源国有林场协商,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拿出9万元用于购买三个村的生态保护服务,增加社区从保护中收益的渠道和力度,探索未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公益岗位的设置和管理。


04 木皮熊猫乡

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显示木皮藏族乡有29只大熊猫,加上境内的小河沟保护区小河管护站区域的熊猫约50只,是名副其实的熊猫之乡。木皮藏族乡是我了解的中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乡,24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6个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木皮藏族乡是平武县的生命之源的供应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平武县居民饮水来自于木皮藏族乡,现用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都在木皮,提供5万人的安全饮水。木皮藏族乡是白熊文化的发源地。小地名、神山神树、狩猎规则等显示当地有着深厚的生态保护文化,亟待挖掘、恢复和保护,将保护与文化有机融合,增强内生性。木皮藏族乡是和谐共处的示范地。超高的森林覆盖率,正在逐步恢复的野生动植物,中蜂等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壮大,转变的对自然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政府引导,社区为主体,社会参与,企业助力的多元共建正在形成。


同时,木皮乡也堪称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试验田,乡内的自然保护地参与主体有国有林场、保护区、社区、私人老板,也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何在关坝保护小区建设经验基础上,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协商共建共管共享是下一步木皮藏族乡和山水面临的新的课题。


2021年1月14日,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平武县林草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主办木皮藏族乡生态保护成果交流会暨大熊猫国家公园木皮管护站共建共管机制研讨会,木皮藏族乡人民政府和关坝、金丰、小河村进行了生态保护工作和成果分享,参会的16家县相关单位经过研讨形成了木皮生态保护共识,包括推动木皮管护站共建共管共享理事会建立,优化区域内巡护监测线路,促进不同自然保护地之间的联合行动,资源互补,科学监测,建立区域内的以大熊猫为主的资源本底,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试点,推动政府+社区+社会地方保护与发展模式,开展白马、白熊文化的生态实践等共识。研讨会现场 摄影/熊玲姝


-END-


撰文/冯杰

编辑/邸皓

排版/王善玮

封面图片摄影/欧阳凯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作者介绍

冯杰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熊猫和森林保护团队负责人,ICCA中国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山水四川、甘肃、陕西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支持在地守护者开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项目”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大熊猫栖息地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工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社区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科学志愿者、疫源疫病研究与防疫等方面,提升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同目标。


关于大熊猫守护者,你还可以了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