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现状与未来——影像艺术当下的传播与收藏

王姝 99艺术 2024-01-10


99艺术网征稿啦,点击查看👈



新艺术的发展动因与技术手段的更新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新媒体工具和技术在社会中的普遍出现和应用,一些对新事物和新媒介敏感的艺术家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投影仪、电脑等科技产品来表达具有当代性的艺术观念。


就艺术创作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媒介本身,更是借助这些媒介对观念和思想进行输出。从观念摄影时代到当下的视频时代,影像艺术随着更多媒介的出现,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创作中,也同时体现在影像艺术的传播和收藏上。


6月23日,99艺术网联合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邀请JINGPHOTO创始人、伯年艺术空间负责人金酉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青年艺术家黄晓亮就影像艺术在当下的传播、收藏等问题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



就全国而言,在当下艺博会和展览系统中,影像艺术的“出镜率”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金酉鸣


我从收藏的角度来浅谈一下这个比较大的话题。90年代有一批艺术家,他们在创作观念艺术的过程中使用到了摄影媒介,比如苍鑫、张洹等;还有一些艺术家本身就是摄影出身,像荣荣、映里等。对于那个时期的摄影作品收藏,主要是以国外藏家为主,相对而言,当时中国藏家还没有进入到摄影收藏的领域。从香港M+博物馆的“希克收藏展”中可以看到90年代的大量中国摄影作品,可见当时是摄影艺术的辉煌时代。


90年代之后随着架上艺术在市场上的升温,摄影艺术看起来有些沉寂,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优秀的摄影艺术家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也有很多藏家在收藏摄影艺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每年举办的“三影堂摄影奖”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摄影艺术家,其中不乏90后的年轻新锐。当下大家在画廊、美术馆等机构的展览上看到更多的是以架上绘画为主的当代艺术作品,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大家呈现摄影艺术在当下丰富的面貌,这也是我们创办JINGPHOTO这样一个北京本土第一个影像艺术博览会的初衷。



首届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现场




齐燕


上一个十年国际艺术领域和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度非常高。近十年随着国际关注转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活跃度看上去显得没那么高了;加之在当代艺术中,摄影是个很年轻的媒介创作,不像雕塑、绘画有那么长的时间历史积累和沉淀,所以综合起来,感觉现在没有像80、90年代那样群星闪耀的气氛,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但并不是说影像艺术本身衰落了,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在从事影像创作,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涉足影像艺术的收藏,这说明,当下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2007年创办的时候很孤独,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以影像艺术为主要展览和研究对象的艺术空间,但现在有成都当代影像馆,有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有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今年在北京又有了一个新的阵地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影像艺术有了很多专业展示和研究的空间,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

论坛现场




从创作者角度,如何看待当下的影像艺术创作与生态?



黄晓亮


首先从创作角度来说,影像艺术创作需要通过机械化的媒介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很多辅助性的工具。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拍一张不错的图片并不难,所以通常大家会感觉影像艺术创作的门槛相对较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长期保持成熟的创作状态,想要持续创作好的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我看来,当技术不再是障碍,创作的环境也越来越便捷的时候,客观世界对创作者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这一点很多艺术家都有体会,在当下,想要创作一件好的作品,难度其实是比过去高了很多。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艺术教育的问题。在我们接受的艺术教育里,很少会提到摄影,包括专业艺术院校也是同样。我们看到的、学习的,多是与造型艺术有关。大部分人对影像艺术了解非常少,实际上影像艺术的价值与绘画和其他媒介的创作是一样的,不能因为绘画是独版,而影像艺术是限量版就否定它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由于这方面教育的缺乏,所以今天很多人对影像艺术不太关注也不了解,加上长久以来的艺术品收藏习惯,导致影像在艺术市场上的力量较弱。



青年艺术家黄晓亮

论坛现场




作为艺术机构和艺博会,对于公众、藏家,以及新入场的藏家,是怎样开展影像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工作的?



齐燕

“教育”这个词有点儿重,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公众美育”或是“分享普及”。作为艺术中心和美术馆,必然会承担公共美育的作用,与观众的紧密度也会更高一些,我们要迎接更广泛的观众。三影堂的观众年龄层从几岁到百岁老人都有,我们需要向他们分享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不可否认,影像艺术教育的缺失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艺术史中,关于摄影的篇幅非常之少。横向去比较西方一些国家,他们的艺术教育其实也不一定全在课本里,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并不一定会开很多的艺术课程,但会将组织学生去美术馆研学作为日常美育的重要部分。整个艺术史的网络从小就在头脑中建构,如果他们将来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艺术工作从业者,或者是专业的收藏家,他们的美学积累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或事业。所以我认为,公共美育和美育实践是我们缺失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届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现场




金酉鸣

我认为被动式地接受美育是不够的。就我自己来说,我并没有摄影学科背景,我是学数学出身的,但我却非常热爱摄影。这一方面与家族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源于主动地喜欢这门艺术。早些年,我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798和国内外的美术馆、艺术机构的各种摄影展、艺术展中,一直处在被教育和主动接受的过程中。


国内现在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是很多美术馆、艺术机构的作品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所以大家看到的也并不是最好的作品。这种误导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我们做JINGPHOTO的一个目的也是希望让大家看到一些更好的作品。


实现艺术普及和美育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实际上,我认为这一方面已经有所改观,周末、节假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去798和美术馆。相信经过这一代人的努力,下一代在对美的认知上会有更大的提升。



JINGPHOTO创始人、伯年艺术空间负责人金酉鸣

论坛现场




影像艺术收藏如何从“小圈子”走向“大圈子”?



金酉鸣

影像艺术很特别,相对来说藏家圈子比较小,我觉得这个“小”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私人藏家相对较少。专注于影像收藏的藏家很少;另外有一些藏家会收藏一些影像作品,但并不专注于此。


第二,就公共收藏而言,国内目前还处在比较缺失的状态。这两年相对好一点,但依然没有一个专门的国家级摄影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收藏工作。


目前很多美术馆中的影像作品收藏,更多的是源于捐赠,虽然近几年我们看到包括泰康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已经开始做这项工作,但对于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来说,依然是不足的。仅仅靠个人收藏,我认为杯水车薪。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而我们目前要做的是把平台建立起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进行了好几届,北京也有了专门的影像艺术博览会,希望通过聚集更多的力量,大家可以一同推进影像艺术生态和市场的建设。



首届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现场




齐燕


我一直认为艺术收藏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个大圈子,它不像电影、流行音乐那样有天然自带的庞大群体基数。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游离在这个圈子周围,他们会消费艺术品,但称不上藏家。比如我的一些朋友会因为对摄影感兴趣而参加了一个摄影工作坊,对其中的某件作品很有共鸣继而收藏。这些人目前可能不能称之为藏家,但他们有潜力在未来成为很专业的藏家。我之所以认为艺博会、影像博览会很重要,原因在于可以在很集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专业机构、爱好者和藏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喜欢的作品,有这样的平台让大家相互认识、交流,这个圈子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首届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现场



当下,影像艺术作品目前的价格与应有的价格能否达到统一?



金酉鸣


就摄影作品而言,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与国外艺术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前段时间的JINGART艺览北京上,我看到了黛安·阿巴斯、沃尔夫冈·蒂尔曼斯的作品,作品价格都很贵大概在几十万美金一幅,并且是家族基金会授权的版本,不是原作版本。相比而言,光社的那些作品,在中国二级市场上可能每幅也就几万块人民币。在一百多年前的20、30年代,一张照片制作的成本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开销,但这么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现在才卖几万块钱,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而现在年轻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价格就更低了,这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面对、有很多工作要做。


之前很多藏家并不太了解摄影,JINGPHOTO期间,我也接触了很多收藏当代艺术的专业藏家,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没想到摄影艺术会有这么丰富的面貌,很多藏家更新了对摄影的认识。同时,价格也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的影像作品是个市场洼地,是收藏的好时机。



首届JINGPHOTO北京影像艺术博览

特别邀请展现场



黄晓亮


我认为在艺术这个行业系统中,无论是艺术家、策展人、画廊、美术馆还是博览会,都不要以市场标准来衡量艺术家的工作。一件作品好与不好,可能跟当时的环境和市场导向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判断一件作品的绝对标准。


收藏艺术品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和个人喜好的角度去做判断,而不是依赖某个阶段的市场表现。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我曾经很喜欢一位艺术家的一件作品,但因为受到市场因素的干扰而犹豫了些时间,后来再想买的时候,这件作品已经被别人收藏了。今天来看,这位艺术家依然在创作,并且作品的市场价值涨幅很高。这是我比较遗憾的一次经历。


所以,我认为,收藏要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对艺术的判断来进行,要有长远的眼光。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那些著名的藏家,他们收藏的不一定是当下的价值,但一定是有未来的。






编           辑

人           员

_

Editorial   Board


撰文、编辑

99艺术网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JINGPHOTO

北京影像艺术博览



_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田恒:永乐拍卖着眼长期价值,破圈争先

7月1日举槌!当代水墨开场,一份中贸圣佳现当代专场收藏指南

刘淳:“经幡”与“十示”,丁乙的艺术流变(二)

美术馆级巨制与新绘画领衔,永乐2023春拍助推市场复苏

艺术市场恢复期,这些画廊的下半年计划是...?

刘淳:“经幡”与“十示”,丁乙的艺术流变(一)

李振华:巴塞尔的艺术盛宴,远不只有艺博会

现场 | 当代艺术“大咖”们创作的秘密都在这个展里了

卢迎华:一座当代美术馆的专业实践之路

邱岸雄最新个展“灵魂呼吸”开幕:万物有灵

观点:2023,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好吗?

中国嘉德当代艺术夜场十位创下价格新高的80、90后艺术家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