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设计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关怀人性

刘军 99艺术 2024-04-28



设计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应用范围之广早已超出如我这样的非专业从业者的认知,一个好的设计要既有功能性,还要兼顾艺术性,真正的设计是面对现实,是解决问题,是关怀人性。

法国设计师斯塔克(Philippe Patrick Starck)认为,设计是拒绝任何规则与典范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超越与探索。在未来实用耐用的商品将取代美丽的东西。明日的市场消费性的商品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智慧型,且具有道德意识,意即尊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实用商品。



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王绍强致辞



在1月17日于广东美术馆开幕的“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的四大版块中,打破人们固有印象的设计可谓无处不在。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王绍强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本次展览通过主题展、资料文献展,以及多个社区项目/平行展,共同聚焦设计的人文关怀。



展览现场



来自约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组设计师、艺术家参展,向观众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温度”的设计,为观众呈现了当下众多充满智慧又饱含人文关怀的设计样本。




“广州三年展”

在深入思考中求变更新 



安琪拉牡蛎脚手架

查朋·春鲁迪(泰国)& 查特建筑事务所,2023年; 

Angsila Oyster Scaffolding

Chatpong CHUENRUDEEMOL(TH) & CHAT Architects,2023



本次“广州设计三年展”是首届,王绍强作为总策展人,也负责了展览中第一板块内“筑建的生命”部分的策展,采访中王绍强谈到近年来,人们对社交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日益使用和依赖的同时,对于真实、温暖、人性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所以这次从策展理念及展览呈现都有全新的表达。在这样的语境下,策划并推出这次 “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 ,以“小角度”思考“大问题”,展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都是设计作品所不可或缺的“温度”。



大理洱海生态驿站

孟凡浩(中国)&  Line+建筑事务所,2022年;

Dali Erhai Lake Ecological Rest Station

Meng Fanhao(CN) & Line+ Studio,2022



“这是美术馆首次推出设计类的国际性展览,同时作为专注于学理研究的设计类三年展,对于当下的艺术生态来说,也可以看作是新的尝试。尝试的过程是不易的,但却是值得的。国内设计史材料零散的现状、价值判断的不同、空间搭建和布展方式的首次尝试,展览从策划到落地,我们不断地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之间为未来累积经验。”



大象的世界

布恩瑟姆·普仑萨达(泰国)& 曼谷项目工作室,2020年;

Elephant World

Boonserm Premthada(TH) &  Bangkok Project Studio,2020



展览的板块作为对于主题方向不同维度的阐释,常常决定着展览学术视野的宽度。在三年展总的主题“有温度的存在”这一大框架下,如何选择和最终确定展览中四大版块之间的关系,王绍强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板块构成的合理性和学术性,因此在大型的三年展中,我们常常会与国内外的策展人、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议题进行多番的研讨与交流,最终确定展览的主题和板块结构。这次“广州设计三年展”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学术碰撞和沉淀的过程。我们这次的四个板块,在结构上从宏观的建筑切入,再逐渐进入多层次的空间及其中的设计,最后到平面,不断地围绕设计的温度进行多维的诠释。”



塞纳河畔伊夫里中心城区改造项目

建筑设计师:蕾尼·加尤斯特(法国)、摄影师:尼古拉斯·巴林顿 - 利奇(英国),1971-1986年



“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的一个学术品牌,包括了艺术、影像,如今加入了设计。对于一个学术品牌未来的构建,王绍强认为美术馆考虑的不仅仅是品牌本身,而是这个品牌背后承担的使命与责任,这需要坚守初心,但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广州三年展”需要在对当下更深入的思考中,求变和更新。



苏州博物馆

贝氏建筑事务所(美国),1978年至2019年;

Suzhou Museum,PEI Architects(US),1978-2019



“我们的学术品牌如何真正地与当下产生链接,如何在真正为当下以及社会带来价值?在未来“一馆两区”的格局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广州三年展”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生态方面的作用?”,王绍强认为这是美术馆接下来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唯有不断守正创新,才有可能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真正搭建起文化艺术的桥梁,生发源源不断的品牌生命活力。”



诗人之家

阿里雷萨·塔格哈勃尼(伊朗)& Next Office,2024 竣工;

Poet's House

Alireza Taghaboni (IR)& Next Office,Completed in 2024



整个展览看下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设计可以很“大”,对今天这个纷扰的世界愈发重要。从自然生态到社会微观生活、设计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并且或显或隐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正如三年展的主题:设计是有温度的存在,99艺术在开幕之际和“关怀羁绊”、“站在此时此地”版块两位策展人聊了聊关于展览,关于设计和人。




#

采访嘉宾/王乃一


99艺术:你负责展览中的“关怀羁绊”这一版块,确定这个主题后,你是如何围绕主题去遴选合适这个版块的设计师的?



她的山丘 1-5号

林芳璐,2023年,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She’s hills no.1-5

Lin Fanglu, 2023. Image courtesy of Lin Fanglu



王乃一: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主题展“关怀羁绊”邀请了来自全球24位设计师与建筑师,以“关怀”介入时代的诸多迫切议题之中!展览分别从“在地的关怀”、“流动的物质”、“设计治愈力”等维度进行探讨,进而迈向一种“不止人类”的关怀 (more-than-human care),展览呈现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有着深刻洞见的设计师、建筑师对“关怀”议题的独特见解。例如,“流动的物质”版块旨在探讨“塑料”这一最普遍的材料,以及其长期负面影响,探索塑料回收及其再利用方法的多样性:Studio Swine工作室通过回收海洋塑料制成的《海洋之椅》;Eric Klarenbeek & Maartje Dros开发了基于藻类的“负排放”生物聚合物,他们希望将这种生物质塑料替代合成塑料;陈旻将制鞋产业中回收的废弃塑料作为创作材料,进而思辨“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关系;设计师Shahar Livne作品回应了“人类世”这一地质时代,设计与深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她通过思辨设计的方式,预测在未来,塑料废弃物将进一步渗透到地球表面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并在某一时刻,塑料会与某个自然物质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可提取的资源。



海洋之椅

A.A.Murakami工作室,2010年,图片由A.A.

Murakami工作室提供;Sea Chair,  A.A.Murakami, 2010. Image courtesy of A.A.Murakami



99艺术:我在展览中发现不少作品都聚焦于讨论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废物再循环利用,以及心理疗愈这几个议题,这些是你在本版块想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吗?


王乃一:世界无时无刻的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每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之后,我们都会说设计的价值需要被重新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设计也在时刻回应着外部世界。从反思现状,审视危机的角度来看,每一位设计师都必须面对自己真实的处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实践很大程度上追逐于全球普遍关注的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等。设计实践在回应紧急且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题展“关怀羁绊”聚焦当下状态,将关照现实作为设计的当务之急。它借鉴了学者María Puig de la Bellacasa的核心观点,参展人们以设计传递善意,阐释“关怀”作为一种行动、一种状态、一种关系等诸多维度。



变质

沙哈·丽文(以色列),2017年,图片由Ronald Smits & Shahar Livne提供;

Metamorphism

Shahar Livne, 2017.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mits & Shahar Livne



24位参展设计师与建筑师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这一议题进行回应,探索了关怀由人类和非人类表达与承载的多种形态,体认其中错综复杂的意涵,进而重新构想关怀的政治、伦理与潜能。例如,MOS建筑事务所全新委任的装置《温室 No. 1 / 诊室 No. 1》,作品探讨温室与诊室之间的功能转换,意在将疗愈与自然融为一体;Alissa+Nienke设计工作室携手感官与空间心理学家Renske Bongers,共同创造了《疗愈空间》,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多感官体验,以疗愈体验来隐喻广义的赋能过程,呈现设计治愈人心的力量;中国设计师林芳璐通过传统扎染工艺,将目光聚焦在被忽视的女性群体,并通过集体编织的方式进行关怀;意大利设计组合FormaFantasma通过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追踪与调研,深入探讨设计如何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土上工作室基于生土营造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关怀,与此同时,对“万物生于土,而终归于土”的哲思进行思辨。



疗愈空间

Alissa + Nienke工作室,2023年,图片由Ronald Smits提供;

Spaces for Well Being

Alissa + Nienke, 2023.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mits



99艺术:设计无处不在,小到生活中的小工具,大到地球生态平衡的运转,参展这一版块的设计师,你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如何理解你的这一策展主题?


王乃一:在世界剧烈动荡的当下,关怀不仅仅是普世的议题,也亟待深入探讨与反思。古英语“caru”有关怀、关心、焦虑、悲伤、哀思、麻烦之意——所有这些语义都与我们这个危机与生机并存的时代产生了共鸣,我们始终需要满含关怀地去回应这一切。24位参展设计师与建筑师通过多元的形式来探讨关怀的潜力与力量,由此生发的实践提供了某种关怀的途径,使不同程度的多维关怀不断生发、蔓延。参展人们聚焦“过去之后”与“未来之前”的此时此刻,不断的思考着如何与当下所置身的某时某处产生联结、形成关照?他们希望创造多个“共同在场”的时刻,在集体感知与个体经验的共振之中照见彼此,让多重形态的关怀被看见、被体悟,交织又共振。



昼夜节律之家

科林·弗尼尔,2023年,图片由建筑师提供;

Circadian House

Colin Fournier, 2023. Image courtesy of Colin Fournier



99艺术:从你这一版块中的参展作品来看,“设计”这一学科的概念似乎已经外延地非常广阔,设计这一学科的发展是否越来越依托科技的发展?但始终最后还是要回归于“人”的需要?


王乃一:对我而言,设计更像是一种探索的方法,持续探索未知的领域。设计不仅依托于科技的发展,也时刻回应着“人”与“非人”的需要。与其对设计的边界进行界定,我更希望审视新兴设计实践是如何对当下的迫切议题以及潜在的未来发挥积极作用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当下语境中不断的翻新、转换和再生的。尤其是近些年,我们越发深刻的感知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的时代,2020年始料未及的全球疫情也为这种极端状态增添了另一层困境。此时此刻,以往的设计理念与实践都需要接受当下的,也是未来的考量。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设计的现状,寻求突破的契机。



#

采访嘉宾/李德庚


99艺术:你担任了很多设计类大展的策展人,此次在“站在此时此地”这一板块,你此次在版块主题下有何针对性的不同策划?



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公园,庞伟(中国); 

The Memorial Park for 19th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Pang Wei(CN),2020



李德庚:作为策展人,我希望借这个专题来呈现设计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尽管这个目标听上去很平凡,但我觉得非常真实,具体来说,是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是:重新链接——旧资源的设计再利用;轻设计,微改变——旧设计的迭代与修正;有容乃大——折衷与退让的设计智慧。



阳朔糖舍酒店,董功(中国)2017年;

Yangshuo Sugarhouse Hotel,Dong Gong(CN),2017



99艺术:这个版块里我注意到不少将关注点投向日常生活和身在其中的人,比如地瓜社区以及城中村导视设计、都很契合“有温度的设计”这个大主题,我想知道这些服务对象也许对设计没有概念,但作为参与者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刘克成(中国);

Nanj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Museum of China,

Liu Kecheng(CN),2013-2014



李德庚:对于设计的服务对象来说,对设计懂或不懂不重要,但他们对自己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一定是有切实体会的,一个好的切入日常生活的设计一定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变好了那么一点点,这就足够了,对于日常来说,这就是设计的意义。



第 117 号抽屉柜:“你无法放下你的记忆”

特鲁·雷米(荷兰),1991年;

Chest of Drawers No 117 ‘ 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

Tejo Remy (NL),1991



99艺术:你策划的这一版块,能够看到设计所能服务,所能参与的方面是多么广阔,版块内的三个小的单元也是你目前主要关注的三个设计研究方向吗?


李德庚:作为设计观察者,我关注的东西很多,这三个小单元应该算是我对当下设计与社会观察所做出的反应。展览其实是策展人的思考和参展人的创作共同构成的。参展人的实践与研究可能更加具体,而策展人需要的是把不同的具体的设计与对当下整体的社会思考联系起来看,所以这些方向我虽然关注,但与具体的实践性研究还是有区别的。



凳子的可塑性

元木大辅 (日本),2019年;

Breakability of the Stool,Daisuke Motogi(JP),2019



99艺术: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这也是你在这一板块里所强调的,你如何理解:“好的设计一定是有温度的”,这句话?


李德庚:这同样是与我对当下社会的思考是有关的,因为今天的社会大家都在求发展,求快,设计在其中好像也像是催化剂一样,人的概念好像在发展中是受重视的,但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的,而温度这个概念在设计中一定是需要具体的,否则我们就没法感受到它。所以,在这次展览中我所关注的设计都是特别具体的设计,针对特别具体的环境、特别具体的问题以及特别具体的人,当设计能针对性、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好的变化,那么设计就是有温度的。




设计

生存 · 生活 · 生命



甲贺石版画 

平野甲贺(日本) ,石版画 ,40cm×30cm ,1991-1992年 ;

Kouga Lithograph

Hirano Kouga(JP) ,Lithograph ,40cm×30cm ,1991-1992


深圳梅丽小学 

朱竞翔(中国香港) ,设计图纸、文献、影像、模型 ,2018年;Shenzhen Meili Primary School

Zhu Jingxiang(CN-HK) ,Design drawing、documents、video、model,2018



展览的最后一个版块,设计:生存·生活·生命,策展人又一山人 (黄炳培)从自身长达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出发,归纳出创作价值、意图和切入的可能,在他看来,在大众的世界和设计使用者的角色,其实大都对设计有着很笼统模糊的印象,甚至不太认知。



坡州字体设计学院教育项目 

坡州字体设计学院(韩国) ,书籍装帧设计 ,2012 至今 ;

PaTI Educational Program 

PaTI(KR) ,Book binding design,2012-ongoing


OLIVE 

NOSIGNER(日本) ,网站 ,2011 至今;

OLIVE

NOSIGNER(JP) ,Website,2011 ongoing



设计专业以外、甚至部分专业内的文明城市中人,对设计的责任、目的、其意义和可塑性,跟时代、科技的发展变得复杂的同时,其清澈度也变得“没有太深究”。在当下二十一世纪走入明天的路途上,我们又该怎样重新分拆和归纳?这次策展人策展的框架,试图从“用家 / 社会大众”角度去感知和欣赏,甚至学习,他希望借由此次三年展机会让同业再思考再学习,设计今天对人类,可带来何种附加价值与灵感。



开幕现场



撰文、编辑:刘军

图片致谢:广东美术馆



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

📍地点:广东美术馆

📅展期:2024-1-17——2024-5-31




解除封印的2023,国内美术馆呈现了怎样的多样化生态?

2023年画廊的破局之路走的如何?

2023全球艺术品拍卖TOP20

崔灿灿:做了策展人就与“伟大”渐行渐远了

张晓刚:艺术从不是身外之物,是切肤之感

“逆行者”张大力:从现实主义到精神变革

为什么“游牧在南方”?关于去往南方的几个理由

展·览·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