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板下的原子:隐藏在家中的科学 |周末读书

出版商: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英)克里斯•伍德福德(Chris Woodford)

开本:B5

页码:232页

定价:58.00元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想获得该书的读者可以在后台留言,写下您试读的体会,留言点赞前8名的读者将获赠该书一本。截止时间是727日早8点,10点会公布8位获奖者名单。期待您的参与!



推荐理由


  • 美国物理联合会(AIP)2016年度“科学写作奖”

  • 英国物理学会(IOP)《物理世界》杂志2015年度“十佳物理图书”

  • 畅销全球,俄罗斯、波兰、韩国、意大利、德国、越南等多国引进出版

  • 打破对物理的畏难情绪,所有场景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轻松代入,就能学到物理知识


内容简介:为什么摩天大楼会在风中摇晃?为什么你无法吹干净书架上的灰尘?为什么肚子在猛摔进游泳池时比跌在柔软的垫子上更疼?为什么你能通过网络传输照片?无线电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既然我们看不到原子,我们怎么知道原子真的存在?《地板下的原子——隐藏在家中的科学》一书可以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探索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没有复杂的公式,也没有烦琐的计算,作者用简单的语言阐明了复杂的科学原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本书内容涵盖了力、光、热、电、磁、物质属性等领域的基本科学概念。

本书是一本青少年科普读物,尤其适合中学生阅读使用,也可供中学教师准备教学案例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克里斯•伍德福德(Chris Woodford),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专注科普领域写作二十多年。运营人气教育网站Explain that Stuff(网站主要介绍日常科学),撰写、主编、参编过的图书被译为近20种语言,销量超过四百万册,获奖或入围图书推荐名单超过40次。


购书链接

▲长按识别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内容节选:

第8章

不可思议的玻璃(节选)


煮沸的沙滩


这里有个制作玻璃的简单方法。你带着提桶和铲子飞快跑去海滩,然后挖一些沙子,再生个熊熊大火。把沙子煮成“汤”,然后快速冷却,变——你就会得到玻璃了。你还需要再添加一些成分来精炼以提高质量(比如钠和碳酸钙之类的东西,能使制作过程变得更简单,接着再轻轻拌和一点硒、铁或铜等金属,能让玻璃变成好看的粉红或绿蓝色)。实质上,这就是玻璃制作过程的全貌:将沙子煮沸,冷却后使用。1945年7月16日,当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和同事们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时,就曾试验过这个方法,并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们极高的烹饪技术,使得炸弹塔正下方一个直径0.75千米的沙圈,立刻变成了具有放射性的绿玻璃。


现在如果你把冰加热变成水,然后再冷却,撇开过程中损失的水蒸气不谈,所得到的差不多还是一开始的东西:冰。沙子却不一样。如果你把沙子加热成液体,然后再冷却,并不会得到原来的那个固体。沸腾之后,固体中的原子开始四处分散并微微振动:你可以倒出融化了的沙子,吹制成型,或者倒进模具里制作出一片片玻璃。但冷却后的原子,并不会像我们在一般固体中所见的,安静地井然有序排列。相反,我们会看到一种杂乱无序的特别结构,介于液体的混乱与固体的有序之间。我们称其为非晶固体,或者有时叫做半固体。你常常会在书里读到玻璃是一种尚未凝固的液体(这种说法有点误导,稍后说明原因)。


卡在中间状态




如果用人群来比喻,就比较容易理解玻璃的状态——人山人海。想象有几百名上班族在高峰时飞奔过地铁站的大厅。把人当成原子的话,这就是气体的状态。现在想象一群观众挤满了剧院的入口大厅。他们相互靠得更近,摩肩接踵地走到售票口、寄存处或水吧,纵使移动缓慢又有点迟钝,却依旧能自由移动。这就是拟人化的液体状态。如果把人群紧密排成行列,像士兵的纵列队一样,结果就是固体的状态。他们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稍稍移动,但因为无比拥挤,任何人都不可能单独逃脱,也不能使整体结构大幅改变。


那么,什么是非晶固体?假设你在凌晨四点命令一整营的士兵起床,而且只给他们一分钟时间准备。到处充满了呼叫声与快动作,有穿了一半的制服和醒了四分之一的睡脸,然后你在60秒的时候喊出“停!”,迫使每个人立刻停下动作。结果就会看见一堆人停止在有序与混乱的中间地带:有几个已经准备就绪;还有许多人冲往大致正确的方向。这时候的状态看起来比较像固体,而不是液体,但是离固体整齐、晶化的排列还很远,你必须给士兵更多时间才能得到固体那样的状态。这就是非晶固体的形态:还没准备好的固体。玻璃绝非唯一的非晶固体物质。比如,你非常快速地让水降温,就可以做成非晶态冰。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到非晶固体,但在浩瀚的宇宙里,它却以宇宙霜的形式普遍存在:彗星绝大部分由它组成。


玻璃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尽管这个形容是正确的,并不代表它仍处于转变成固体的过程中,或者最终会完全固体化:玻璃的固体程度只能到中间这个状态。另外,形容玻璃是半固体,就像是以超慢动作流动的液体,也是不正确的说法。儿童科普书里有个老生常谈的说法,认为古老的玻璃窗的下面比上面厚,是因为半固体态的玻璃正非常慢地往下流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专家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玻璃以传统制法(吹制成型)制作,造成有些地方比其他部分厚,而一般镶嵌时都把最厚的部分放置在底部。


典型的固体(1) 有规律的内在结构。我们称它为晶化结构或晶体结构,尽管像金属这样的固体,跟你在商店里看到的闪烁的石英毫不相同。玻璃(2) 的结构比较混乱且为非晶形,没有任何明显的模式或秩序。


为什么玻璃会碎裂?


玻璃是再戏剧化不过的东西。“看我!看我!”它叫嚣着,但是一遇到麻烦,它就出现裂纹、碎成片,粉碎成一地的玻璃块。大部分的固体不会如此,或者不会变成类似的结果。用拳头拍击桌面,整个书桌并不会在你手下碎裂。倒车撞到墙壁,你顶多有一两处擦伤或保险杆凹陷,但绝不会置身于一堆尘土中。那么,玻璃有什么不一样呢?


正如我们在前一章学到的,归根究底差别都在“内部的秘密”里。金属是紧密堆积的晶化固体,其中的原子可以勉强地缓慢移动。你可以敲打金属,把成排成列的原子击打到新的位置,来使金属塑形。由于金属的原子可以移动,金属就能迅速吸收你的铁锤敲击所供应的能量。但是,玻璃是有空隙的非晶结构,原子并不是紧密堆积在一起,而是不受约束地、杂乱地连接在一起。射出一颗子弹穿过玻璃,由于玻璃中的原子无法迅速顺利地重新排列,也没法吸收或耗散子弹的能量,结果就导致了整个结构的瓦解。即使是最轻微的应力,也能让玻璃裂开。


“防弹玻璃”这个词并不准确:没有这种东西。挂着这个名字销售的东西,既不防弹,也不是玻璃。更准确的说法是抗弹,由玻璃和塑料组成的一种层压板(多层键结)制成。对着这种抗弹层压板开枪,子弹的能量会被分散,由夹层吸收,所以能量能够迅速耗散。其中的塑料能防止玻璃碎裂,协助吸收子弹的能量,所以即使子弹能穿透玻璃,但是它的速度会变慢,从而避免危及性命。


为什么你可以看穿玻璃窗?


在便宜的替代品“塑料”出现之前的几千年里,玻璃一直是“透视”的终极选择。确实如此,除了水和几样天然物质(想想蜻蜓的翅膀),玻璃仍是仅有的几种透明物质之一。玻璃的透明性显然归结于光能穿透玻璃这项事实,但为什么光无法穿透其他固体呢,例如金属?


厚度并不是症结所在:薄纸张是半透明的(可让光穿过,但在过程中会使光分散、重新排列,所以你无法真正看清楚那里的东西),而不是透明的(让光穿过,因此你可清楚看见另一边的东西)。如果你把非常薄的描图纸贴近放在某个东西旁边,那么纸看起来是透明的;但如果隔着一些距离,它就是半透明的,因为描图纸会让一部分的光反射(以一个精确的角度使光线回弹),一部分的光透射,还有一部分的光散射(以任意角度把光投射出去,让光无法准确透射)。铝箔纸的厚度不到0.2毫米,比大多数纸张更薄,但你肯定无法看穿它。


物质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取决于当光试图穿过物质的过程中,物质对光所造成的影响。金属会迅速吸收入射光的粒子(称为光子),同时往往还吸收了其他类似的东西,包括X射线(第10章将详细介绍光这个主题)。金属的原子环绕在一片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那些自由电子能轻易吸收光的光子,然后再次将它们放出去,就像接球一样有效地抓住光子,再把它们抛回原来的地方。闪亮的金属如铝和银,可以抓住各种光子(所有颜色的光),再把它们扔出去,因此是制作镜子的好材料。有色金属如铜或金,可以吸收一些光子,同时反射或透射其他光子(铜会反射任何入射光中的红光光子,但可以吸收从黄和绿到蓝和蓝紫光谱中的光子)。


玻璃有何不同呢?答案还是在“内部的秘密”里。在玻璃中,为了把那些奇怪的非晶结构原子结合在一起,所有的电子都处于忙碌状态,因此需要更多能量来激发这些电子。这表示玻璃无法像金属一样,抓住可见光中微弱的光子,所以那些普通光子就直接从一块玻璃的一边钻入,再从另一边钻出。玻璃中的原子甚至几乎没注意到它们。然而,如果我们使用紫外线,它的光子的能量比可见光中那些光子的能量高,也更容易被玻璃吸收。这就是为什么玻璃在纯紫外线下一般看起来是不透明的。添加金属原子来为玻璃上色,两全其美:光可以穿透,内部的金属原子则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光的颜色。


当阳光照射在铜(1)上时,会激发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被激发的原子变得不稳定,再次将光反射出来,不过反射出来的光比较红,这就是铜看起来带着特征红褐色的原因。玻璃的情况不同(2)。当普通光照射玻璃时,并没有足够的能量激发原子。光只会通过玻璃,然后以几乎没有改变的状态在另一边出现(尽管它的路径会发生一些偏折)。


目录:
第1章稳固的基础 001
像房子一样安全?/002
建筑物承受多大的负荷?/003
为什么建筑物不会陷进地里?/005
力从哪里来?/006
日常生活中的力又有何不同?/009

第2章楼上楼下 012
评估能量/013
能量到底是什么?/014
什么是功率?/016
能量的成本/018
能量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019
为什么会痛?/020
楼上楼下——在你自己家里/021

第3章超级英雄 023
人体机械/024
凭什么相信杠杆?/024
轮子这东西/025
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力?/027
斜面/027
真实的工具是怎样工作的?/030

第4章自行车之美 033
自行车是轮子/034
自行车是杠杆/036
自行车是齿轮/037
看,没有作弊!/039
为什么骑自行车这么累?/040
能源危机?/042

第5章疯狂的汽车 045
汽车棒在哪里?/046
汽车糟在哪里?/047
比汽油更好?/049
我们的电动未来?/050
完美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052

第6章黏手黏脚 054
为什么一样东西会粘在另一样东西上?/055
永久黏附/056
暂时黏附/060
滑移/061

第7章物质内部的秘密 064
生命的乐高积木/065
我们如何知道原子的存在?/067
是什么让不同物质如此不同?/072

第8章不可思议的玻璃 076
煮沸的沙滩/077
为什么玻璃会碎裂?/079
为什么玻璃那么重?/080
为什么你可以看穿玻璃窗?/081
更好的玻璃/082
似见非见/084

第9章松弛的沙发,嘎吱作响的木地板 087
下垂/088
塑性还是弹性?/089
超过极限/090
突然断裂/092
嘎吱作响/093
磨损与褪色/095
生锈与腐烂/096

第10章光之喜悦 099
何为光?/101
你看不见的光/102
所有的光都是电/103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光?/103
是什么让你家如此光亮?/104

第11章无线电 111
光总是对的/113
无线电时代/115
无线电的原理究竟是什么?/116
太空中的镜子/118
为什么要用无线电波?/119
神速,光速/120

第12章凭数字而活 122
数字差异/123
机械法则/124
模拟计算机时代/125
数字有何迷人之处?/129
数字困境/131

第13章冷热无常 135
牢不可破的定律/136
内部的热/137
生活在定律里/138
寒冬的家里可以留住多少热能?/139
获得温暖/139
变得凉爽/141
温度升高与降低/142
热的取巧术/144

第14章食物里程 149
食物与燃料/150
计算卡路里/152
肥或瘦?/154
太多烹饪?/156
料理的科学/157

第15章流来流去的东西 161
如何避免家里遍布灰尘?/162
在家中应用紊流/166
为何不要搅拌你的茶?/167
混合/169
跟着水流走/170
流体很重要/172

第16章水,水 173
为什么我们喜欢水?/174
热水/176
水的运动/178
马桶小妙招/181
泡澡还是淋浴?/182

第17章污点游戏 185
什么是脏,以及脏为什么是个问题?/186
用肥皂和清洁剂去污/187
为什么衣服洗一洗就会变干净?/188
干衣的科学/190
更干净的未来?/192

第18章人靠衣装 195
保持温暖/196
保持干爽/200
穿得好穿得巧/202

注释与参考数据207

延伸阅读229
网站/229
书籍/229

致谢232

购书链接

▲长按识别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周末读书系列:

诺奖得主小柴昌俊《幽灵粒子:透视未知的宇宙》| 周末读书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错误?| 周末读书《连续介质电动力学》 | 周末读书
惊艳一击:数理史上的绝妙证明 | 周末读书
冥王星沉浮记 | 周末读书
费曼先生之幸运数字 | 周末读书
欲往从之梁父艰 ——读《捕捉引力波背后的故事》| 周末读书
广义相对论 | 周末读书
天文的故事 | 周末读书
从夸克到宇宙:理论物理的世界 | 周末读书软凝聚态物理学•软物质前沿科学丛书 | 周末读书
少年能学会相对论吗?当然!| 周末读书





《物理》在淘宝店和微店上线,扫码即可购买过刊和现刊。

  
▼往期精彩回顾▼

1.不变变分问题

2.宇宙磁场
3.拍照时为什么尽量别穿条纹的衣服?摩尔纹大揭秘!
4.轨道电子学向前一步:自旋与轨道态的捆绑被打破
5.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的纳米磁成像及凝聚态物理应用(上)
6.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的纳米磁成像及凝聚态物理应用(下)
7.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8.走近天文之四:太阳系——熟悉又陌生的家园
9.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10.杨振宁:理论物理的工作是“猜”,而数学讲究的是“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