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条路,让乡村教育公平的理想早日照进现实

2018-01-27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微信号:cseedu(←长按复制)

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本文共1417字,阅读约需2分钟





王兵,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广西平果第三高级中学教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举措,尤其是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其内容包括: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等等。该计划的出台将有利于城乡共享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但要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进一步细化、创新,构筑公平模式 ,铸就教育公平。


下得去——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为了激励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先后采取了“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一系列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缓解了部分农村教师紧缺的局面。


但目前农村师资短缺没有根本扭转,还需进一步做好增量,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到农村任教。这必须打开上升渠道,一部分优秀学子不愿意参加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担心下得去,上不来。有的去农村从教后在报考上一级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时,因为原单位不愿意“放人”导致无法上升。这样原本有意向参加“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的“后来者”都会慎重考虑。


其实,只要构成完善进出补充体系,保持总量不变是可以做到的。每年补充一批新人,每年(工作一定年限者)分步骤、鼓励报考上升一批。这样形成示范效应,让“后来者”看到上升的希望,可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事农村教育。


留得住——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留得住教师的重要条件,在乡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生活状况、医疗条件、子女学习、自身发展等都与城市学校教师相差较远。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环境差,老师待遇低,一人管一个学校,全能教学。年轻人,熬得住得少之又少,年年招教、年年流失。


提高待遇,只是留住乡村教师的一个方面,根本上仍需更大的政策倾斜,解决乡村教育的校舍改建,消除乡村学校的危房,增加公共基础投入,加大对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教师课余有精神消遣的地方,留住优秀人才不仅仅满足其物质需要,也要从精神层面加以考虑,让农村教师有更多的娱乐、休闲活动,这样不仅留着教师的“人”,更留住了教师的 “心”。


教得好——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现在主要选拔农村教师方式是考试。报名者通过考试,笔试、面试、体检等合格即可成为一名农村教师,只是具备优秀教师的条件而已。教书和考试是两码事,一个会考试的人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教师,能否优秀关键在于培养。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体现在理论上。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参加规范化培训。比如:到农村学校任教,必须到名校全程跟班学校1到3年,期间费用由当地财政负担。这样农村教师到校后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减少自己的无效摸索。教育需要经验,需要积累的行业。没经验去教学,农村孩子自然成为试验品,这样更是谈不上教育公平。


扎得根——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投身农村教育须有一腔热忱,但不能只靠热爱支撑,还需要当地政府做好后期保障。实际上,受城乡发展不平衡、工作条件艰苦、个人发展空间受限制等因素影响,在生活上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年轻农村教师找对象就很困难。各级政府和共青团要创造条件,让农村年轻教师有更多接触异性对象的机会,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让他们有机会在农村安家落户,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扎根农村,扎根教育。



全面落实教育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启公平模式,铸就教育公平,让教育公平的理想早日照进现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