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秋的北方,为何又热又霾?

林方舟 千篇一绿 2023-12-31

1. 点击↑↑蓝字进入“千篇一绿”主页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和小千失联了?赶紧设为星标


2023年11月1日早晨,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公园,市民戴着口罩在雾霾中晨练。(视觉中国/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还不稳固,总体上来说,目前还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一般来说,10月中下旬已进入冷空气活跃期,但2023年冷空气明显偏弱,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情况罕见。


南方周末记者  |  林方舟 

fz_lin@qq.com

责任编辑 | 汪韬

nfzmgreen@126.com


2023年华北的秋天,有点热,还有点霾。11月3日,随着冷空气到来,扩散条件逐步转好,污染自北向南逐渐清除。夏季连续多日破40℃高温,10月底,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气温再次罕见趋暖,河南省郑州市11月1日、2日最高气温甚至分别达30℃和29℃。11月初的北京,中午大街上仍然不乏穿着短袖、短裤的人。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又陷雾霾。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统计,截至10月30日,该区域已有2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这两天华北地区出现的污染过程再次提醒我们,中国要根本性改善空气污染,路还很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11月1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2023年度会议上称。不仅受气象条件影响,空气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在上述会议中表示,在人为源排放的污染物降低的情况下,气候变暖也会加剧空气污染,如森林野火带来烟尘、近地面臭氧污染加剧生成等,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是未来的挑战和重点。



01

整体良好,重点区域表现一般


10月下旬开始,北方霾情开始扩散。

“我昨天很晚才从河北回来,有些城市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有的地区比北京空气污染更重。”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在会上说。

据监测数据,11月2日17时,北京实时PM2.5浓度为73μg/m³,为“良”级别,而河北省邢台市、保定市、邯郸市、石家庄市突破200μg/m³,达“重度污染”。


2023年10月22—29日全国PM2.5浓度逐日变化情况(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图

2013-2017年、2017-2020年,我国分别实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自2013年以来,PM2.5年均浓度整体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达标城市数量也在增加。

2023年10月,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大气中国202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2022年,全国达标城市比例由70.2%增长至74.6%;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虽然全国整体表现良好,但是重点区域表现一般。

PM2.5浓度长三角地区同比持平;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与汾渭平原均同比升高,增幅分别为2.3%和9.5%。168个重点城市中,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城市数量,由2021年的24个增至50个。


02

冷空气活动偏弱


气象条件是此轮污染天气的外因。李培表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还不稳固,总体上来说,目前还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团队分析,10月2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冷空气活动偏弱,地面气温、低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常年均偏高,易形成区域性污染。

据中国气象局科普,秋冬季节更易发生雾、霾,与静稳天气有关。静稳天气中的“静”,指水平方向上的风速较小,“稳”指垂直方向上的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低层大气和中层大气相互间垂直交换少。

静稳天气形成与地形、环流等因素有关。山地、丘陵、盆地等特殊地形会阻碍空气的流通,京津冀地区受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形”地形影响,污染物容易在太行山和燕山前累积。

在环流因素下,大气层结若存在逆温(下层冷上层暖),导致较重的空气在下层,较轻的空气在上层,大气结构稳定,垂直扩散。

空气质量不只是受短期的气象条件影响,也与长期气候变化相关。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一般来说,10月中下旬已进入冷空气活跃期,但2023年冷空气明显偏弱,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情况罕见。

“2023年,加拿大的森林大火对纽约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纽约人可能已经忘记了空气污染为何物的时候,山火提醒他们,气候变化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朱彤在会上表示,除野火的案例以外,未来气候变化还将带来更频繁的极端高温、干旱、沙尘天气等极端气候事件,所带来的危害也将成倍增加。

2023年6月,受加拿大山火扩散的烟尘影响,多伦多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新华社/路透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迟茜元在会上介绍,首先,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均与人为源排放密切相关,从温室气体(如CO₂ 、CH₄、N₂O等)与大气污染物(如SO₂、NOx、PM等)的产生原因看,两者具有高度同源性,大多是由矿物燃烧排放生成,所以当出现空气污染时,可能也代表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其次,PM2.5的很多组分会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能量收支平衡,造成气候变化。

迟茜元称,气溶胶粒子可能也会参与云雨形成过程,进而影响天气系统与气候条件;另一方面,气候变化本身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加剧,比如升温可能会造成臭氧浓度的升高,再如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大气稳定度,影响扩散条件,导致PM2.5浓度的变化。


03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贺克斌表示,2013年以来,“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时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但年度减排幅度在逐渐收窄。这体现出大气污染防治的边际效应,“好干的、利润大的、减排潜力大的都干完了”。

本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过程,内因仍然是人为排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团队解读,机动车、工业炉窑等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焚烧等对局地PM2.5污染贡献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工业企业、重型货车活动水平和秸秆火点数量环比上升,污染排放呈增加趋势。在工业源方面,10月下旬以来,区域工业用电量较10月上中旬增长约5%;在移动源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处于秋冬季以来的高位,较10月上中旬偏高约14%。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找到新的动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要抓手。

“到2030年碳达峰之后,末端治理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要逐渐转到四大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上去。”贺克斌认为,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改善空气质量,减碳是近期的压力,亦是未来的动力。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称“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在会上介绍,从空气污染物和碳排放角度来看,2/3的城市在“十三五”期间都没有实现协同改善;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虽然大部分行业污染物排放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碳排放仍然处于增长态势。

严刚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并不像以前其他污染治理工作那样,有很多国际经验可借鉴,目前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在理论体系方面还缺乏支撑,应强化污染排放表征研究,识别排放同源性和异质性;在调控方面,目标分配、智慧调控、治理技术等方面仍需开展一系列研究;相关政策也需进一步协同等。挑战的另一面也意味着机遇,若积极应对,大气污染治理与碳排放控制可以取得双赢。



校对 | 胡晓 视觉 | 李嘉宇本文首发于2023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

更多阅读 ↓↓


生态环境部总工刘炳江: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
郝吉明院士:经济好是大家的愿望,空气好也是
蓝天归来的北京答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