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公共管理学者对话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办

2022年4月12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中国分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公共管理学者对话”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本期邀请了来自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Susan C. Herring教授作为主讲人,同时邀请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刘晓钟教授作为讨论嘉宾。本期活动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吴逊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蒋卓人共同主持,纽约城市大学陆毅教授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分别致辞。


Susan C. Herring 教授是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信息科学教授、语言学兼任教授,同时是计算机中介交流中心(Center for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负责人。在过去的30年里,她的研究聚焦于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交流中的结构、互动和社会现象。她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多模态计算机中介交流,包括由远程机器人和图形符号(如表情符号和贴纸)介导的沟通。目前,她正在研究增强现实视频滤镜的使用。


在这次交流活动中,Susan做了主题为《Face Filters in Video-Mediated Communication:  Authenticity, (Dis)trust, and Social Interaction》的分享。基于增强现实的面部滤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愈加广泛,Susan对不同形式的面部滤镜使用从“self—other”以及“apparentlynatural—clearlyartificial”两个维度进行了总结。Susan表示,依托于强大的AI技术,诸如DeepFake等应用可以制作出具有欺骗性的图片或视频等,这些技术的滥用,尤其是在公共事务中的使用,会对社会信任等带来系列危害,无疑成为社会治理与公共管理中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接下来,Susan从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面部滤镜为研究点切入,介绍了目前进行中的科研项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发现等。该研究从世界各地(目前包括中国、印度、韩国、西班牙)选取调研对象并针对其关于面部滤镜使用进行系列问题的半结构化采访调研。Susan在分享中,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实际的案例,讨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样本人群对面部滤镜使用的偏好、习惯与态度,并分享了许多有趣的发现。研究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他们会使用面部滤镜,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美颜滤镜在亚洲的使用比在西方更多。部分受访者表示,使用滤镜的类似使用化妆品,在线上交流的时候,一键滤镜比使用化妆品要轻松的多;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使用面部滤镜是为了寻求符合“societalstandard”。对于使用面部滤镜的自我认知感受,不同区域的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亚洲国家的受访者通常会认为其带来了更积极的影响;而美国的受访者则部分认为积极,部分认为既不消极也不积极。此外,研究调研了受访者认为最适合使用滤镜的情形,绝大多数认为在与朋友或家人交流时等非正式的场合使用滤镜是合适的,部分受访者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因为“it’s like using makeup or dressing up well”。此外,该研究也尝试探究公众对滤镜的广泛使用是否对交流的真实性与彼此之间的信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使用面部滤镜不会感受到更真实的自我;不过,受访者表示对在交流中使用滤镜的人表示理解,通常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最后,Susan对当前研究做了总结,并提出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应关注到面部滤镜使用的潜在问题,对其该技术的使用作出相应的教育和规制。


在资深专家讨论环节,刘晓钟教授提出,今天的讨论主题联系到人工智能的可信性等等一系列有趣的话题,并对关于该种技术在未来是否会形成依赖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在提问环节,陆毅教授对关于是否存在公共部门利用AI技术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案例进行提问,并对人工智能中介交流(AI-Mediated Communication, AI-MC)对公共部门可信度的影响展开了讨论。此外,线上参加的同学也针对AI-MC与传统计算机辅助交流的区别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与Susan及其团队的学者进行讨论交流。


本次中美公共管理学者对话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