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采访| 张蔚文教授接受央视新闻频道《走进县城看发展》采访:桓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借鉴意义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9月9日,《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山东桓台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第七次获邀,在节目中发表对桓台发展经验的总结点评。


桓台地处鲁中平原,东邻胶东经济圈,南有济青高铁淄博北站,交通高效便捷。桓台县域总面积是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9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近十年,桓台整治水系环境,为市民打造河湖连通、水清草美的生态环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关爱“一老一小”群体,搭建幸福美好生活;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通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条,如今,桓台正以数字赋能推动粮食绿色高效生产。


桓台县通过整治修复行动,勾画出了“水系环城、城在水中”的良好生态环境,还以数字赋能推动粮食绿色生产,实现提质增效;与此同时,桓台重视高品质民生建设,坚守为民初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将桓台发展的借鉴意义总结为以下三个“聚力”:


第一,聚力高质量发展,生态红利创造经济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使得桓台境内的马踏湖遭到严重污染,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痛定思痛,桓台投入巨额资金和十年时间,对马踏湖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为市民打造河湖连通、水清草美的生态环境。生态红利进一步释放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草苇编制作等特色手工艺,得以借由马踏湖的生态品牌远销国内外,生态旅游等产业也直接为当地群众增收;另一方面,一系列治理修复工程客观上也倒逼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淘汰关停,带动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走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桓台的经验告诉我们,守住绿水青山,才能盼来金山银山。


第二,聚力强村富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桓台县是山东省的粮食大县。近年来,桓台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大力建设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区,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实现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更是贯穿了桓台县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事业的方方面面。桓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实施富农工程。比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选育优良品种,并推荐给农户种植;延伸打造从粮食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并建立完善的农业服务平台,推动村企深度融合发展;再比如,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提升农业人才引育效率等。业兴村美农民富,通过技术创新,将农业发展的更多收益留在农村,让农业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是桓台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三,聚力民生福祉,增强县城品质能级。桓台近年来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以“老有所养”和“幼有所育”为抓手,搭建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这“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是以桓台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对于县城发展来说,除了聚产业、增设施、塑人文、美环境,更要切实聚焦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在增强县城品质能级上跨越攀升,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