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地资源管理科学: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议程”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顺利举办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服务并推动政府管理土地资源的效率和秩序,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5月14日上午,“土地资源管理科学: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议程”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土地科学》期刊提供学术支持。


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浙江省政府参事盛乐山,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主席、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名豪出席论坛并致辞。


何莲珍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高校作为我国原始创新的主渠道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高质量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发展,共议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范式转变,提出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议程,正是举办本次论坛的要旨所在。

何莲珍 致辞


盛乐山教授肯定了本次论坛召开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是当前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关工作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技术驱动和价值驱动作用下,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正在转型发展。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事业和学科建设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更有益的借鉴。

盛乐山 致辞


郁建兴教授结合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视角指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在内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冲击和转型,无论是问题场域还是治理场域都发生着和以往公共管理研究不同的变化。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形成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议程的初步共识。

郁建兴 致辞


欧名豪教授回顾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学科建设中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即如何更好的融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通过与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它二级学科的交流与互鉴来创新学科理论与方法,以及如何回应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统一治理改革提出的学科新需求等。

欧名豪 致辞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主持。

主持人 杨国富


会议包括两场专家主旨发言和两场圆桌讨论。主旨发言阶段分别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艳妹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法制办原副主任甘藏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以及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郧文聚研究员(线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次芳教授围绕新时代土地资源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先后作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


甘藏春副主任的发言主题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他提出,面对新时代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需更进一步拓展并深化现有的研究领域,重视以基础理论发展和问题导向来支撑。土地管理研究必须从土地区别于其他对象的本质属性出发找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讨论设立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不断加强学科群建设,才能真正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

甘藏春做主旨发言


曲福田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地位与方向”。他指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及数字变革三大语境,土地资源的空间、生态、安全、治理等属性认知的日趋觉醒,增强了学科创新发展的迫切性,也改变着学科知识的逻辑起点。要找准核心科学问题,凝炼研究范式,以效率,公平及可持续性的价值标准,以土地利用为主线,寻求学科的理论基石、内在逻辑及研究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知识体系。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注意在交叉融合中壮大学科,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学科。

曲福田做主旨发言


刘守英教授作题为“新发展阶段与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新发展阶段以问题导向、时代导向、需求导向来推动学科建设,是学科焕发生机的重要路径。重视中国土地制度的独特性,在中国语境中守正创新来形成中国土地经济和制度的理论体系。土地经济学研究要注重接续的问题,转型不是转轨。未来土地经济研究要回归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土地经济研究的主线。

刘守英做主旨发言


郧文聚研究员从土地资源安全的视角为引,提出必须发展土地系统科学,在更宽、更高的视野上审视土地。土地资源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要素,以自然资源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从科学原理、工程技术、规划编制、制度设计出发,完善和坚持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安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探索国土综合整治与立体复合开发,引导实现国土数治与精明用地。这些都需要系统科学和学科交叉作为支撑,而这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则。

郧文聚做主旨发言(线上)


孙施文教授的主旨发言主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他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报告了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的建设成果。国土空间规划是以“国土空间使用”为对象,需要在组织管控空间使用行为的语境下讨论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孙教授从知识体系建构、知识领域划分、知识单元组织、知识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列举了要重点关注的知识领域。

孙施文做主旨发言


吴次芳教授作题为“简论土地研究的‘三个转向’”的主旨发言,提出了未来土地科学研究的三个转向:一是从土地作为要素转向土地作为本身,聚焦土地作为自然历史综合体的物质实体属性;二是从土地资本逻辑转向土地生命社区,关注人类与土地作为人类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三是从土地作为劳动对象转向对地球环境的响应,重视土地作为生态系统关键枢纽的环境变化响应功能与作用机制。他表示,在生态文明时代,土地科学研究应当回归土地自然属性的本体。

吴次芳做主旨发言


随后,会议进行了两场圆桌讨论。第一阶段由浙江大学吴宇哲教授主持,以“守正”为主题展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朱道林

林坚

卢新海

谭术魁

胡守庚

柯新利

吴宇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朱道林教授表示,土地资源管理要实现一级学科跨越,就要充分认识到其作为交叉学科的属性,因此要注重理论研究,从学科角度出发,明确基本理论。

林坚教授认为,一要明确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含义,即土地、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中的人的关系,才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二要回归土地科学与其他学科本质的差别,立足学科本身的独特性,学科才能有长远发展。

卢新海教授认为,土地管理学科吸收了公共管理学科的营养,并打开了与政府、社会等连接的大门。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有以下两点:一是明确如何更好地建设在公共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二是明确土地资源管理的“独门暗器”,学术共同体应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边界的构建、核心优势的建立等贡献力量。

谭术魁教授提出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四个范式,并建议学者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思考比较现实的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到底研究什么,通过已有的积淀也致力于推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发展。

胡守庚教授结合“守正”主题谈了四个“观”,一是围绕学科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更加注重安全观;二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从目标导向上可以更加注重系统观;三是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时空观;四是发展特色上可以更加注重全球观。他还指出传播好本学科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土地资源管理学者应有的责任。

柯新利教授指出,当前参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和实务工作的有地理、经济、信息、规划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土地资源管理在学科分界上缺少自己的阵地。他认为土管学科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其交叉学科的特征,更好地促进学科融合。只有将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规划科学、信息科学真正地整合起来回答现在面临的重大的科学问题,才能建设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


圆桌讨论


第二阶段由浙江大学岳文泽教授主持,以“创新”为主题展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国地科技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张凤荣

王占岐

吴克宁

张祚

张鸿辉

岳文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凤荣教授认为,各位学者的“谋事”之衷,大为家国情怀,小为学生和学科发展,但学科发展也需要静下心“打坐”“冥想”,才能有理论知识创新。

王占岐教授提出,要以土地资源管理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要努力保持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专业特色。学科创新和发展要呼应时代的需求,与时代相结合,还要关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与衍生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边界。

吴克宁教授表示,要认真梳理学科发展历史,厘清专业内涵和外延,思考二级学科划分的思路和面临的困难。

张祚教授提出,新时代中国土地科学会迎来黄金年代,但机遇之下也有焦虑和挑战,即学科的归一性和属性。在公共管理大类“2+N”的格局下,一要思考如何找准定位、找回自信心,二要思考土地管理科学发展本地化路径。

张鸿辉教授站在企业界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二是文科和理科相融合,三是加强产学研相融合。


最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汇总嘉宾观点后总结了本次论坛的四个方面共识:一是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土地资源系统观、整体观和空间观未成熟,相应知识体系要进行相应创新;面向新时代的土地正义价值观内涵还需要进行讨论形成新的理解;土地关联下的体制性的、结构性的以及在利益分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要求土地资源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进一步推动改革。二是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愿景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形成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和话语体系。三是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议题:土地的本体系统性、复杂性、空间性对管理的影响;土地资源管理或者治理所需要秉持的价值观;土地资源管理或者治理目标建立的秩序。四是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未来的推进机制,主要有守正创新、开放理论体系的形成、研究方法的创新、学术共同体交流机制等四个方面。

谭荣作总结发言


注:本次论坛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中国网、中国蓝TV等媒体的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