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书生||曾维和: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曾维和教授的科研育人之路




书生简介


曾维和管理学博士,教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从事政治学和社会学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改革和基层治理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与采纳10余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获评“互联网+”竞赛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课程教学,木铎之心作春泥


深耕教学,用心经营每一堂课。《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是曾老师给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课程内容根据每年新的政策文本和社会热点进行动态调整。与单一的精神宣讲、政策解读不同,他的这门课更讲究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一步是研读政府报告,找寻其中的热点词、高频词,通过合适的政策工具运用,帮助学生精准把握社会热点;第二步是调研实践,小组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或与对政府领导、社会组织、高校专家和普通市民深度访谈。“这是一个艰苦却充满机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真知’”。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曾老师通常会根据学生们的调研主题,如智慧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建设、城市雾霾治理问题等,邀请相关学院的专家老师共同进行指导,从多个角度给予评价并提出提升方向。凭借极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这门课获得《光明日报》、人民网等报道,被校教发中心遴选为青年教师课堂观摩示范教师,获评校“教学十佳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体系化教学设计,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社区服务实践》获批首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门课程以“三拓能力训练”为载体,即以科研报告写作拓展竞赛能力训练,以体验教学拓展服务能力训练,以项目服务拓展创业能力训练,形成了“理论—实践—竞赛—服务”四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以实地考察、实验模拟、实战服务为核心的“三实社区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与30余个社区签订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建设“三实社区课堂”教学示范点,获得了社区和学生广泛好评,开启了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全程参与社区服务,培育创新创业技能的新模式。




团队培养,奋楫笃行成炬阳


2010年,曾老师博士刚毕业,担任班主任时组建了“云趣创新团队”,旨在通过开展“云风暴论坛”,培养文科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之后发展为“云团队”,这一草根团队,一坚持就是十年。“让追求完美成为一种习惯”凝练为为团队的核心理念。

团队学生回忆,“大学四年,用‘吃饭时迟到,睡觉时早退’形容云团队一点儿也不为过”,曾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更是牺牲了太多太多自己的科研时间甚至节假日,悉心指导团队备战“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带领团队成员们在沉心静气打磨作品,每周的“例会”讨论至深夜基本是全队的共识。“那阵子是最累最辛苦的,现在想来也是最幸福的,作为云团队的队员如果没有一段为科研奋不顾身的日子,那将是本科阶段最大的遗憾。“我们当时每个人每周基本上都写了有一万字,但是跟一起讨论过后,可能有效的只剩下不到两千字,我们从最初的挫败感一步一步走来,但曾老师对我们从来没有过一丝的不耐烦,总是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追求完美”。

在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中,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几乎成了历届云团队核心队员的“标配”,全校唯一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连续两年都出自这个草根文科生团队。这些年来,云团队成员推免或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有20余人,在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节能减排竞赛全国二等奖等教育部A类竞赛奖项省级及以上竞赛奖超50余项,曾老师也多次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实践,时光作渡求致远


走向社会,实践调研,是“曾门弟子”的必修课。周末、寒暑假,无一例外都是在调研中度过。最初,“小鲜肉”们没经验,脸皮薄,遇到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不敢上前。团队学生回忆,“有一次,到了与某环保部门约好的访谈时间,本由曾老师带队,但因临时有会,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冲锋陷阵’,这期间不断地发信求助,‘曾老师,门卫不让进’‘曾老师,要怎么跟局长说啊’‘曾老师,如果领导对我们的作品不认可怎么办’……好在,每个问题都收到‘秒回’的解答和鼓励”。走访中有“闭门羹”,也有“意外之喜”,2018年的省气象局开放日,云团队全体出动来到省局开展随机抽样社会调查。没想到,选题被参与调研的环保部门一眼“相中”,对方赞不绝口,不仅积极提供数据资料,还希望有机会也能参与该研究,后来还和队员们成了“网友”。四年来,南京市与气象、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与基层治理创新相关的典型社区都被团队一一“解锁”,“遇到实在进不了门的,就在门口守株待兔,逮到一个问一个”,课题调研样本每次都实现了全覆盖。

带着学生深入调研做研究,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做学问。将教学、团队培养和科研融为一体,从“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到国家一流课程,再到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立项,每一项突破都是深度调研的产物,形成了教学、竞赛、科研相互促进的“实践特色”和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术共同体”。曾老师常说,“科研实践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我们的一点的一点的努力,也是为了使我们居住的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美好!”



此间天涯辞旧色,与尔一道上青云。转眼间,我们都已大学毕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了。感谢本科阶段和曾老师及云团队一起走过的时光!这段时光使我们快速地获得成长,懂得了坚持、责任与担当!


执笔:徐文豪、刘若雪

(2020届、2019届云团队队长,

均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编辑|肖文正

编审|廖令剑

审核|曾维和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关于我们

北纬23°之问: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线选择:从一线出发,和我们一起创造一线历史

志愿填报思维导图: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致考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的十大误区

化溥岭南,润物无声:GUPA专业领学者群像

“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

“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教育

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CCTV《我们的大学》:广州大学

《广州GO》:4分08秒折叠广州

报读GUPA:服务国家,无畏艰辛

选读GUPA:受业师说,传道解惑

GUPA读库:阅尽芳华,指点江山


公达书生

公达书生||谢建社:投身教育,建设社会


谷琶脸谱

谷琶脸谱||抗疫一线:我是广大学子!

谷琶脸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优秀毕业生群像

谷琶脸谱||谢治菊: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谷琶脸谱||谢治菊:从教育帮扶到扶贫育人,一直在跋涉

谷琶脸谱||GUPA里的黔生:行走乡野,遇见不一样的家乡

谷琶脸谱||高校学子直面扶贫干部,扶贫精神涤荡年轻心灵
谷琶脸谱||GUPA师生踊跃参加广州大学第四届环校跑活动
谷琶脸谱||我们的“三下乡”:跨越5448公里的旅途记事谷琶脸谱||“军人一家亲”参加打捞南海老班长口述史活动
谷琶脸谱||GUPA里的“高人”:小谷围的神秘部落
谷琶脸谱||致敬劳动者:“劳动最光荣”海报作品展谷琶脸谱||GUPA2019公管手信创意大赛获奖作品选谷琶脸谱||手绘的青春:“00后”军训手记
谷琶脸谱||最青春:来自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长报告谷琶脸谱||GUPAer: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谷琶脸谱||陈社英:一位国际学者的祖国情怀谷琶脸谱||叶先扬:游走在中美教育之间的文化使者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谷琶脸谱||谢治菊:勤勉致远,向阳而行谷琶脸谱||姚华松:感恩过往,努力以边缘者的角色前行
谷琶脸谱||陈潭:让思想运转起来谷琶脸谱||周贝儿:明白心之所向,为之坚持不懈谷琶脸谱||徐晓钏: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士兵突击”谷琶脸谱||钟金娴:我不想看见自己非常清晰的未来
谷琶脸谱||廖安:2019年度图书馆学习“泡馆达人”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