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教学充满诗意和美,她是北航马晓娜!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1-11

“教学除了专业知识

更需要系统的设计规划

教学本身也可以

充满诗意和美感”

在北航,有这样一位老师

在她的课堂上

同学们总是热情高涨

“舌战群雄”思维碰撞

美中见新,心中有美

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研

寻求教学研究的融合创新

跟小萱一起

走近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马晓娜老师的课堂

解锁美育教学新路径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门创新设计的课堂上,同学们小组协同,分工合作,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背景研究、用户画像、竞品分析、原型设计、测试迭代”一一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中。在最后的结课汇报上,同学们参与其它小组方案的评价、讨论,甚至参与打分。


大家热情满满,“听我来讲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我对你的设计有个疑问”……许多同学第一次参与到别人的设计中,第一次给别人的设计打分,第一次认真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设计策略,第一次在结课汇报中“舌战群雄”,回应质疑。


和学生们一起,向台上介绍设计方案的同学“发难”的,正是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马晓娜。

艺术+科技

探寻数字化创新设计


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马晓娜所在的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面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坚持“厚基础、强核心、重特色”,在科艺融合理念下培养艺术设计拔尖人才,形成了具有重要借鉴推广价值的科艺融合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科技发展、产业融合、社会创新的重大变革,马晓娜始终坚持艺术设计与技术应用深度结合,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数字化创新设计的新需求及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变化。

马晓娜在科研中推进数字创新设计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也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数字化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设计改变社会的价值。她指导学生累计逾百人,各级各类获奖50余项。

“大创”比赛中,她指导学生连续4届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立项、国家级立项。在“2022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及“米兰设计周高校师生作品展”等多项比赛中,她指导学生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在北航创意类最高奖“冯如杯创意大赛”中,马晓娜老师指导学生累计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美育+创新

美中见新,心中有美

为更好地满足美育发展需求,培养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除了专业课程外,马晓娜老师还在沙河校区开设了《创新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课程,基于北航艺术、人文与工学学科优势,融合审美与设计、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推动美育在学生群体中全覆盖,让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也能“美中见新,心中有美”。

课程《创新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非设计学专业学生课程作品,该课程于2020年获批北航第一批精品美育课程

课程《创新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内容结构

实践+研究

在教学中唤起萌新的学术热情

“设计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在强调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对科研祛魅,唤起学生的科研热情,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生学业指导中,做科研、写论文是常态化的学习任务,那么,本科生,特别是一年级本科生的学术热情怎么激发呢?


“设计思维与设计研究异曲同工,实践与研究协同开展,二者的学习都能事半功倍,学生好的设计作品总是伴随着深入的研究。” 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马晓娜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思维路径:鼓励学生从研究入手做设计,在设计作品产出的同时,完成设计研究报告。


在面向设计学大一课程《数字媒体基础》教学中,马晓娜以冯如杯为契机指导学生开展创意设计,2023年两组学生在获得冯如杯创意赛道一等奖、市级大创和国家级大创立项的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并投稿 “第十九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23)”。


马晓娜指导新媒体学院大一学生参加“第十九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23)并发表学术文章

“普适计算、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联合顶级学术会议”上,本科萌新在马晓娜老师的指导下,投稿并做墙报展示2篇,分别是《基于图像认知的听障儿童手语学习沉浸式交互设计》(作者:杨拓拓、石城玮)和《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定制AI交互设计》(作者:王恩阳、谷雨)。马晓娜老师用自己的指导实践充分展示了本科生具备的科研探索、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创新设计的卓越能力。“实践+研究”,教学不是一成不变,萌新也具备出色的学术研究能力,这些成果也将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活动,提升自我,取得更大的收获。

马晓娜指导新媒体学院一年级学生参加“第十九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23)并发表学术文章

教学+科研

在研究中探寻教学的最优解

“参加青教赛的整个过程是一种特别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仅是教学能力上,更延伸到了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以及心态的锤炼。教学除了专业知识,更需要系统的设计规划,教学本身可以充满诗意和美感。

马晓娜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参加北航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均获得一等奖荣誉。她认为,青教赛对青年老师来说是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只有参与到比赛中,才能获得“什么是好课堂”的新体悟,推动教学模式优化。

荣获 2020年、2022年北航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马晓娜老师不断追求在研究中探寻教学的最优解在2021和2022年的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支持下,她着手探究“科艺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双创培养创新模式”及“数字创意设计课程项目式学习实践模式”。

在北航教学四年来,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她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为提升理工专业同学的创意能力,她开设了创新设计思维课程,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此外,她还在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科艺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主要负责创意思维与创新设计课程建设,探索艺术设计拔尖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在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工科背景下高校科艺融合的美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中,马晓娜基于多维融通的美育发展路径,参与构建“科艺融合”的多元创新美育课程体系。

“身为老师,应当始终怀有问题意识。”马晓娜说,自己会始终坚持对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并自觉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出发,不断发现自身教学的提升空间,不断创造新的精彩。


马晓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

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HCI)执行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虚拟现实系统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业·工程·设计》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审专家,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终身学习联盟学术委员。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展示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创意设计等。在CCF A类刊物及国际会议、A&HCI、CSSCI等数据库收录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负责多项数字化融合创新设计项目、数字化创新展示策展人。2020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从美育课堂到教学实践

她不断探寻教学改革优化的新方式

寻求科艺融合背景下

艺术设计人才双创培养新路径

推动美育发展多维融通

她是北航马晓娜

一起为马老师点赞!

 往期推荐 



在北航,听“泉哥”“娅姐”讲“淑芬”!



他在北航教书34年,只为上好这门课!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材料基因”,她是北航李卫平!



“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是北航“武妈妈”!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摄影|张智博

编辑 | 李娅蓉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让教学充满诗意和美,她是北航马晓娜!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