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alk Her演讲 |《自己的人生自己创造》

Susan Kuang SusanKuang 2022-05-02



11月22号,我受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TOP HER的邀请,在北京的菊隐剧场做了一场演讲,我的演讲叫做《自己的人生自己创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演讲音频和演讲文字版。





— 演讲文字版 —


2016年春节,我正在家陪父母看电视,突然收了朋友的一条信息,他问我,Susan,你身边有没有斜杠青年?斜杠青年这个词听着很有意思,于是我好奇地问了一句:斜杠青年是什么?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他发给我好几个链接,然后告诉我说,他其实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网上找了一些英文资料,让我自己看看。 


我正好闲着没事做,于是便点开这些链接读了起来。没想到我越读越兴奋,我心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我正愁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介绍自己呢。斜杠这个概念不仅给了我一个非常恰当的自我定义,还与我关于未来个人发展的很多思考和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趁着这一时的灵感,我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名为《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的文章。文章推出之后,立马被各大平台争相转载,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爆火,接下来一周的时间,授权转载变成了我的主要工作,我每天都会收到上百家公众号的转载申请,后来我统计了一下,这篇文章被一千多个自媒体转载。斜杠青年这个词也随之流行开来。 


我相信很多自认为是斜杠青年的人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总有人问我们要怎么样成为斜杠青年,其实,我们不是因为知道了斜杠青年这个概念,然后再努力成为了斜杠青年的,而是在解了到这个概念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斜杠青年。我也相信,每一个斜杠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我也不例外。那么,我的故事是什么,我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斜杠青年的呢? 那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回到七年前,因为那是我人生发生颠覆性转变的一年。 


那个时候,我还在美国,刚刚完成了MBA的学习,在俄勒冈州政府工作。相比之前紧张的商学院生活,政府的工作生活实在是在太悠闲了。面对突然多出来的那么多闲暇时间,我实在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一个绘画课的招生信息,这个信息瞬间唤醒了我内心那个沉睡了很多年的画家梦。我其实从四岁起就爱上了画画,得过一些奖项,初中的时候我是美术特长生,所以那个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画家,但后来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我不得不选择放弃,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画笔,好好念书成了我当时最重要的人生信条。


虽然在外人看来,我一直都很优秀,拿到了全奖去美国念书,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还全A通过了CFA一级考试,但是我内心特别痛苦和迷茫,因为过去这十年时间我只知道要努力学习,要取得好成绩,但我并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而且激烈的竞争让我过得很压抑。


其实,当时报名这个绘画课的时候,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毕竟已经有十年没有画过画了,但是当我拿起画笔,重新开始画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那么的开心,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快乐了。我特别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投入地在完成一幅作品,等到完成之后,我抬头一看时间,发现居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我完全没有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是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后来我才知道,这种体验有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那就是“心流”。


不过真正改变我的不是这种全情投入的心流体验,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在绘画课上,老师提到了一本叫做The Artist’s Way的书,这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帮助艺术家重新找到自我的艺术疗愈类书籍。老师介绍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买下了这本书,因为我太渴望改变了,我迫切地想找到自己,找回自己的创造力和激情。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的The artists’way 学习小组,大家定期聚在一起学习,完成书中练习。我特别想参加这种小组,于是我在网上开始搜索,但是却失望地发现,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并没有这样的学习小组。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听到了内心的一个声音,它问我:如果没有,为什么不自己去创造? 这个声音让我有点吃惊,说实话,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内向,不太合群,也不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而且我不认为自己有组织和领导能力,因为在学校除了课代表之外,我没有担任过其他的班干部,而且别忘了,我当时是在美国,说的都不是自己的母语。



也许是我内心想要改变的那股力量太过于强大了,它很快打败了内心那个怯懦、不自信的自己。 趁着这股勇气,我说干就干,立马写了一个招募广告,接下来的几天我到处张贴广告,最后居然成功招募了八个人,都是美国人。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小组织,并且带着大家完成了十二期活动。


这件事情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过去,我一直是在以一种被动和消极的态度应对生活,我渴望机会,但是我总期盼着机会能从天而降,每次感到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心想,为什么没有人懂得欣赏我,为什么没有人给我机会。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我意识到,机会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他人给的,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从那以后,我不再期待,也不依赖他人给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要什么,我就会自己去创造。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思维的转变,我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The Artist’s Way小组结束之后,我又有了一个新想法,我想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去听听美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理解,于是我很快创建了我的第二个组织 The Thinker Group, 这是一个关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线下主题论坛。


后来我决定要回国,离开美国之前,我内心又冒出来一个想法,我画了很么长时间的画,积累了不少作品,为什么不办个画展呢,于是我说干就干,自己亲自来策划,最后我以个人画展的方式给自己的美国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特别开心的是,在画展上我居然还卖出了几幅画。


回到北京之后,我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的情况下,在线招募了一个国际团队,把The Thinker Group带来了北京,我们定期举办全英文主题论坛,City Weekend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我们的报道。通过这种方式,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强大的人脉圈,我也从过去那个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社交达人。


后来,我发现自己其实对女性成长更感兴趣,于是,我放弃了The Thinker Group, 和朋友联合创办了一个女性社区——兰溪沙龙,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女性主题活动,当时还做得小有名气。兰溪沙龙一周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场大型的周年庆典,那场活动有近350人参加,当时还有冠名赞助商,派对上还有由会员参与的舞蹈演出和时装走秀。


但是,过于频繁的社交生活让我感到有点身心疲惫,甚至有些空虚,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我不禁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幸福又到底是什么?不过,我并没有期待他人给我答案,而是决定自己去寻找,而我选择的方式则是读书和写作,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自己的公众号,一写就是四年时间。这四年期间,我写了5本个人杂志,还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目前已经分别在大陆、台湾和韩国出版上市。到现在我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还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系统。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喜欢跳舞,但是找遍了北京城都找不到自己满意的舞蹈课,于是我干脆联合一个舞蹈专业出身的朋友自己来开课,创办了QDC学院,教百老汇爵士舞,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设计课程,我们的舞蹈课一开就是三年,期间我还跟着我的合伙人一起去纽约学习爵士舞,明年我还将正式开始芭蕾舞的学习。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人文和社科方面的知识太缺乏了,我渴望深入和系统地学习一下,于是去年我便联合我特别敬佩的一位导师谢田老师,按照我的需求,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套包含70节课的《人文课堂》,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很多重要知识的积累。


这里顺便说一下,上述很多事情都是我在职的时候,在工作之余完成的。正式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能力的积累,我才有能力在两年前正式告别职场生活,开始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斜杠青年这个概念流行起来之后,很多人都渴望成为斜杠青年,不过我觉得斜杠青年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一种结果,一种为自己的人生和梦想主动承担起责任后的结果。如果当初不是因为那一句“如果没有,为什么不自己创造”,我想我现在可能过着单一的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不会知道原来人生还存在着这么多的可能性。


其实,是不是斜杠青年一点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人生留下遗憾。怎么样才能让人生不留遗憾?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每当你内心有一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不要跟自己说,你不行;也不要问自己,你行吗,你能做好吗;而是问自己,你怎么样才能做好?




Susan Kuang个人杂志第5期 | 致成长的这七年



第2身份(公众号:second_identity)

斜杠青年的聚集地|开启属于你的第2身份


知识课程

《人文课堂》两大系列


更多原创文章

“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

最高贵的活法

我的Slash生活

是谁夺走了工作的乐趣

创业者的“谎言”

从此以后,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离职后的一些感悟

2015年度回顾和总结


回复“杂志”,了解Susan的个人杂志

回复“转载”,了解转载规则




Susan Kuang


留美MBA、80后青年作家、独立创业者

著有《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专注理想科学教育与知识的融通

提倡“斜杠式”个人发展策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