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20多岁的你,推荐一本书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两年前写过一篇《给大学生朋友的一份书单》。在留言区,有位朋友推荐了本书:


因为推荐理由写得很走心,我立刻把《被讨厌的勇气》找来看。本来打算一个小时就读完,结果一个星期才搞定——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读过一本中文书。

我总以为我的幡然醒悟、浪子回头是个小几率事件,读《被讨厌的勇气》,我发现并非如此。我的改变其实源自误打误撞获得了「被讨厌的勇气」,这份勇气让我能正确面对自卑、相信自己、愿意改变,最终从一个小混混变成如今这样可以带给他人价值的人。


我希望 20 出头时就能读到这本书。弯路必不可少,不过早点遇到某个人某本书,可能会早一些多么痛的领悟。

以下是我当初读《被讨厌的勇气》中文版的读书笔记,在此分享给你。


1.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阿德勒说:「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这让我想到了 The Meaning of Life 的序言中尼采说: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虽说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但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特别注重人际关系。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强调的「interdependence」——学会与人协作、分享,在奉献与合作中体现生命的价值。




2. 为什么想变成别人?


Tuesdays with Morrie 中老爷子说:想回到过去的人,多是因为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

这种希望回到过去和变成别人的想法总是会蠢蠢欲动,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信号:该做一个 reality check 啦!



3. 情绪是一种反馈机制,本身并无好坏


两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与自己相处,接受和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紧张、愤怒、焦虑、迷茫...... 这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我们不要试图去「控制」他们,把它们当做敌人。

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些情绪的合理存在,它们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承认这些情绪后我们就可以跳出来观察自己它们是从何而来,该如何和他们打交道:如同一个个新老朋友打交道一样。我们的「发怒」也只是沟通表达的一种方式,认识到它并不是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后,我们就没那么气了。





4. 人人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强调了「价值」的概念。是以事业为重还是以家庭为重?是重金钱还是情义?

怎么选都并无好坏,而是你看重哪些价值,你珍视的价值决定了你行动的原则。

你不是没时间读书和学英语,而是相比读书的价值,你在这个时刻更珍视「娱乐」和「社交」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想真正地努力,不愿为改变自我而牺牲当下享受的乐趣。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我们不想改变,实际上是对新生活的不确定。「不改变」会产生「不满」,但是改变会产生「不安」。英文中有个说法 Better the devil you know than the devil you don’t,说的也是许多人的惯性选择。




改变就意味着要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即改变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比如摒弃「如果怎样怎样,我就能...」之类的语言习惯。如果我从 10 年前就开始读英文原著多好!如果我有 XX 的学习条件多好!如果我有时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我也能做好......沉迷于这样的语言习惯中,我们无法改变。

读大学时,我的一位室友借着酒劲对我说:「别看你现在英语学的还行,我要是想学的话肯定比你学的好,我就是不想学。」

有「我要是想学的话肯定比你学的好」的想法和信心,却没有行动,这是活在假设中的典型例子。由于害怕失败,害怕他人的评价,害怕被拒绝,于是开始纠结、拖延,不敢试错,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接受对自我的不满和人生的不顺。同理,人们也会习惯性的给自己贴标签来 justify 不改变的合理性。




我听过一句很励志的话:「你瘦下来,依然丑。」

我们总想着瘦下来,世界就美好了,工作、生活、恋爱的问题都会一下子烟消云散,因此许多人会用各种方式减肥。不过当发现瘦下来后,自己依然不满意改变后的自己,生活依然有很多烦恼,就会有「无解」的痛苦,觉得生无可恋。

如果你对生活不满,那就做点事情去改变它,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需要担心。你要做的就是改变而已。诚实、坚定、向前看。

5. 正确看待自卑感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他本人就是战胜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
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跟高富帅哥哥相比,这让他自惭形秽。再加上他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也是颇多坎坷。好在他最终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的大家。

从小因为家境不富裕,住平房,长得矮、黑,耳朵大嘴唇厚...... 我一直都很自卑。直到大学有一天,我突然明白:都TM是普通人啊!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以为是,想做好一件事就为它付诸努力就好了。

有了这种想法,我突然可以把自卑感 put into persepctive,让它成为我成长的燃料,而不是阻碍。

优越感也是自卑感的补偿。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学,就开始在单词上花功夫。不仅记教科书上的词,还主动背词汇书甚至是字典。花功夫记单词一来是打基本功,二来是从这一点出发让自己体会到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以给我学下去的自信。

记得那时候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英文词,我都会要求自己第一时间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哪位同学比我还快,我就下课后多下点功夫,多做一步预习。刚开始的时候我只知道一个英文词对应的中文意思,逐渐地我开始知道它的常见搭配、近义词——因为我想多做一些准备,在课堂上成为「单词王」!

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用一个个小成就拼成一个个小确幸,主动给自己巴掌,也给自己枣。不要想太多,野蛮生长!




6. 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不是说要做一个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孤狼,而是说别瞎操心,别想太多。而是要先定义「是谁的课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做会更轻松也更自由。

获得幸福的勇气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甘愿平凡的勇气」,说得真好!很庆幸在我一路坎坷的成长中我有了这种勇气。学会与自己相处,弄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课题,不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不期待别人按我期待的样子活——live and let live.


人生不是从生到死一条直线,如同旅行并不是以最快的方式到达目的地,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原点。它的意义在于每一个「此时此刻」的节点,在于 seize the moment。所谓的认真,就是认真过好每一个此时此刻。

认真活,简单爱。那份被讨厌的勇气,就在那一念之间。

7 月晨读报名
和我一起读英文版《被讨厌的勇气》



你可能还想读:

· 如果你也25岁左右

·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 60多岁零基础能学好英语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