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试试冥想吧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前两天读了 Think Like a Monk,最近读完了这本 Why Buddhism is True?

这两本书都是讲我们普通人如何利用佛学的核心思想指导生活,但角度和风格特别不同。Why Buddhism is True 的副标题是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全书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从科学、哲学角度看,冥想确实有效。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开始把冥想当作日常调节工具。以下是我印象深刻的几点读书笔记,也分享给你。
1. 一开始作者先来了个「防杠声明」。
Why Buddhism is True? 中的 Buddhism 指的是和当今心理学和哲学有相同之处的地方。Buddhism 有派别之分,这里指的是一些最基础的核心理念。
这里的 true 指的是:Buddhism's diagnosis of the human predicament is fundamentally correct, and that its prescription is deeply valid and urgently important.
众生皆「苦」,这个苦是 dukkha,本质是不满足。我们每天活在多巴胺驱动的 illusion 中,这种 self-illusion 是保护机制也是我们能活到今天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不过它说到底还是 illusion。冥想(书中多指 mindfulness medication),如同《黑客帝国》的那粒红色药丸,能帮助我们看到现实、感受到真实的情绪,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的看点是用心理学、哲学解释佛教中的冥想体验。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个人体验总结,作者还挺实在,比如提到冥想体验时,他说自己也道行尚浅:
Actually, I shouldn't have written that last sentence with such authority--as if I often watch, with utter detachment, whole trains of thought pull into the station and then leave. My typical experience is more like getting on the train and then, after it's left the station and is picking up speed, realizing I don't want to be on it and jumping off.
2. Your CEO is MIA


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anatta, not-self,「我们」并不存在。这个话题在 Think Like a Monk 中也提到,这里补充了新角度,我把它总结为这样几点:

1) 我们很难体会到「我们」不是「我们」,尤其是在文字层面我们很难聊这件事。对此我们不需要纠结,先这样提醒自己:
... be open to the radical possibilityy that yourself, at the deepest level, is not at all what you've thought of it as being.
2)现代心理学中有类似的结论。Buddhist thought and modern psychology converge on this point: in human life as it's ordinarily lived, there is no one self, no conscious CEO, that runs the show; rather, there seem to be a series of selves that take turns running the show.
我们的许多情感、行为并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那是什么呢?书中给出的可能答案是 mental moduels
情感激活大脑中的特定 modules,它们共同作用产生思绪,让我们做出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Feeling govers thought. 我们能做的是 be mindful,观察情感,隔断 feeling 和 concisouness 的一触即发,而不是试图管理、控制它。
最近卧床休养,有时疼痛难忍烦躁不安,读到这里有感而发:
众生皆苦,这个苦是身体疼痛,心理不满。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主动应用一些策略,一切都更容易消解。但身处苦中,不管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压力大,一切控制意识的尝试都是自不量力。人能超越自己,关键是 detach 的能力——我们不是这副肉身,也不是此刻的思绪。偶尔会有这样的感受,但力量太弱持续太短,试着从冥想中寻找着如此体验。
3. RAIN
上面说到了大脑的「模块化」(modular)属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重新看待 self-discipline。
self-discipline 也是一种 module,它和那些「放飞自我」本质上没区别,别把它当作万能矫正工具跟其它欲望较劲。这一点讲认知行为的 How to Change 中有类似的观点:「习惯」和「懒」是一回事。
更好的方式是把其它欲望、我们的问题看作一类特别的 module。比如忍不住剁手买买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某种情感激活了「冲动消费」的 module,此时的 self-discipline 并不凑效。更好的做法是 RAIN——Recognize,Accept,Investigate,Nonidentificaiton/Nonattachment。当我们能够看到 feeling 和 module 的关联,我们才有可能金蝉脱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If you don't feed a stray cat, it quits coming to your door.
笔记就写到这里。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作者的实战分享和知识储备,知道了在冥想中可以达到什么样的体验、会遇到哪些问题。对我来说,足矣。

Think Like a Monk 和这本 Why Buddhism is True? 都是买来很久一直没读完的书。越来越觉得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读什么书,而是它们选择了我们。放在一年前,我可能根本看不进去。
最后谢谢各位读者的关心,我身体已经恢复差不多了,接下来要按原计划去海岛度假。无论我们在哪里,试试练习冥想,我们一起。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猜你还想读:

· 读书是方式,幸福是目的

· 如何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