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执行力为啥这么强?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一些读者对我的印象是「执行力强」,想做的事情会立刻去做,没有内耗,无需坚持。

 

比如前天一位朋友在群里做了介绍,当天我就约她录一期播客。第二天直接录,录完半个小时就发布了。



这中间没有什么内耗,因为我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结果没有什么期待——如果受欢迎当然好,如果没人听也没关系啊,我做我能控制的。录制我嫌麻烦都没有剪,只是用软件处理下噪音,因为我不想在「把它变得精致」上多花时间。


我并没有非要做这件事(CBT 中称它为 shoulds),要跟谁比速度。我就是好奇,然后利用这股三分钟热血立刻去做。这个底层是对自己的了解,对人性的尊重,也是 goal-focused thinking。

 

在我看来,这种执行力强是一种习惯和方式,甚至说不上是什么优点。


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很难沉下心来打磨一个作品,对我来说 60 分就好,重要的是我从中体验和学习。意识到这种局限性,我会提醒自己慢一点,多想一步,多做调整。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执行力不够强,那一定也是你的习惯和方式,为什么不强呢?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好处和局限性?想到这里就可以更接受自己,也能跟他人学习。


这样看来,「执行」这个行动的问题无法靠 just do it 优化。它的底层还是提升认知。


学习的本质是提升自学能力,那什么是自学能力?如何提升呢?说到底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看到自己的各种想法、做法背后的各种可能驱动力,也看到更多选择。


和 Jing 录播客时,我说「你行走江湖的底气是这份快速学习的能力」。


比如她高考失利后去服装店卖衣服,接着去酒店工作、外企、医药,现在在比利时做厨子。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那个「认知」。比如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最低学历是本科,她只有高中学历,就一定没有机会了吗?如果想争取机会,需要有什么能力、做哪些功课?这一套基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了她的不断折腾。


我为什么会找她录一期播客?


看看她的这两条信息:



从她的两条信息中我可以观察到:

1)她对「自我介绍」这件事情做了功课;

2)她有许多种表达方式,她选择了轻松的语调,这是她想展示的一部分自己;

3)在我说可以分享自己的社交账号时,她立刻回应,还多做了一步。她看到了我的「思路」。

于人,我对她有兴趣,想认识;于情,她这么支持我,我也要知恩图报。于是我约她录一期播客,以聊会友。


我们经常说「提升认知」,那如何提升呢?

我想基本是思考和行动,科学地思考,有目的的行动。多跟自己辩论,当自己觉得自己无比正确时,告诉自己 hold on——我的想法一定也有局限性吧?

昨天我推荐了 Change Your Thinking,有人留言说「这本书我买了,读不下去」,很多人到这一步就结束了。按书中的思考流程,先想如何解决问题?书读不下去,怎么办呢?可以调整策略,也可以选择放弃。然后去想:我为什么读不下去?我是怎么读的?我有什么情绪?

在这一件小事上多想一想、去做一做,从 5% 的改变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行系统,长期做下去,一定会感到更自由。


提升认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把那些失败、委屈、愤怒变成提升自己,内观心态,外增能力,这样才能持续成长。

比如,如果想认识谁、请谁帮忙,该怎么做呢?先做功课,表示你的诚意(比如赞赏对方),先想做这件事情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践行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原则,为什么喜欢、不喜欢?推荐、不推荐?

再比如,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1)这本来是有感而发的一条朋友圈,我有更多想法,于是就把它写成文章;

2)我想让更多人听到最新一期播客,让更多看到我昨天推荐的书 Change Your Thinking;

3)我用这种方式呈现了社群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广告;

4)写作本身就是在练习 disputing——我脑中有很多声音,我需要用行动验证假设、校正认知。

你会发现,用这种「提升认知」「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待行动时,结果就没那么重要了,那些自我评判也会变成力量。然后你会感到——真的诶,当我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我!

写到这里,脑中冒出一句话:人,只能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不是非得与众不同,一身反骨怼天怼地。做自己,是安安静静地和自己相处。All events are causally determined.发生的一切都是本来该有的样子,这份接受不是逃避,是更主动的选择。


猜你还想读:

· 这本书,我希望自己早点读到

· 细水长流,别用力过猛

· 什么是“因为热爱,无需坚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