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的力量,不只是防忽悠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社群这周读 The Power of Language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作者 Viorica Marian 是位会多国语言的心理语言学专家,全书可以理解为是安利学习外语的好处——我们都知道学外语有好处,但如今的科研结果是什么样的呢?这本书主打一个专业总结。


除了基本的信息获取,学一门外语会获得更多看世界的视角,我们的记忆、逻辑、判断也会因为学习一门语言发生变化。

我想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视角「检验」我们的语言学习。


有没有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多了一个思考角度?通过学习语言对文字多了份敏感?学英语绝不是背点单词、学点语法,不是「能交流」「读得懂」。


语言学习的快乐来自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可以更自由地解读,可以更敏锐地怀疑,对外面世界更兼容。


2. 


学外语,主打一个防忽悠。


最直接的好处是看到一手信息,不是被加工删减过的版本。


更高一层是思想。不仅别人会忽悠我们,我们自己也会忽悠自己,对自己说谎。


多一种语言,我们的偏见、对自己的说的谎会更容易原形毕露。


作者说英语是她的第三语言,这本书也只能用英语写。一是因为她不知道这些学术词汇在第一第二语言(罗马尼亚语和俄语)中如何准确表达,二是英语可以让她跳出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能够更客观地思考和表达。


之前读《把自己作为方法》,印象最深的是项飙讲他的双语工作是什么样的。他说:


“如果有一个想法是从中文先发展出来的,我会用英语再表达一下,在英语表达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原来很多想法不严密,有很多东西需要解释,一解释的话,就会发现所用的概念和所指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不自明。”


“倒过来,如果用英文形成的想法,用中文去表达之后,也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自己以为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说法,用中文一说,发现其实没什么意思,没有新的见地在里头,敏锐性不够,杀伤力不足。”

多会一门语言,就让自己多了一份敏感。


Our perception of reality is filtered through our linguistic systems, and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makes it possible to perceiv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without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limit of a single language.


3.


大脑是一个 parallel-processing super-organism,它可以让语言系统同时工作。


这让我想到:学习语言是一个不断「一触即发」「节外生枝」的过程。


一触即发是想到一个画面、听到一个声音、有了一个想法,脑中会冒出一个词或多个词;这些词还是自动节外生枝,不断交错、生长。


多会一种语言,这个刺激带来的联想会更丰富,我们也可能获得更多的灵感。



4.


书中提到我们在学习外语时,会经常「傻傻分不清楚」:



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比如我们常用中英翻译学英语,这样容易弄混 insist 和 persist (中文都可以是「坚持」),time difference 和 jet lag(中文都可以是「时差」)。


读到这,我想这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烦恼,也是礼物。


英语为母语人士体会不到我们这些「错误」。这些「错误」也是我们创意的源泉,拥抱我们的不中不英、又中又英——我们的大脑正在适应新的语言系统,正在因为这个语言系统的到来而自动升级呢!


5.
越早会一门外语,越早受益,终身受益。在多语环境中长大,认知能力发展更好。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语言学习经历。
我 6 岁前在山东长大,6 岁后开始在黑龙江生活。刚在东北上学,我因为口音不自信。还记得有一次老师让给家人写信,我的信中有「姥娘」(即我妈的妈妈),遭到同学的嘲笑,按他们的说法应该叫「姥姥」——而我听到「姥姥」,会想到在山东老家时人们喂猪时会发出类似的声音。
当我在东北生活了几年,回山东老家时,发现我只是正常说话,他们会笑我是「小蛮子」。三轮车夫听我说话不是本地人,坐地起价,于是我开始观察家乡话,模仿语音语调、使用有特色词汇。

现在想来,从小在两种方言中长大,让我变得敏感,也无意训练了观察和总结能力,为现在的 cognitive flexibility 和 metacognitive skills 埋下了种子。
上大学后开始认真学英语,最吸引我的也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和视角,而不只是一些词句、「能沟通」。如今在泰国旅居,我虽然只会极少的泰语,也不识字,但我可以很快学会基本的语法和表达,和泰国人谈笑风生。
这些对外的交流和对内的觉察,成了我最大的财富,让我对问题的本质更好奇——就像小时候的我很好奇为什么同样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说法呢?这份好奇让我很早就开始想,人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我可以从语言中看到更多的自己和更多版本的世界。
6.

如果运动健身是最好的医美,那学一门外语可能是最好的二次智力发育练习。
多语者掌握的语言分布在大脑中的多个部位,它们相互连接、持续流动,共同构建起一个 1+1>2 的强大神经系统。
那些词汇和语法不仅变成了对外交流的工具,也让大脑开辟新的神经通路,最终改变大脑结构,不仅让我们更聪明更有创造性,还可能延缓 Alzheimer’s 等由认知功能缺陷产生的疾病。
7.
很喜欢书中这样一句话:
Who needs mind-altering drugs when we have language(s)?

学语言并没有一个「关键节点」,什么时候学都来得及,都能学会。
送自己一个终身受益的礼物,多学一门外语,为改造大脑和健康而学,为丰富体验和创造而学

📚 1 月社群书目 📖

The Good Enough Job

Outsmart Your Brain

Feel-Good Productivity

猜你还想读:

· 英语好的人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 想学好英语, 别只盯着“如何学好英语?”

· “学英语,不就是语法和单词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