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回顾 | 一年前,上海汽车博物馆给工业设计160年做了个总结

2018-01-06 Sujay Wu 设计史论

今天史论君翻看着自己之前的一些笔记的时候,

忽然想起来一个展览

这个展览将工业设计诞生以来的160多年里

出现的设计精品做了一个特展

叫做“造物之美——工业设计160年”

学设计史的我们可以透过这个展览,

看看那先设计前辈当年精心设计出的好作品

今天史论君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展览。

这次展览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时代开始,到二战前的思潮迭起、工业设计层出,到战争中的磨难和复兴,再到战后大众文化的繁荣,直至现在的科技和多元化趋势。你一看下图就知道这次展览是有多么的牛X了,真的是网罗天下好物于此。

这次的展览共设五部分:

160 年的时间被拆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展厅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至一战前

“机械之美  风格之始”

展出了19世纪的古董自行车;


第二展厅

一战开始至二战前

“工业设计的进阶之路”

有包豪斯风格的家电、装饰艺术风格的豪华车、昆廷银器、带有奇幻色彩的立标;


第三展厅

二战至上世纪 60 年代

“磨难重重  复而兴之”

展出了二战以降的甲壳虫汽车、博朗家电、北欧设计;


第四展厅

上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

“繁荣之中的反思”

和人文情怀的设计有关,

涵盖了便携式、多功能、复合材料、电子技术;


第五展厅

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

“多元交叠  方兴未艾” 

是一场智能化设计的革命,

有熟悉的手提电话、苹果电子产品、任天堂游戏机、宝丽来即时成像相机等。





被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的 1880 年代,设计可靠的传动链条仍未问世,增大驱动轮的尺寸成了为自行车提速的唯一办法,这让它们的前后轮比例严重失调,整辆车的造型也显得尤为古怪。


毕竟,那时尚未有亨利·福特推出的流水线批量化生产,手工制的汽车距离普通大众仍然十分遥远。即使将时间再往后拨二三十年,你仍会觉得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些“原始”且“滑稽”。

 

这些新奇有趣的工业设计品,在往前倒推的 160 年间,还有不少。你能从中找到一些源头,比如衍生出极简主义的包豪斯风格;能看到一些博弈,比如 19 世纪后期源自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力图改变工业革命中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状况;还能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联系,比如德国的日默瓦旅行箱,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表面的沟槽设计,这让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极大地提升稳定性。

那句被反复提及的“设计改变生活”,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举办的这场“造物之灵——工业设计 160 年特展”中,可以找到不少印证。

按照大众所熟悉的年代划分方式,上海汽车博物馆文化研究中心的策展团队试图呈现工业设计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开始,到二战前工业设计的萌芽,再到战争中的磨难及战后的复兴与繁荣,直至如今的智能化与多元化,是如何在办公、出行、家居生活、娱乐等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

这几件工业设计产品都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产品,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本文。

 

 

其实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三分之一是博物馆原先收藏的,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在策展的过程中,从国外陆续购买的。。


1851-1914:在手工与机械之间摇摆

Christopher Dresser(克里斯托弗·德莱赛)据称是世界上第一位独立设计师。19 世纪下半叶,他为许多公司设计过镀银茶具。展出的这套德莱赛镀银茶具套装,设计于 1887 年,其简洁造型与大多数古典风格的手工制产品非常不同;而对于工业时代来说,这无疑更便于生产。

    尽管批量生产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对手工质感的痴迷,仍然很难舍弃。这种情绪,至今仍有,毕竟更费时费力的手工制造,尽管不一定意味着高品质,但多少都和独特甚至奢侈挂钩。比较典型的是这把托奈特 14 号座椅(复制品)。这把曲木家具,是当时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一个经典代表。不过用藤条编织的座面以及实木的弯曲度,带着手工制作的观感。

托奈特 14 号座椅

组成方式(来源:kubbenim)

直到亨利·福特在 1908 年首次推出 T 型车时,人们才更切实地体会到批量化生产的魔力。过去手工定制、只有富人才能使用的汽车,如今被设计得更为简洁、结实还便于修理,最重要的是,普通人也开始有能力支付购买。尽管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在日后引起了许多争议,但在那个时代,没人能够否认它是奇迹的缔造者。

T 型车模型

1915-1940:装饰艺术与包豪斯设计并存

大家如果看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你不会对这辆奥本 851SC (Auburn 851SC)感到陌生。大车身、色彩鲜亮浮夸、马力十足,是那个时代美国汽车的典型特征。而奥本是当时美国极为典型的豪华汽车品牌。

它的设计力求拉风:外观设计极为奢华,除了颜色抢眼外,还使用了不少散发土豪气息与不羁感的金属镀件;性能也很出众,马力大,据说可以和赛车比拼速度。

这个时期的美国汽车设计,走的是高调的装饰艺术风格,相比之下,欧洲车在择色上,就明显保守很多。当时对美国汽车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人物,是哈利·厄尔(Harley Earl),他对艺术色彩的研究,让汽车有了许多可供选择的颜色,并推动了通用公司的急速扩张。

推荐阅读 |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有计划的废止制

 

同时期的欧洲,盛行的是低调、简洁、强调功能性的包豪斯设计。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是外表极为普通的康登台灯(Kandem Desk Lamp)

这盏台灯设计于 1934 年,设计师很特殊,是包豪斯学校的第一位从事金工设计的女性设计师玛丽安娜·布兰特(Marianne Brandt)。而这款配色单一、造型简洁的台灯,是为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而设计的。与极简设计搭配的是其出众的功能性:灯颈可以任意调节角度,而底座却非常稳健。加上价格便宜,这款台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仍然热卖。

康登台灯(来源:1stdibscdn)

与之不同,同时期的这盏美国台灯(Brass Bakelite Table Lamp),仍是满满的装饰艺术气息:玻璃灯罩、黄铜灯架、带装饰线的胶木底座,黑色与金色的搭配。

美国装饰艺术风格台灯(来源:pinimag)

1941-1960:欧洲设计突起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战争是一个契机。战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延伸到了汽车设计领域。德国的大众甲壳虫是个经典的例子。

二战对德国工业设计的打击很大。包豪斯学校被强行关闭,纳粹的极权主义,不仅压抑了德国设计的自由发展,也迫使包豪斯一派的主要人物移居美国。尽管二战结束后,德国百废待兴,但对于脱离极权束缚的德国设计界来说,这是重新发展的起点。

继包豪斯学校之后,1953 年,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这个学院继承了包豪斯开创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功能原则人体工学原则等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并大力提倡“优良设计”的责任感。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德国设计的信任与好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一步步被建立起来的。

而在这一时期的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德国博朗公司(Braun GmbH)出产的家用电器。有唱盘机、收音机、电风扇、咖啡研磨机以及摄像机等。

    北欧的简洁设计,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比如这套丹麦产的 Lundtofte Coffe Set,咖啡壶、糖罐和奶罐使用的是不锈钢材质,把手用藤编包裹,体现的是北欧设计不重装饰、讲求实用性与品质感的特点。瑞典著名的哈苏相机,也是这种简洁设计的代表。

博朗的极简主义和优良设计,将德国设计的美名发扬光大,并且深深影响了苹果产品的设计风格。这件1956年的SK4唱盘机是最早的组合音响,板正敦实、剔除虚饰、覆盖有机玻璃,亲生的博朗寡淡风。竞争对手害怕了,英国人故意嘲讽它的设计,起了个“白雪公主的棺材”的绰号,但适得其反,这只会让人记得更牢。德国人自己都根本不以为然。

1961-1980:大众化

许多新鲜事物开始出现,便携电视、便携收音机、柯达傻瓜相机、宝丽来相机以及随身听等。日本设计开始慢慢渗透进由欧美国家独占的市场。1979 年,由木原信敏设计的索尼随身听,一上市就十分抢手。【是不是终于知道索尼随身听是谁设计了呢?】

索尼 TPS-L2 随声听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Logo、包装等商业元素开始频繁出现,品牌的意识开始增强。材质的使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铝制的打字机,换成了塑料外壳,变得更为便携;而此时它也不再是商务人士的一个身份象征,这台鲜红色的奥列维蒂打字机(Olivetti Valentine Typewritter),即使是一名普通的文员也支付得起。

奥列维蒂情人打字机(来源:typepad)

这台打字机真的叫情人打字机!而且被收入了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时尚界早就被“华伦天奴”和“瓦伦蒂诺”抢注了服装和皮具,其实是一毛一样的名字有没有,所以借情人节之名,小编翻译成情人打字机(Valentine Typewriter)是最能表达设计师意大利式的浪漫的。


而这把在今天再常见不过的塑料潘通椅(Panton Chair),是世界上第一款一次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它更为坚固。而具有一定弯曲度的椅面,是参照人体结构设计的。

潘通椅

1980 至今:情感化设计及多元流派

进入 80 年代之后,观众被唤起的可能更多的是回忆,而不是新奇感。因为无论是 1998 年上市的造型圆润的 iMac摩托罗拉手提电话,任天堂游戏机还是 Swatch 手表,都可能曾经真实地走进过我们的生活。

与当代设计相似,80 年代之后,各类设计风格开始盛行。比如 1990 年的这个蜘蛛造型的榨汁机(Alessi Juicy Salif),是法国设计师 Philippe Starck 设计的。锃亮的金属表面以及独特的造型,有一种十足的未来感。

Alessi Juicy Salif

三条大长腿的银色外星蜘蛛居然是一款榨汁器,搜了一下万能的淘宝,居然可以买到阿莱西公司全套厨房系列的迷你版。这位设计师捣鼓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展览中可以看到好几件。多少人和小编一样,误以为榨汁就是用它的腿戳戳戳,快来看一下它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货纯属摆设,特别中看不中用。

鸣笛水壶

1985 年美国设计师 Michael Graves 设计的鸣笛水壶(Alessi Whistling Kettle),水开时会发出鸣笛声的鸟笛,是整把不锈钢水壶的亮点。

大家看完这篇回顾,是不是好后悔没能到现场看展览呢?

没有关系啦,有机会一定还能再见到的!

设计史论会不断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玩儿的

设计史和设计理论

推荐阅读回顾

朱大可:转型中国的设计逻辑

龙永图:中国经济转型必须依赖设计产业

路甬祥:创新中国设计,创造美好未来

童慧明:下一个风口BDD之创新设计制高点

柳冠中: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杭间:“设计史”的本质——从工具理性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有大礼包呦

【设计史脉络】

【工业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

【简历模板】

……

更多精彩请点击子菜单栏的

[我要提问]→[历史回顾]

往期文章里有你想要的

快来查看吧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或者设计类考研群

添加史论君微信 SuJAY_StuDIO,

截图发给史论君

手绘视频教程

设计类纪录片

设计史论考研群【398929160】

设计史论资料册2.0开始预定
搜索


经过设计史论资料册1.0之后,设计史论公众号打算重新修订一本更为全面,更丰富的设计史论资料册2.0。本次资料册的编辑修订时间为1个月。需要预定的资料册2.0的小伙伴可以添加设计史论君微信预定。

ID:SuJAY_StuDI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