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上海乃至全国“自闭症”公园的一剂良药|Spotter

吕圣东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3


     我们的城市总需要一些大胆的、具有创意的或是富有情怀的设想和设计。这期的“思爆特”我们邀来青年规划师吕兄,就“城市公园”这一话题提出构想。他认为目前的众多城市公园都犯有“自闭症”,并希望能用“拥抱度”作为这种症状的治疗方法。欢迎抛砖。



一:自闭的城市公园

公园一:浦东世纪公园(140ha)


谁想过从世纪公园南边

白杨路(南侧居中)走到北边民生路(北侧居中)会如此困难

因为你面对的是收费公园

要么你留下买路钱


要么你用3倍的步行路程来实现穿越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同样困难

这140公顷的庞然大物

也是我们美好的城市公园

成为了

割裂城市步行空间的罪魁祸首

公园二:浦东中央绿地(10ha)


谁想过从地铁站快捷的找到公园入口是如此困难

本人深有体会,正逢三伏天,甚为不悦

再试想一下在陆家嘴这样商务人群集中地区

每天有多少白领需要从地铁站出来

进入漂亮繁华的写字楼

遗憾的大部分匆匆的脚步难以踏入公园之内

是我们太忙碌还是公园太自闭?

只怕是……

我们美好的城市公园成为了摆设

拒绝了匆匆行走的各位城客


除此以外的黄兴公园、鲁迅公园、中山公园……

似乎对城市中匆匆行走的人群都很排斥

都成为了城市中步行者难以逾越的障碍


辩证的看问题

这些公园都是很好的公园

但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

只看到了公园作为休闲驻足的作用

忽视了公园作为高效城市步行空间意义

公园公园


我们眼中的公园只有园而少了公

以至于如此自闭的城市公园我们视若无睹

这种状态是不是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该有的状态?

社会发展到现在,尤其是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居然还存在收费公园,不得不说……

回顾公园的发展历程,大量的公园由收费公园转为免费

虽然进步的取消门禁改为开放

但是封闭的公园设计、空间状态不曾改变


所以综上所述公园存在如此自闭症的原因有三,都是人为因素,不是不可抗力,如下

1.  真正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城市使用者

没有意识到城市公园作为步行空间的重要部分,也不曾质疑,逆来顺受

2. 设计的公众理念还在空中——规划设计师

大部分设计师传统小中见大或范式化的内向公园设计思维脱节于时代(时下已在进步)

3. 城市的管理升级仍未到位——城市管理者

繁杂的城市管理工作忽略了大部分人不曾注意的“微小”问题

从样本的角度,只有两个公园的举证似乎不足以证明公园的“自闭症”的普遍性,但是在各位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公园的存在,自不自闭你我心知肚明。


二:年初的一个药引

国务院(2016)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第六条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里提出了开放式街区的规划设计意见

正值春暖花开,万物新生之际,来一剂良药,也许苦口利病

说到开放式街区

80%的人想到了开放式社区

20%的想到了单位大院、大学校园等等

0.0000001%的人,也就是我,想到了公园绿地

想到了割裂城市步行空间的大型自闭公园

想到了拒绝城客的内向型公园

想到了,这剂药的特殊疗效!

也许,开放街区化可以成为改良城市公园的一个有效药引!!!


三:真正的治园疗法

对比往往是最容易找出问题关键的方法

我们浦东世纪公园的设计蓝本——纽约中央公园




自然园林风格的语言形式

织补城市东西步行的道路结构

据说这个公园不收费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公园内的行走效率比从城市道路更高


类似于我们浦东中央绿地的公园——芝加哥湖滨公园



位置相似于浦东中央绿地的芝加哥湖滨公园

外号芝加哥之眼有极高的可进入性、可穿越性

穿过公园去上班比走城市道路去上班更高效

这样开放的态度,积极主动

好像给了城市一个大大的拥抱

若然我们让自闭的城市公园

拥抱城市、拥抱你我
也许学会拥抱,会治好“自闭症”


要完成拥抱这个动作

公园必须满足三点

1满足公共的非排他性

2契合人流的导向入口

3融入城市的骨架流线


拥抱的程度指标也必须定量化、必须非常直观

城市拥抱度°

反映在2个分指标要素

1. 可进入性——入口耦合度为指标

2. 可穿越性——公园穿行度为指标

1.入口耦合度

公园出入口与城市街区路口(含丁字路口与十字交口,简称流点)明确衔接的数量与城市街区路口(含丁字路口与十字交口,流点)的百分比

最佳数值为100%

2.公园穿行度

任意两流点直线距离通过公园穿行联系两流点距离的比值加和平均数(非直线路口)的百分比

最佳数值为100%

城市拥抱度=入口耦合度*公园穿行度

如此看来

拥抱度绝对可以直观的表达出城市公园对城市的态度

是自闭还是拥抱


四:良药的一次试验

以浦东中央绿地为例


对比看:

1. 增加人流来相处的出入口 从3比6=50%的入口耦合度提升到6比6=100%的入口耦合度

2. 结合轨道站点梳理流向、修正园路,将原来38%的公园穿行度提高至74%

3. 城市拥抱度

从19%提升至74%

芝加哥湖滨公园的城市拥抱度为:83%

我都可以想象到修正后的浦东中央绿地每天早晨

从公园里匆匆穿过的形色身影

一个自闭走向拥抱的蜕变


五:良药的全国推广

除此以外的两类

一类——城市中热情的公园如静安雕塑公园、徐家汇公园已经做到了融入城市,因此这些公园不在推广的范畴

二类——城市公园需要的拥抱度与城市关系密切,人群密度越大,城市建设强度越大,人居密度越大的地区,对公园的拥抱度要求也有越高,所以郊野公园或非中心区的城市公园可以酌情降低或无需对拥抱度要求


推广的对象范畴界定在:高密度人居区域“自闭症”公园

推广的空间范畴界定在:所有大中小城市


以建立开放街区化的公园意识为起点


1. 推行街区公园导向的公园设计理念

2. 建立城市拥抱度为评价标准的指标

3. 呼吁政府主导上海等地试点拥抱化

4. 以公园街区化引领城市要素街区化


反对声音1:公园游憩功能会受到影响,公园的重点还是多功能使用

回应:公园的拥抱程度与多功能的游憩需求是完全可以兼顾的,即便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也可以从公园周边的空间环境定量分析,做出明确应对。简言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我们必须带着拥抱的思维去思考公园正确的状态!

反对声音2:开放街区的公园我们已经在做了,如徐家汇公园

回应:君不见这样的公园大多非本土设计师作品,君不见在那以后“自闭症”公园依然不绝于世,君不见那已然建成的几百座公园不曾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正是我想做的!


六:地球的爱与正义

最后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

既然公园拥抱城市,拥抱你我是件好事

是充满地球的爱与正义的

为什么不让这样的好事发展发生呢?

动动你的手指,转发一下

也许,不久的明天,公园就真正拥抱你我了





微信统筹:李娟

文字:吕圣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


本文来源:地球的爱与正义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及往期文章

课题 | 栏目 | 城市问答 | 新项目 | 新刊 | 订阅 | 联系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城市中国》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杂志


城市智慧 与中国俱进

《城市中国》


官网

www.urbanchina.com.cn/

豆瓣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城市中国

weibo.com/urbanchina/

电话

021-65982080(81/82)

邮箱

00urbanchina@vip.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