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斯陆的公园以及无车城市的启示 | UC海外观察员工作坊

UC 城市中国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3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化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使用生态廊道,才能使其成为构筑城市居民与生物多样性聚集的桥梁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绿肺与蓝色水系是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这片疗愈的生态空间也给城市居民提供了难得的感受自然和创造美好记忆的场所。保护动植物珍贵而脆弱的家园,规划生态廊道是保证城市健康新陈代谢的基础。然而,自然是城市的载体,文化则是传承城市生命力的内核。在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被沉淀保留,从而成就了每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就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公园文化为例,探讨场所与人的行为联系。

 

对于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譬如武汉和重庆,如何在保证生态连续性的前提下,将文化景观纳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议题之中?奥斯陆作为无车城市的先锋,是否有值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鉴的地方?



时间:2017年12月

地点:奥斯陆设计与建筑学院

组织者:

庞思吟(《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

参与者:

 Milja Tuomivarra (芬兰)

 Katrin Petursdottir (冰岛)

Claudia Pagnacco (意大利)

Katharina Scharler (奥地利)

Paul Antoine Lucas (法国)

绿肺城市

 

公园以及公共绿地组成了奥斯陆重要的景观系统。各个公园与公共绿地通过人行道网络互相连接,使得居民可以任意地步行其间。奥斯陆的景观历史悠久,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的二十余年,奥斯陆市政府修缮了许多登山道、公园、游乐场,并精心规划大量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象灾害——城市洪涝和海平面上升问题都发挥了良好的缓冲作用。绿地的表面是植物,雨水经过土壤下渗,被含水层所吸收补充;比起传统不透水的城市硬地面-混凝土和沥青铺地,合理设计城市绿地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拥有更好的储水能力。

 

▲ 奥斯陆城市肌理(Google Earth)

 


公园文化

 

近年来,日常户外生活质量以及居住区自然环境的好坏越来越受到挪威政府的重视。一份来自2004年的Open-air Authority(1)的民意调查中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内,76%的受访者使用了城市公园;而在中心城区,这个比例则高达91%-100%。并且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只在本社区的公园进行户外活动(本社区即距离居民住处2公里以内的地区)。而就群体来说,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更多地使用公园,是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使用时间则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底直至夏天。其中奥斯陆超过半数的年轻人每周都会使用公园,而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更是会每天使用。考虑到减少车辆出行无疑能够提高环境质量,挪威环境部也倡导应将本地社区公园作为核心户外活动场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去到偏远的大自然当中,在社区的自然环境当中进行日常的户外休闲活动无疑门槛更低(2)。直到2007年,95%的奥斯陆居民可以在距家300m以内抵达社区公园,享受城市绿地。


▲ 庞思吟/摄


▲ Bjørn Moholdt/摄

 

灿烂的夏日午后,一群人玩草坪游戏kubb,与三五好友在树荫下野餐,架起烤炉慢悠悠的烧烤,随意畅饮啤酒,摆上紫蓝莓和红树莓,懒洋洋地看书,穿着比基尼晒黑,听着草坪音乐节,看足球赛,3000人一起放映露天电影等等都是奥斯陆夏季再平常不过的公园活动。公园,这个户外客厅是奥斯陆居民夏日聚会和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偶遇熟人的几率极高,并且极容易抵达,使用成本几乎为零。公园此时是私有空间的延伸,或者说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 电影《Oslo August 31》截图

 

享受公园已成为本地人的文化符号,对于日常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对于挪威人的公园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挪威导演尤沃金·提尔所执导的电影《Oslo August 31》。该电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挪威夏季的日常视角:随着镜头的推移,主人公安德斯从好友家出来后,两人相约坐在小山上的社区公园里。视野中绿意盎然,坐在木质户外座椅上可以清楚看到不远处典型的四层的挪威居民楼。在更加开阔的场所与温热的日光里,人更容易放松戒备,一吐心底的惆怅不悦。与此同时,奥斯陆的公共交通也贯穿影片。《交往与空间》的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先生就指出,如果公共交通能给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愉悦享受,那么使用公共交通的人自然就会多。在奥斯陆选择乘坐电车的出行人很多。挪威热门青春剧SKAM的主角之一Even就有关奥斯陆的采访里表示,奥斯陆12路有轨电车是他的出行最爱,这条线路既能翻山又可观海。

   

▲ St.Hanshaugen公园夏季露天电影,庞思吟/摄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奥斯陆的草坪也设有围栏,并且有标识写着禁止踩踏草坪。但如今,公园里包括草坪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设施都可直接使用,公园已经完成了从观赏性向实用性公园的转型。


▲ 图片来源:Frognerparken, 1914. Oslo Museum

 


奥斯陆公园的历史发展

 

奥斯陆的公园建设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奥斯陆在19世纪中叶的扩张,很多区域被划分为公园以及娱乐休闲用地。此阶段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奥斯陆人口增长迅猛——从1850年的5万人增长到1900的23万人。此时的奥斯陆尚未有对城市绿地进行总体规划,公共公园的概念也是初次被引入。彼时的社会精英认为公园的修建将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抑制工业城市中破坏性的一面——噪音、工业烟雾和粉尘;其二,也可以给人以鼓舞和健康的审美体验。到20世纪初期,城市公园组织成为了独立的机构,并采取了积极的主张。该机构于1916-17的一份规划报告当中指出,“公园以及绿色人行道将创造城市的花园肌理”。公园政策正式作为新政府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也成为了奥斯陆为国际所知的重要展示。


▲ 1916年奥斯陆规划(时称“克里斯蒂安尼亚”)地图与公园分布

 

被德军占领期间,几乎所有适宜种植栽培的城市花园、运动场、学校操场、市政花园都组织了粮食种植,其品种则以马铃薯和甘蓝为主。夜晚甚至有士兵换班来看守这些重要的粮食产地。例如奥斯陆最著名的旅游胜地维格兰雕塑公园所在的弗鲁格纳公园,在战争时期曾被用于大量种植土豆以补充食物供给。然而德军还是占领了许多公园,用于囤放大型装备和后方补给,这对公园本身造成了重大破坏。

 

▲ 1949年奥斯陆城市总体规划


▲ 奥斯陆城市公园系统规划

 

二战后,由于公园资源损失严重,市政府进行了重新修建公园的工作并增添大量绿色设施。一份奥斯陆1950年的总体规划文件里指出,“奥斯陆的公园规划不能循规蹈矩的遵循旧的公园系统上,它必须建立在景观、河流、高地、森林自然特征上,或是建立在现有的开放性景观资源的上”。与此同时,受美国城市规划思潮的影响,奥斯陆开始通过使用绿色廊道连接大小不一的城市公园和社区,从而构成城区公园网络系统。

 

▲ 1991年奥斯陆城市绿色总体规划

 

到1990年代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愿意搬到中心城区居住,儿童的比例也因此大幅上升。人们对于户外公共空间的关注和需求大幅上升。政府增加投入以给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室外休闲空间。从自然条件来看,奥斯陆是坐落于森林和峡湾之间的城市,“Oslo – the city between the blue and the green” ——“蓝绿城市”的城市名片一直沿用至今。奥斯陆绵长10km的海岸线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滨景观,这片倚傍着峡湾的海滨区域如今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港口和繁荣的交通活动为显著特色。

 

在制定峡湾城市的同时,政府部门于2003年起推出“国家文化轴”(National Axis of Culture)的规划政策:把文化投资作为城市发展策略,将文化机构和公共空间连接起来,并且沿着东西城区之间的“轴”排列布局,激活“轴”线街区,吸引更多市民接触多元文化。文化轴项目借用排列组合的文化机构,串起相对不发达的东部城区和富裕的西部城区,一定程度上缝合了社会差异性。“轴”所形成的城市空间旨在创造平等的社交聚会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加强移民的当地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一座城市能给人提供独特的场域感和认同感时,人们会想要留下来并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

▲ 奥斯陆森林与城建面积图,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Oslo 2013, City of Oslo, Agency for Planning and Building Services

 


无车城市

 

现如今奥斯陆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移民的数量在近年来稳步攀升,蓬勃增长的人口代表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人潮拥挤以及因为人流量增大导致了各种污染,其中包括空气质量的下降。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尾气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污染源。为达成203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这一目标,奥斯陆市政府于2015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承诺:所有汽车将在2019年前在市中心禁止使用。

 

作为无车城市的先例,奥斯陆有着相当不错的基建基础:其拥有全欧洲最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80%的市内通勤都是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完成的;市民住房和商店附近几乎都有交通枢纽,出行极其便利。如果无车城市计划成功实施,奥斯陆将成为整个欧洲首个全面的、永久的禁止汽车的城市。无车城市项目同时也是刺激城市生活的一种手段,当路边停车和汽车消失时,人们会拥有更多高品质的人性化活动空间,更多的体育文化和商业活动将可以在这里进行。


▲ 奥斯陆市中心,浅紫色区域代表无车城市项目的范围,约1.9平方公里;资料来源(5)

 

当汽车消失时,如何强调市中心13个街区的特色和加强滨海长廊与峡湾的联结成了城市空间新的挑战。

 

▲ 新的奥斯陆地铁隧道线路图;资料来源(6)

 

规划部门于2010年提出,预计到2020年底奥斯陆人口的增长将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然而在无车城市的目标下,汽车交通量不能增加。因此只能保持自行车和步行道的情况下,在客运量方面有所增长-建设一个新的隧道。如今,有32列火车在一小时内通过中心隧道,没有多余的空间。该项目将改善整个T型网络的公共交通,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在此以Fornebu Line举例,方便理解奥斯陆公交车系统和地铁系统的可达性。

 

奥斯陆地铁系统如今有5条线路,每条线路都穿过市中心,全长85公里,为应对未来的人口压力,预计在未来会开通第6条线路(如下图)。奥斯陆市中心交通方式密集多样,过渡便利,中央火车站站内连接着地铁,出站后有轨电车,巴士等交通工具也能无缝对接。


▲ 地铁Fornebu Line线路K2012,从市中心Oslo S双向出发,每7分钟一趟;资料来源(7)

 

从Fornebu Center(左下红色起点)出发,乘坐公交巴士,20分钟抵达市中心,30分钟抵达东城区,45分钟抵达湖泊森林Sognsvann。


▲ 从Fornebu Center车站乘公交车出发,奥斯陆城区的可达性(7)

 

要是乘坐地铁出行,同样从Fornebu Center出发,15分钟能抵达市中心,20分钟能抵达东城区, 30分钟抵达湖泊森林Sognsvann。相比起公交来,地铁节省了一定时间。按今天的出行方案来看,Fornebu线的公交巴士的运行能力是每小时3000人。在未来,每小时发8次车的地铁6号线的运输能力是6400人/小时。


▲ 从Fornebu Center车站乘地铁出发,奥斯陆城区的可达性(7)

 

由上一系列分析图看出,即使住在奥斯陆一区的“城郊”Fornebu,也可以在半个小时以内轻松抵达奥斯陆市中心,不论出行方式是公交或地铁。只有175.3 mi²的奥斯陆并没有像很多城市纵向扩张,城市尺度依然小巧宜人。结合众多城市花园绿廊以及中央无车区,漫步于主城区使人感到安全与舒适。

 

 

讨论


意大利同学Claudia指出,初来奥斯陆惊奇的发现此城并无广场,潜意识里会觉得这里没有户外社交。意大利的确拥有优秀的城市规划历史,大大小小的广场散布于精致的城市肌理之间。广场作为意式社交文化重要的承载者,其服务的人群与范围,和奥斯陆的公园不谋而合,虽然形式大不一样。公共场所就是应该符合当地人文环境,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冰岛同学Katrin曾参与过同济大学在上海举办的Workshop,就上海公园对比奥斯陆公园是否该限制人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人口稀少,与上海非常不同,Katrin提出疑问,对于一些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例如城市公园或者大广场是否应该在特定时间设置人口限制,从而保证使用者的空间体验和活动质量。

 

提起稠密的城市人口和公共空间的需求,芬兰同学Milja建议利用数据来做分析判断。比如可以通过提取GIS的地理信息,来分析对比中国城市与奥斯陆城市尺度,人口密度以及公园分布的差异。例如,60万居民的奥斯陆和1000万居民的武汉,公共空间是如何分配的,其居民又是如何接触使用绿地的。小区可能是中国居民最熟悉的公共空间单元。法国同学Paul曾做过香港课题也游历过香港。香港城市繁荣拥挤,市井气息浓郁的城市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中国小区里的体育设施场所可以为使用者创造交流和停歇的机会,并应就此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来服务居民。

 

综上所述,虽然全世界文化各异,但是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却是一致的。对于营造何种形式的公共空间,满足居住者的何种需求则应当因地制宜。

 

▲ Xia Li/摄

 

编辑/宋敖  图片提供/庞思吟

 

参考链接:

(1)Holdnings- og brukerundersøkelse i Oslo kommune for Friluftsetaten.

(2)Særskilt vern av friluftsområder i Oslomarka etter markalovens § 11 Kunnskapsgrunnlag, kriterier og registreringsmetode

(Link: http://www.nina.no/archive/nina/PppBasePdf/rapport/2011/664.pdf)

(3)Quantifying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Canopy Layer Heat Island (CLHI)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over Wuhan, China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http://www.mdpi.com/2072-4292/9/6/536/htm

(4)Parkbyen Oslo: Velkommen til min demokratiske hage

http://byplanoslo.no/content/parkbyen-oslo-velkommen-til-min-demokratiske-hage

(5)http://byplanoslo.no/content/verdensrekord-i-bilfritt-byliv

(6)http://byplanoslo.no/content/ny-t-banetunnel-dobbelt-sa-godt-kollektivtilbud

(7)https://ruter.no/om-ruter/prosjekter/fornebubanen/

/淘宝/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搜索店铺【城市中国urbanchina】;

-

www.dwntme.com/h.Zb0tcJY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或复制这条信息¥jGYt0OtudRz¥后打开👉手淘👈

/ App Store /

欢迎原创分享,白名单转载需保留公众号二维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或者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想要吐槽,欢迎留言或在后台回复,我们会定期反馈并集结成文字。也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思考: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信公众号 | UC_urbanchina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 @城市中国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