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新书 | 让人快乐的好城市

里斯本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3

《幸福的都市栖居:设计与邻人,让生活更快乐》

[加]查尔斯·蒙哥马利 著,王帆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56元。

这本书是从很大众化的视角去评论城市发展的代表作。蒙哥马利是一个知名记者和作家,他的城市研究通俗化团队“幸福城市”项目有不少专家支持,用这些研究成果,再作大众化阐释,事情就说得比较明白。生活层面,作者在墨西哥城和温哥华生活多年。这两个地方是非常不同的,但也有很多相似的问题。书封面上列出的别墅、封闭式社区、私家车、快速路、shopping mall等的优劣势同在,都是最常见的城市话题。实际上作者的观点可谓一目了然,英文版书名直译过来就是“快乐城市:用城市设计来再造我们的生活”,这跟当前中国广泛推广的微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及更多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做法基本差不多。全书从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长佩尼亚洛萨的事迹讲起,引出怎么样营造和运营城市才是好的等话题。作者先从古典学、经济学、心理学、建筑学的基本视角来构建一个框架,把居民幸福感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理清楚。随后,他分析城市的发展过程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正负面效应,并计算出生活不幸福、未来图景不明晰与哪些专业人员的哪些错误有关系。作者在书的中后部对景观都市主义和人因设计与社区营造提出了大张旗鼓的支持。在书的后部,作者还补充讨论了发展权、新城更新、低碳等问题。有趣的是,在结语当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与众不同、很有草民风格的关于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你不喜欢这个地方你就应该搬迁,主动选择最好的地方去生活,如果大家都能这么做,那更好的城市自然地就被选出来了。

《上海都市圈发展报告·第一辑:空间结构》

陈宪 主编,

格致出版社,2021年8月,108元。

今年8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发布了《上海都市圈发展报告·第一辑》,主编是上海交通大学陈宪教授,这个报告将会形成系列来陆续出版对上海都市圈的研究成果,第一辑主要是针对空间结构分析的。这本报告显然每个关心都市圈的人都应该看看。书是套娃结构,前半部分是做逻辑厘清工作,包括解读当前对都市圈的研究、如何看待都市圈、国际上重要的都市圈都现状如何等等;后半部是讲长三角中心区空间结构、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上海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与城市更新、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及其对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变化的塑造,最后谈上海都市圈的同城化前景,包括与近沪周边城市、苏州、嘉兴、南通等的同城化。本报告笔墨极为节制,采用最基本、最明确的历史资料、数据和图表展示上海都市圈的情况及研究团队对上海都市圈的态度,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态性判断。研究团队着重介绍了都市圈多中心结构的理论依据、内部逻辑和现实作用,以此为背景,按先国际、再国内、再上海的顺序,依次明确地介绍。书中还谈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逻辑是全域-一个中心区-三个城市群-六个都市圈-若干个城市,其中都市圈是核心,是科创策源、产业集聚、政策协同和社会协调的基本载体。“1小时通勤圈”目前是上海都市圈“画圈”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这个画法,都市圈的范围也会动态变化,交通技术、社会发展程度、市场力量等都会是影响因素。书中对上海都市圈中心城区更新的历史变化与当前特征的概况,结合了对上海城市更新研究的较新视角,是很有延展性的探索。

《商旅安否:清代重庆的商业制度》

周琳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158元。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周琳博士的这本商业史和制度史研究著作向我们展示了清代水运与商帮发达的大都市圈是怎样的状态。正如序言作者李伯重教授强调的,重庆因为是由工商业造就的,所以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城市,而且跟上海不一样,主要是由本土力量造就的。为了解析当年的中国本土制度是如何催生一个大且远离海港的工商业城市,作者考察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法制历史资料,以及关于贸易和劳动力方面的各种组织方式的资料。作者谈到,清代的重庆首先是商业活跃的城市,其次是商业职能与西南地区政治职能并重的地方性大城市,还是移民城市。《巴县档案》在史学界颇有影响,这份规模宏大(达11.3万卷之多,跨150多年)的清代重庆地方历史档案是这本书的重要依据。作者的观察是,“清代的重庆就像一个城市实验室”,在酝酿各种关于商贸方面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由此留下大量“实验数据”供后人揣摩。作者通过城市考现,用身体研究重庆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顺利达到辅助考古之目的,看到“棒棒”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所以本书也有相当篇幅研究清代重庆脚夫群体。本书夹叙夹议,一边铺陈重庆商贸经济发展史的素材,一边评点清代不断变化的工商业行政管理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的优缺点,还进一步不断提出过往历史研究对这些问题是否考量得有所偏颇。作者在结论中对清代重庆商贸从繁盛到衰落的原因作了探讨,并谈到当时官府在市场治理中的作用,以及长江受开埠影响而发生的更大规模的变化。

《世界遗产的诞生》

《旅行家》杂志2021年9月号(总第309期)

现如今人们出门旅游看到的景点很多都是有级别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都是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工作,当然也是有先后顺序的。该刊这期专题关注了最新的全球世界遗产发展情况和旅游潜力。该刊认为,世界遗产的诞生并不是从得到认定的这一刻开始的,而是始自它真正出现的时候,但认定世界遗产对这些地方的新生是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该刊举了很多例子,从尼泊尔、墨西哥、克罗地亚到波兰,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在认定前后有不同的经历,认定对世界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但也并不是全部。评上世界遗产之后吸引来的流量和资本都有可能带来负面的东西,事在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罗斯勒在受访中强调,全世界应该互相学习如何采取措施让世界遗产有能力抵御大型气候灾难和各类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新冠疫情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在持续,需要长期地关注和研究。该刊用几篇专文介绍了华沙老城原真性大讨论、埃及阿布辛贝搬迁、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与他的17个世界遗产建筑作品、丽江古城如何平衡保护与旅游开发等。

《关注银发一族“触网”》

《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37期(总第1026期)

昨天小编还在上海的一个地铁站里看到一整排灯箱广告,吸引大家扫码体验老年人智慧手机app服务,有个好听的名字,不小心被小编给忘了。再往前一天,小编还碰到地铁安检口有老年人不方便提供手机健康码,慢悠悠掏出身份证登记。当今“银发一族”的“数字化生存”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也是后面几十年的蓝海。有时候不禁想,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几代人,老了以后会是怎样呢?一群老头老太在公园围在一起打手游?该刊选了三个角度来关注这些问题,一是很多老年人现在已经深度沉迷短视频app,是好事吗?怎么办?二是老年人如果不擅长用手机和上网,“数字鸿沟”会对老人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三是老年人在新媒体上的形象有什么新趋势。从前不久召开的“数字化与老龄化,从适老到助老”研讨会上的观点可以看出,数字化的方向应该是帮助老年人实打实提高幸福感,不能给老年人带来“数字孤独”。短视频诈骗伤害了很多老年人的精神,夺走了他们的养老积蓄,官方和社会都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电子诈骗侵害。专家们还建议,要多采取方便措施调动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知识的积极性。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