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勇×余秋雨 | 用语言沟通中西,搭建文化交流之桥


“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感染,而不是刻意地输出中国文化。”


“文化要交流分享,而不是过度保护。”


8月17日上午,联合国赴华项目负责人、原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老师携回忆录《愿在他乡做使者——何勇回忆录》,于上海书展东一馆活动区举办新书发布会。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老师应邀出席,与何勇老师一起就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话题与现场读者分享讨论。



愿在他乡做使者


余秋雨老师谈到,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不是刻意地、居高临下地去传播,是靠一群人安静的品德,表达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让大家自动的、自发的、自愿的向这种文化靠近。


何勇老师文质彬彬,精通中西双语,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何老师组织了许多赴美留学的年轻人,让他们参与联合国的工作,同时又组织美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引导他们领略名山大川、学习中国文化,如同一位“文化导游”。



何勇与人为善的人格,把文化交流的本质,传达出来。何勇其人,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有古代君子之风。


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何勇老师笑谈了一些在联合国工作的故事。在联合国的平台,何老师经常接触到国内来的著名学者、文艺界的名人,组织了六百多场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余秋雨老师。


从2005年开始,何勇老师多次邀请余秋雨老师赴纽约讲座,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余老师在美国的讲座很受欢迎,既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新书发布现场座无虚席


文化驿站的掌门人


很多人以为,学好语言就可以传播中国文化,但很多语言好的人,交流也有问题,关键还是人品人格。


乐于面对世界,平等面对世界,把世界当成一个普通的大家庭的心理,才是一个驿站掌门人的优秀品质。知识与外语没有温暖的人格重要,在这个意义上,何勇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余秋雨老师在给《愿在他乡做使者——何勇回忆录》撰写推荐语时,称何老师为“文化驿站的掌门人”,并把这个掌门人的品格推荐给一切做文化交流的人。


对谈结束后,现场观众先后与两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并结合日常的具体问题与嘉宾交流互动,现场气氛活跃生动。文化不应该仅仅是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课题,它需要保护,需要传承,需要碰撞。何勇老师和余秋雨老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讲述,为台风过境的上海带来了一场交流的盛会。


▲签售队伍排起长龙





《愿在他乡做使者——何勇回忆录》

何勇  著

定价:50.00

2018年8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前半部分是何勇的成长回忆,记叙了他的家庭、他的童年、少年时期随父母下乡插队、作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以及留校任教、申请出国留学的往事。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记忆;本书后半部分重点书写了他在联合国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他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经历,处处体现出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炽热的赤子之心和儒雅圆融的处事能力。全书语言通俗流畅,图文并茂,既是何勇个人的回忆录,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大国崛起的丰姿。



作者简介


何勇老师系南京大学校友、兼职教授、南京市文化名人,80年代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联合国语言部中文组工作,曾任联合国中文组组长。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何勇老师从事中文教学之余,借全球外交平台,发起联合国赴华汉语培训项目、主持每年一度的联合国“中文之夜“活动、创办华美人文学会等,为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撰稿、编辑:金少帅  戚宛珺


你可能还会喜欢:


旅行中我们读书吗?

南大社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推荐选题位居前列

荐书 | 《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走进老塔的镜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