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昼夜节律的密码

面对环境、遗传、衰老带来的生物钟的破坏,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潘达博士是世界上最顶端的生物节律研究专家之一,他所倡导的“用生理时钟养好健康”的理念——在合适的时间运动,在合适的时间饮食,以及在合适的时间睡眠,其本质不仅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优化调整,同时也是一种精准医疗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本书原著既是一部构筑在复杂的分子生物钟原理及生化反应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科学读本,也是一部通过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来知道个体健康的使用指南。徐璎教授的中译本,更使本书具有非凡的可读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读者不妨依循书中所提的“8小时限制饮食、7小时睡眠、持续12周”的作息原则,加以自我调整,活出四维健康来: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


序言

刘德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昼夜节律是众多生物节律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几乎所有的生物,在地球24小时昼夜自转的驱动力下,将生存环境的律动在生命体中反映出来。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知道生物钟就印记在自身的遗传信息之中。在各种细胞组织中,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物节律演化,产生了精密的生物钟。主时钟位于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的核团,利用电信号、多肽,激素等将环境的时间信号通过神经、体液的变化传递给心、肝、脾、肺、肾等外周钟,使得周围组织与环境同步化,如同齿轮一样地相互作用,协调着身体各部分的运转,确保身体的生理、生化、行为准时有序地运行,使机体按照时间改变来确定其行为的优先性,使体内的时间与天文时间保持一致。

早在四千年前,尧帝时期的百姓就一边击壤一边歌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意思是,太阳出来就该耕作,太阳下山可以回家休息。喝着凿开的井水,吃自己耕种的粮食,日子逍遥自在,谁还羡慕帝王的权力?这是早年的人们期望按照天文时钟过着天人合一的惬意生活。千字文中“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更准确地反映日间变化的规律。然而,时过境迁,目前人类太多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改造自然,就像空调让人们挣脱了四季的变化,各种轮替班工作又致使人们不分昼夜,电灯的发明让我们的黑夜如白天,晚上各种闪烁的电子屏幕更成为生物钟的强力杀手;更有甚者,飞机随意地将人们送往完全不同的时区,而火箭载人更将人类送到地球以外的太空。凡此种种,这些环境改变足以让人们的生物钟发生紊乱。 


此外,遗传因素、机体衰老等也会导致生物钟与环境钟的不同步。遗传因素主要是指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突变,导致生物钟走得更快或更慢,幅度更高或更低;而衰老可能是生物钟基因在分子水平的表观修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机体生物钟与环境天文钟步调不一致。人的生物钟一旦出现紊乱,人们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情感异常、代谢紊乱、免疫失调以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面对环境、遗传、衰老带来的生物钟的破坏,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潘达博士是世界最顶端的生物节律研究专家之一,他所倡导的“用生理时钟养好健康”的理念——在合适的时间运动,在合适的时间饮食,以及在合适的时间睡眠,其本质不仅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优化调整,同时也是一种精准医疗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本书原著既是一部构筑在复杂的分子生物钟原理及生化反应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科学读本,也是一部通过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来指导个体健康的使用指南。徐璎教授的中译本,更使本书具有非凡的可读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读者不妨依循书中所提的8小时限制饮食+7小时睡眠+持续12周的作息原则,加以自我调整,活出四维健康来: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

《昼夜节律的密码:减肥,优化体制,改善睡眠》

(美)萨钦·潘达 著

徐璎 董莺莺 徐扬歌 译

点击图片 一键购买


你可能还会喜欢:

从历史镜像中探索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北欧文学:世界文学中的一座宝库

所谓理解,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