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6)

历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2022-04-27


前言

2022年,历史人类学公众号推出固定栏目“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推介国内外历史学最新著作。介绍中文世界的历史学研究的同时,还适当关注非汉语世界的历史学著作。欢迎各位读者提供资讯和投稿,投稿邮箱:history202201@163.com。本期为2022年第26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

作者: 宋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2-4

页数: 336

定价: 48

ISBN: 9787101156195

内容简介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是《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作者宋杰先生推出的新著。本书收录了近年写作的6篇专题,分别探讨了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蜀汉刘备与诸葛亮统治时期z高军政机构的演变,蜀魏战争中的武都,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作战方略,孙权统治时期都城、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变化,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就当时经济区域、地形、水文及交通状况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对三国各方攻防路线与用兵策略所起的制约影响作了深入考察。

作者简介

宋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及历史军事地理,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有《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两魏周齐战争中的河东》、《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汉代监狱制度研究》等专著,其中《汉代监狱制度研究》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远迩终南:隋唐五代史论文集

作者: 杜文玉 主編 / 胡耀飛 执行主編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597

定价: 128.00

丛书: 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ISBN: 9787569523553

内容简介

《远迩终南——隋唐五代史论文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担任主编,集中了一批中古史研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集。论文集的作者构成清晰合理,老中青兼顾。论文集虽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呈现,但形散而神不散。既有对既往学术史的深入回顾、总结与反思;又有具体研究论题上细致、沉潜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杜文玉,1951年生。现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兼及宋史、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学术集刊《唐史论丛》(CSSCI)。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多项基金。

胡耀飞,1986年生,浙江德清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史研究所秘书(2021-)、副教授(2017-)、硕士生导师(2019-),研究领域时段涉及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五代十国史、宋史,兼及越南史,主要关注政治、军事、家族、文献、民族等方向。


敦煌变文语法研究(修订本)

作者: 吴福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4

页数: 441

定价: 138.00

ISBN: 978710020558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1996年经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学术委员会评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种由岳麓书社出版。现进行必要修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称代篇、虚词篇和造句篇三部分,共11章,计40余万字。跟其他专书语法研究不同,本书不仅详细描写了以《敦煌变文集》为代表的唐五代时期的语法系统,而且进一步通过与同时和前后其他文献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唐五代主要语法现象的共时差异和历时变化,并对汉语史上若干重要语法现象的历时演变进行解释;比较好地做到了材料与方法并重,共时与历时兼顾,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描写与解释的结合。原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外很多高校汉语史专业研究生的指定阅读文献,也是海内外研究近代汉语语法和汉语历史语法的学者重要的参考书,受到海内外汉语学界的好评。

作者简介

吴福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出版《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吴福祥卷》等专著和论文集20余种,发表《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等论文150篇,在语法化、汉语历史语法和历史语义、汉语方言语法史以及南方民族语言语法演变等方面,研究成果具有开拓性和前沿性。


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作者:万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3

页数:898

定价:298.00元

ISBN:978752039160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中外关系史角度以整体一全球双重视野和国家一社会双重主线思考论证的明代丝绸之路史,尝试再现14世纪末-17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大转折时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国际关系体系构建。全书由整体篇、海上篇、文化篇组成,秉承中外文献结合考证的治史特色,对于明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从陆海各条通道进行了侧重专题的论证和全面的整合研究,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外关系的互动互鉴史实,归纳总结了明代整体丝绸之路在中国史乃至全球史的历史定位,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作者简介 

万明,女,195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原明史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国际郑和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明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明代中外关系史论稿》、《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明本〈瀛涯胜览〉校注》、《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与徐英凯合著);在国内外发表《明代两京制度的形成及其确立》、《明令新探》、《白银货币化:明朝中国与全球的互动》等论文百余篇。


再造土司:清代黔东南的社会治理及变迁

作者:卢树鑫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89元 

字数:306 千字

页码:300

ISBN:978-7-5201-9788-5

内容简介

土司制度是理解历史时期西南地区国家治理的重要面向之一。按学界通行的看法,土弁是清雍正朝改土归流后在西南地区依照绿营弁衔专门设立的土职,属于武职小土司。本书围绕黔东南苗疆土弁的设立与嬗变,紧扣社会经济变迁,并从地方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在史料挖掘和史实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出土弁实际上是一种权力来源多样,身份介于土司、流官、差役之间的职官。土弁在黔东南苗疆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兴衰,深刻反映了清政府在这一开辟之前仍属于“不通声教、不服王化、互不联属、无君长传统”的地区推行王朝秩序并不断深入的过程。

作者简介

卢树鑫,1986年生,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兼及台湾史。在《近代史研究》《台湾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法律与书商: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

作者: (美) 张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Circulating the Code: Print Media and Legal Knowledge in Qing China

译者: 张田田

出版年: 2022-3

ISBN: 9787520197854

内容简介

张婷结合出版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收集了131种不同版本的《大清律例》、65种讼师秘本,以及诸多圣谕宣讲时涉及法律知识的宣讲底本,深入而生动地分析了清代法律知识的商业出版与传播,及其对司法体系和法律文化的冲击。她认为商业出版不但影响了法律书籍在司法系统内的传播与阅读,扩大了法律知识的读者群,而且加强了成案和私家律注的权威性。商业出版还通过《讼师秘本》等通俗读物影响了民间法律知识的构成与运用。除了文字传播,法律知识还通过口头传播,尤其是在圣谕宣讲时涉及大量民间常用的户律和刑律条款。

作者简介

张婷,美国马里兰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出版史、法律史,师从罗威廉、梅尔清。


西洋镜:中国园林与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

作者:[瑞典]喜仁龙 著

主编:赵省伟 主编

译者:陈昕 邱丽媛 译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园林》《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和附录三部分组成,共收录40万字、近800幅图片。《中国园林》初版于1949年,共收录图片近400幅,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1921年,喜仁龙得到中华民国总统的特许,成为少数几个获准进入民国政府办公地中南海、北海、颐和园等地进行考察和摄影的外国学者之一。其后,遍访拍摄苏杭等地私家园林,并获得弗利尔美术馆等海内外馆藏机构支持,拍摄大量中国园林的名画。这些园林大部分或毁于战火或遭人为破坏,幸亏有喜仁龙费尽心血拍摄的图片,我们才得以从中一窥旧时风貌。附录部分收集了醇亲王奕府邸罕见照片60幅。《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是《中国园林》的姊妹篇。初版于1950年,共收录图片约370幅,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追踪”中国主流园林艺术对18世纪后半叶欧洲园林艺术的影响,并借助图片和描述来说明园林艺术在英国、法国和瑞典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曾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瑞典国家博物馆绘画与雕塑部管理员等职。1916年起,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日本的诸多名校讲学。1920年起六次来华,曾在末代皇帝溥仪陪同下拍摄故宫,对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研究极深,代表作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中国雕塑》(1925)、《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1926)、《中国早期艺术史》(1929)、《中国绘画史》(1929—1930)、《中国园林》(1949)等。

主编简介

赵省伟:“西洋镜”“东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品饌東亞:食物研究中的權力滋味、醫學食補與知識傳說

作者:郭忠豪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2/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6269567973

叢書系列:允晨叢刊

内容简介

本書是郭忠豪博士多年的食物研究成果,透過豐富的史料與紮實的田野調查,提出耳目一新又具說服力的論點,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學術專著。——中央研究院 黃進興 院士

作者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洞悉東西方食物研究議題,本身的豐富學養使其具備嚴謹學術研究的素質,以跨區域的宏觀架構探討食物背後反映的政治權力、醫療養生以及族群關係,非常值得一讀。——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陳元朋 教授

本書透過「鰣魚」、「河豚」、「鱉」以及「三杯雞」,勾勒出近代臺灣、日本與中國大陆在飲食文化上的互動與變遷。作者以嚴謹的研究方法,加上生動活潑的敘述,賦予食物研究嶄新的活力!——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曾齡儀 副教授

作者简介

郭忠豪, 臺北醫學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研究專長,明清食物史、台灣飲食文化、東亞的食物、藥物與環境。


瘟疫与人: 中外历史的启示

作者: 余新忠 / 夏明方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4

页数: 268

定价: 78.00元

ISBN: 9787100189798

内容简介

霍乱、鼠疫、大流感……中医、细菌学、公共卫生……现代化、世界体系、历史分水岭……数位优秀历史学者齐聚,在浩瀚史料中挖掘关于瘟疫与人的关键概念!本书成稿于疫情期间,涉及医疗史、中医与西医、公共卫生、慈善赈济、疾病污名化等诸多内容,试图通过透彻梳理历史脉络,完成对“瘟疫与人”的全景展现,为读者提供全球视野下多向度的思想背景。

作者简介

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已出版《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和《中国家庭史•明清卷》《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等专著,译有《瘟疫与人》。

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首届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史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作者: 仓修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4

页数: 674

定价: 198.00

ISBN: 9787100203623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等。该书199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后,2003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过修订本,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修订本基础上增订,并增补了“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一章,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本次出版以2013年版本为底本再版,并收入《仓修良文集》。

作者简介 

仓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的编纂工作,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相似还是相异?:18世纪中英农村经济与社会比较

作者: 徐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18世纪中英农村经济与社会比较

出版年: 2022-3

页数: 479

定价: 69.00

ISBN: 9787100203951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通过比较18世纪中英农民与农村经济、中英农村生产关系,18世纪中英农村商品经济、中英农民生产生活、中英农民反抗斗争等,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作者指出,18世纪的中国与英国仍然是农村生产结构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差异,致使出现了不同的阶级分化,造成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同,由此英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中国仍受制于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作者简介

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欧中世纪史(以英国为主)、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合著)、《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西方史学史》(合著)、《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他山石集》等。


絲路上的帝國: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中亞史

作者:白桂思  

原文作者:Christopher I. Beckwith

譯者:苑默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05/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80元

内容简介

《絲路上的帝國》完整介紹歐亞大陸從古至今的歷史,它代表的是對這一世界重要地區的起源、歷史和意義之根本反思。人們對中亞的普遍印象是土地貧瘠、文明落後,生活在中亞地區的人靠游牧過活,好勇鬥狠、能征善戰,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被認為是飢餓的游牧民和貪婪的野蠻人,讓周圍定居的農耕國家和民族苦不堪言。然而實際上,中亞游牧民族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在中世紀,中亞是世界經濟、文化和學術的中心,當時中亞人的成就,點燃了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火種。本書將中亞歷史置於世界史框架之中,講述中亞各帝國的興衰更迭,解釋為什麼數個世紀中,儘管受到各地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中亞依然在東西方不斷碰撞、互動的背景下長期湧動著各種文化洪流,並引領著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發展,一次次地為世界文明帶來革命。中亞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局部的、被忽視的地區,而是理解文明歷史的中心。

作者简介

白桂思  Christopher I. Beckwith,當今素負聲望的中央歐亞研究機構——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分校中央歐亞研究系教授,曾榮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俗稱「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同時也是傑出的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發表過大量關於中央歐亞歷史和語言學的著作,包括《中亞的西藏帝國:中世紀早期藏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博弈歷史》(The Tibe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高句麗語:日語的大陸親屬語言》(Koguryo,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外來語:分類詞、類名詞和假名結構》(Phoronyms: Classifiers, Class Nouns, and the Pseudopartitive Construction)、《迴廊上的武士:中古世界科學的中央歐亞起源》(Warriors of the Cloisters)和《希臘佛:皮浪和早期佛教在中亞的相遇》(Greek Buddha)等。


Tribute System and Rulership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 Ralph Kauz(廉亚明), Morris Rossabi(罗茂锐)

出版社 ‏ : ‎ Vandenhoeck & Ruprecht Gmbh & Co

出版时间:2022-3

语言‏ : ‎ English

Hardcover ‏ : ‎ 368 pages

ISBN-13 ‏ : ‎ 978-3847114024

内容简介

Demanding and offering tribute is a most common feature in human societies and nothing special to China.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olithic and later societies social classes have developed where persons who achieved superior positions first could demand ‘presents’ or tribute from neighboring societies they defeated and the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turdy ‘servants’ from their own people. China was certainly no exception to that principle and one of the first terms for tax was thus ‘gong’, tribute. In China’s early, ‘feudatory’ social system, tribute was demanded from lower political entities, and the mutual ‘political’ relations were already highly developed during the Zhou dynasty (1045–256 BCE). This system of ‘inner Chinese’ relations became a sort of matrix when China expanded and achieved contact with countries which were more or less independent, and thus the ‘tribute system’ evolved. The individual case studies in this volume focus on the latest manifestations of the tribute syste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简介

Prof Dr Ralph Kauz studied at universities in Germany, China and Iran, did his PhD at Bamberg University and Habilitation at the LMU Munich. Since 2010 he is Professor for Si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Bonn.

Prof Dr Morris Rossabi, Ph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was born in Alexandria, Egypt. He teaches Chinese and Mongolian history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Uncertainty in the Empire of Routine:The Administrative Revolution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Qing State

作者:Maura Dykstra

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09/13/2022

页码:290页

定价:$49.95 • £39.95 • €45.00

ISBN 9780674270954

内容简介

Uncertainty in the Empire of Routine investigates the administrative revolution of China’s eighteenth-century Qing state. It begins in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with what seemed, at the time, to be straightforward policies to clean up the bureaucracy: a regulation about deadlines here, a requirement about reporting standards there. Over the course of a hundred years, the central court continued to demand m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provinces about local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By the middle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unprecedented amounts of data about local offices throughout the empire existed. The result of this information coup was a growing discourse of crisis and decline. Gathering data to ensure that officials were doing their jobs properly, it turned out, repeatedly exposed new issues requiring new forms of scrutiny. Slowly but surely, the thicket of imperial routines and standards binding together local offices, provincial superiors, and central ministries shifted the very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state. A vicious cycle arose whereby reporting protocols implemented to solve problems uncovered more problems, necessitating the collec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At the very moment that the Qing knew more about itself than ever before, the central court became certain that it had entered an age of decline.

作者简介

Maura Dykstra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Asia:Circulation,Critique and Comparison

西方史学在东亚:传播、批判与比较

作者‏ : Q. Edward Wang, Okamoto Michihiro and Longguo Li

出版时间:2022-3

语言:英语

出版社:De Gruyter

页码:657

ISBN-13 :978-3110717341

内容简介

This volume provides a unique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how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scholars engage and critique the West in their historical thinking. It showcases the dialogue between Asian experts and their Euro-American counterparts and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on how to challenge and overcome Eurocentrism in historical writing.

作者简介

Q. Edward Wang, Rowan University, USA; 

Li Longguo,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Okamoto Michihiro, Toyo University, Japan.


往期精选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2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1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推荐(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