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达克效应:越笨的人,越是不知道自己笨

汤汤和爆米花 胡慎之 2020-08-22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这些神奇的效应/原理,你听说过吗?


每周日效应栏目准时等候大家!


这周给大家介绍一个讲述“自大”的效应。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讲诉一下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或亲身经历!!


如果有想让我们说的效应或原理也可以留言互动,如果觉得这个效应挺有意思的话,可以给我们点个在看哦!


第三十期的栏目,介绍一个关于“自大”行为的效应——就是达克效应


你其实没这么厉害


我相信,大家身边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在那个人眼里,他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没有什么是不会的,我们去指导他,反而会被指责,说我们不懂装懂。


有时面对这样的人,真的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才好。直接跟他说,其实你没这么厉害,又怕伤他自尊。但不告诉他,任由他这样下去,好像又会给你生活带来困扰,特别当这个人是你的家人、伴侣或朋友。


这种过度夸大自己能力的人,其实对自己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在认知心理学里,有个效应叫达克效应,它是由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大卫·唐宁和他的博士生贾斯汀·克鲁格提出的。


他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水平低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厉害。而水平高的人,往往却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唐宁和克鲁格的实验是这样的,他们先是请来了专业的喜剧演员,给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评分,作为一个参考答案。接着,邀请65名大学生被试来为这些笑话的有趣程度评分。


把被试们的答案跟喜剧演员的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评分的一致性来给被试的幽默感能力进行排名。在实验的过程里,唐宁和克鲁格还会询问被试,他们认为自己的幽默感水平跟平均水平相比如何,给自己排一个名次。


通过观察被试们的幽默感能力排名后,他们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结果:


  • 在对自己的幽默感的判断上,大部分人都会评价过高

  • 测试结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对自己的成绩预测非常准确

  • 测试表现最优秀的人,认为自己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

  • 测试表现最差的人,认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


康宁和克鲁格认为出现这样结果是因为,能力差的人会错误高估自己的能力,能力好的人会错误高估其他人的能力



西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说过: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聪明的人,认为自己能力不出众;愚蠢的人,却认为自己的举世无双。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前几天,公司的小伙伴给我分享了一个网上的故事,她说挺适合我拿来写效应的。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人素颜去抢银行,很快就被抓了。他很郁闷,问警察是怎么发现他的。

警察很无奈地说:“你什么伪装都没有,怎么可能抓不到你?”

他说:“我涂了隐形液啊!”

“什么隐形液?”

“柠檬汁啊!我看视频说,柠檬汁可以隐形,所以我就涂了一脸,然后去抢银行了!”

“...”


看到这个故事的我,是沉默的。


虽然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啊,但又感觉这个人的幸福来得很简单。


我也曾经在微博看到过一个漫画,它里面画的是一个番薯,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人参,感觉很厉害,所以它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一旁的人参看到后,觉得很不爽,就过去跟它说,你就是个番薯,不是人参。在得知真相后,番薯呆了一下,然后继续很开心地说,“哇,我是番薯啊!”。


我们可以说这个番薯不知好歹,过度夸大自己的价值,很讨人厌,特别当我们是人参时。但换个角度想,为什么它能以自己是番薯而那么开心,而我们作为人参的,却不会为自己是人参而那么开心?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能力高的人总是思考过多,低估自己的价值,而能力低的人却经常觉得自己很厉害,高估自己的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另一种的解读?


不妨,留言告诉我吧。



< the end >

喜欢这篇文章,请给我们一个在看吧。


 作者介绍 


汤汤和爆米花,胡慎之公号电影专栏作者,爱养羊,爱吃爆米花的电影爱好者,公号:胡慎之(hushenzhixl)。


推荐阅读

亲密关系中,千万不要成为“语言矮子”


☟ 点击原文链接,可免费收听胡老师的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