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司徒|证悟是一种全盘的理解,超越了所有的限制;身体上的完美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完美和心灵上的能力

今日社会常见的负面态度中,最具有破坏性的,就是自怨,似乎有很多人,很讨厌自己。这一点对于来自西藏佛教文化中的人而言,是相当难以理解的,在那里大家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都太爱他自己了,爱自己超过其他东西。


一般的看法是,所有问题丛生于对自己太执着,所以要练习去关心其他众生如关心自己一样。佛陀的教示,强调生命是苦,并告诉我们苦因为何,所以,我们要学着去除我执,不要把焦点上总是放在“我”及“自我”上面,否则将会丧失明觉之心,或丧失去关心除了我自己喜欢与不喜欢之外的事物。强调生命是苦,并不是要人们哀怜自己,而是要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实相,使他们落在情境中时,感觉会好一些。

了解实相可以帮助人们接纳自己,并诚实的接纳自己的处境,如此才能进一步去改善这个处境。让人们对自己感到满意,这远比让痛苦又变成他们生活中的更多负面的因要好。正面的去面对他们在贪、嗔、痴、慢、疑上所犯的错误,并正确的知晓苦因是源自这五毒,那么他们就可以比较客观的来面对所处的相对世界。

佛教里有个重要的信条,对于那些不能接纳自己的人,这个信条有治疗的效果。人们常常会对自己不满或感到失望,因为他们不能达到他们自我的期望,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与毛病,这使得他们感到沮丧。事实上,看到你自己的缺失是一件好事,它总比你看不见这些缺点要好。然而,当你看到自己的限制,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弱点时,你又把它们当成是究竟的你,那么你就会对你自己,对你周遭的事物产生非常负面的看法。

在佛陀的开示里,没有任何负面的事物是究竟的,也没有任何弱点是究竟的。所有负面的事物、短处和问题,都是相对的,是暂时的。在究竟意义上,任何事物都是完美的,在究竟上没有任何不完美的东西,知道和了解了这一点,便可以帮助人们不再去说他们恨自己。不管人们可能犯下多少错误,每个众生的究竟本性都是完美的、是正向的,它超越了肉身、人格,和变迁的外境,不论是在哪一个生命周期之中。

假如你不知道你的究竟潜能是完美的,你就会想要去隐藏你的弱点,不仅在别人面前想隐藏,甚至面对自己也想隐藏。有些人玩些心里游戏来隐藏,有些人则以自毁的习惯来隐藏。人们若相信他们自己的负面就是故事的全部,那么他们可能会变得更糟,或变成酒瘾、药瘾,或某种形式的发疯,企图去忽略他们在相对真实中的不完美。谁愿意去承认自己在究竟上是恶的?如果你将自己的弱点看成是你究竟上的潜能,那你就完了,因为一切都没有希望了,你不可能改善任何东西。

但是,当你了解到你的短处,只是相对的,是会改变的,那么你才有可能将你究竟的潜能展现出来,对于你自己是什么才会产生真正的信心。如此,你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开放的人,同时也能够很实际、很有动机,和很有效率的生活,你将会获得既真实又真切的利益,活在你的生命之中相信并理解究竟证悟的本质。


当然,在相对意义上你是不完美的,所以你必须时常关照到这一点,脑海里清楚这一点,于是透过不断的学习,多开展出一些正向的究竟本性,虽然在究竟的意义上,你一直都是完美的。这看起来有点矛盾,有点吊诡,但这矛盾正有助于思维和理解。

佛教里有种修行方法,与心理治疗所设计的作法有点相似,也就是静坐(meditation)的训练。佛教徒的祈祷,有些时候也被当作是一种心理治疗。甚至依据某些指导原则来生活,就是一种心理治疗,静坐是一种更深刻,更有力的方法。静坐不是肤浅的,也不一定就马上回答一个人所有的问题,它如实的存在那儿,它较表面所见更精微。静坐是一种帮忙人们很容易就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要的答案,就能被我们所体会、觉受与了悟。

想像让世界倒退,返回到人们都住在接近大自然的状态,是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许多国家,人们已经不可能再成长于健康、祥和、亲近大自然的环境中了。大家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的实相,对许多人而言,这需要心理治疗;对另一些人而言,他们静坐。西藏佛教里来痊愈心灵的方法,也可被用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虽然在传统上它不被视为是心理治疗,只不过现代社会这样称呼它。

从佛教徒的观点,人们的生命观常常落入两种极端。当然,有些人是落在两极端之间,有些人具有较多某一端的特质,也有些人两极端的特质都具备。第一种极端,是非常注意过去及未来,对于现在全然不重视,这种人的时间,都花在思索为什么过去会有那样的结果?以及花在计划未来要做什么。另一头的极端,是全然不理会此生以外的未来和前生,生命就像一块两头锯断的圆木。这类人或许神智健全或许不健全,或许快乐或许忧郁,不管怎样,他们觉得生命开始于生、结束于死,这就是生命的全部了。持这两种极端见解的人,都会相当的厌世或有不安全感。 

这两种倾向也有其正面的意义,质疑过去展望未来的这类人心胸开放,他们已准备好要去了解事物深刻的一面。他们像磁铁一样,有些人很难理解接受事物,他们很轻易地就吸收接受了;当他们有所成就时,不会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总是向前看,期待未来会更好。这种方式使他们不执着于现在,这使得他们能够向前进,这是非常好的。他们不会被现在所拥有的种种所黏住,却常常去注意哪些他们还没有的东西。

持断见的人会极端讲究效率,他们一旦开始做什么事就会去完成它。他们完成一件工作的方式,常是全力以赴的,就像要征服它们一般的努力。他们真的都能处理好事物,而且他们很肯定自己,一旦从事某件工作便毫不迟疑,当他们做某件事时,总是全面掌控直到事情完成,他们相信自己有权力去操控。他们不常表现自己的情绪,即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情绪。

就像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一样,人们会期待一位西藏佛教徒要做某些事情才会得到尊敬。有些理想是人们努力要做到的,例如不仅是利益自己而且利益他人。他们努力充实自己以利益他人,他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着想,以便了解对方。

有宗教信仰的人们,会倾向思考事物深层的意义,他们的目标是证悟,不会将自己设限于只追求人世间的完美,人世间的完美只是完全证悟道上的一步。佛教解释每个众生都有证悟的潜能,以及教示我们如何达到证悟。证悟是一种全盘的理解,超越了所有的限制。身体上的完美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完美和心灵上的能力。


——第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相对世界,究竟的心》

相关链接:
“上师”的真正含义
在混乱充斥的人生里,唯有时时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平衡才于焉依止

      


       编辑/鸟湖山文化   vx:shihuadu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