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纯粹是指直接坦率的真谛,涉及拥有一个如实看待事物的基本参考点,它不会太哲学、太具诗意或太具艺术气息

法的两个层次


“法”这个字含有诸多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方式”、“风格”或“系统”。举例来说,日本和中国的产品包装使用“法”这个字,说明如何开启包装,使用其内容物。“法”也代表“基本的规范”或“学问”,也意味着“止息痛苦”、“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或“心可以思想的事物”。它也代表可能会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发生的事情:可能性、不测之事、期望和现实。它也意味着恐惧和大乐。在藏文里,它是“却”(cho),在巴利文里,它是“达玛”(dhamma)。


在早期印度的传统中,“法”没有任何沉重或特别的意义;它只表示“真如”或事物的“如是”。一般的法是基本的规范准则,存在于每一个别、单独的情况之中,例如食物之法、火之法或水之法。举例来说,食物之法是填饱食者的肚子;火之法是让你取暖,烹煮事物;水之法是止渴。如此,事物以各自特定的方式而发生。一般的法是指事物在功能和务实层面的运作方式。


1. 一般的世间法


基本之法是真谛,它的方法是实用的,但层次较低。在那个层次上,真谛是世俗的,而且平凡无奇。虽然基本的法有它的深度,但不会维持超过几秒钟、几分钟或几小时。即便是较低层次中的最大真谛,也不会维持那么久。它有如饮食,我们吃它、消化它、最后把它冲下马桶所需的时间,也是世俗谛维持的时间。它维持的时间不会很长。


一般的法也包括一般伦理道德的常规,例如不对朋友说谎、不杀害朋友或恶待敌人。层次稍微高一点的一般法或许也包括试着善待朋友和敌人。因此,佛陀使用“法”这个字的原意是相当基本的,它指出事物的原貌。对于早期的印度人而言,法是一种术语。如果他们无法把一件事情理出头绪,他们会说,它是“那个法”或“这个法”。它的基本公式是:“此”法它能够成就“彼”。这是第一种法或一般的法。


在有了一般的法之后,我们可以发展更高深的法。


为了区分低法和高法,我们必须区分纯粹具实用功能的法——例如食物之法或水之法——以及心理之法或一个人的心的状态。反思一个人的心的状态,不论它是什么状态,光是“反思”这个动作,就区别出较高层次的法。在西方国家,我们似乎没有一个表达“法”的同义字。人们实用真谛、规范或教义等字,但所有这些用语都含有宗教意味。这不完全是一个老掉牙的主题。印度教和其他宗教仍然使用“法”这个字。一些老师把“法”这个字看待为一件昂贵的古董或艺术品,暗示他们所呈现的事物远比教学昂贵得多。藉由使用“法”这个字,他们可以把价钱再往上推高一百或一千。但是根据佛教和印度的传统,“法”纯粹是指直接坦率的真谛。不论“法”是指佛陀的法教,或比较平凡、世俗的现实,它都代表真谛。



“法”不是一件你要放弃或培养的事物,而是可资运用的事物。它非常简单且基本。你的生命充满了法。你的父母用育儿之法把你养育成人。你进入学校之法,然后采取某种职业之法,或从大学辍学,采取叛逆分子、苦行者或盗贼之法。你结婚而有了婚姻之法;陷入爱河,而有了爱之法;开始成家,有了养儿育女之法。这个法的清单一长串。


基本上,“法”就是发生在你生活里的事物。“法”牵涉了事实,但这些事实不是概念的、数学的或分析的事实。它们是切合实际的事实,是个人的亲身经验,是如实的事实。我们似乎难以直截了当地面对生命的事实,但“法”既是直接坦率的,也是普通平常的。


“法”并非只是运用资源。当我们开始了解事物之法的时候,就会看见“法”不只是吃饭、睡觉或娱乐。我们是有教养的人类,对事物有如实的看法,并且想要深入探索事物。在那个时候,“法”就变成了道路,不是教义。那条道路教导我们,为了了解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需要拥有更大的视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参考点,我们很容易就会把每件事弄得不必要地复杂,甚至连煎一个蛋黄朝上的单面荷包蛋,都会变成一件饶富哲理和艺术气息的议题。我们可以在蛋上作画,然后出售。我们可能会爱上蛋,并且害怕把它们打破。我们可能会觉得蛋是神圣的,赋予世界生命。


然而,我们可以超越这一切,并且非常简单且直接地处理生命的弦外之音。“法”的生活方式涉及拥有一个如实看待事物的基本参考点,清晰但准确。它不会太哲学、太人道、太具诗意或太具艺术气息。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没事,我有定心丸》

遗教法宝:三乘法教系列之一——别解脱道(上)


相关链接:

心是旅人,你与自己共事的特定风格是车乘,你的处境则是道路;你不必谈论你的旅程,你只要从事你的修行

激励自己去实修,修行的动机之所以生起,是因为你每一次修行都会有一种喜悦安乐的感受,而信念或信心就是从那种感受中生起





   

      



         编辑/鸟湖山文化  vx:shihuaduo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