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宗教

顶果钦哲| 当修行者面对困境,应当运用这种困境作为加强修行的机会,就像是强风不但无法吹灭大火,反而会让火烧得更旺盛

将修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谈到“佛法修行者”一词,我们指的是一个人,能够面对任何状况,不论好坏,甚至能够把最坏的经验拿来当催化剂,帮助他在修行道路上进步。人生的遭遇应当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修行、经验和领悟,我们应当了解,所有遭遇,不论正面或负面,都是修行道上的开示。


不论是好的和坏的经验,都可能使障碍生起,这些障碍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或者征服我们。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不去分辨好坏、有利或不利,而同样地养育所有众生;很单纯地,大地就在那里。当修行者面对困境,应当运用这种困境作为加强修行的机会,这就像是强风不但无法吹灭大火,反而会加强火苗,让火烧得更旺盛。


如果我们面临不幸,像是碰到不良影响,被人辱骂或批评,甚至被丢到牢里,我们不应当想“我一直都在向三宝祈请;我不应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要了解,所有这一类的困难都是因为在过去世不断伤害他人的结果。我们要忍受这种苦难,心想:“愿其他所有众生,因着他们过去世累积一切恶业所带来的痛苦,透过我的遭遇,集中在我身上,并在我身上耗尽”;要永远了解,困难的状况其实是莲花生大士善巧方法的示现,以此方法给我们机会净化自己的负面业力。


于是,我们要快乐地接受任何痛苦或批评,心想:“这是因着上师伟大慈悲才降临我身上的”。举例说,有许多……人,过去二十五年在……被囚禁,权力被剥夺,日子极为困难,但他们能对上师有着伟大的虔诚心,对佛法修行的热诚从未动摇,极度受苦的经验反而把他们的心转向法,同时加强他们修行的决心。


如果碰到幸运的状况,我们永远不应当执著,反而将它们视为梦或幻影。如果得到财富,住在美丽的大房子中,不应该认为自己重要或伟大;我们更不应该囤积财富,或者想要住得更华丽,也不应当在乎名利。事实上我们应当了解,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运都是因为上师的慈悲。当我们获得任何财富,或成就某些伟大的事情,永远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一切无常——经文中说:“所生的必死,所聚集的必散,所累积的必耗尽,所有高的将会被拉低”。


遇到顺境,应当心想:“愿自己现在所有的财富能够分配给一切众生,愿自己所有现在的财富能够供养给莲花生大士,愿自己衣食温饱就能满足”。事实上,要维持自己是很容易的,只需要足够蔽体的衣服免被风吹雨打,也不需要过多的食物就可以了。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我们若有机会到山洞中或独自闭关的地方居住,应当感到满足。


所有过去伟大的圣人都曾住在山洞中,与野兽为伴,这是因为他们能从心底深处转向佛法。他们放下一切,以流浪的苦行方式来修行,这样一位出离者的心充满了法,法的念头引领他到岩洞中独居,而死亡的念头持续激励着他的精进,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习这样的心态。


如此一来,我们甚至可以防范将顺境变成为自己修行的障碍;否则,有些佛法修行者得到一些名声,就开始认为自己是老师或喇嘛,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吃好的,穿贵的,以及有更大的名声等。当情境真的如此时,执著及我慢就加强,而完全忘了修行的原始动机,这是行不通的;视有利的情境如梦如幻,可以避免此类过失而加强我们的修行。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修行状态的改变:如果修行本身遭遇困难,比如说昏沉、念头狂野,以及观想不清等,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来培养纯净的觉受;也就是说,不以一般凡夫的觉受来看待自己的环境及其中的有情众生,而将他们视为铜色山净土,其中住满了空行及勇父。同时也代表着,一切显现就是莲师,一切声音是莲师的心咒,而一切的念头都是莲师智慧的化现。


当我们在修行中很幸运地有着清晰的觉知,以及好的修行体验,我们不应该想“啊!我变成很高的修行者,我应当成为一位老师!”我们毋须太重视它,而在清新生动的当下觉知中歇息,没有目的也没有执著。


简而言之,无论我们得到的是财富、名声、食物、衣服或心灵体验,我们内心中都不应该生起执著及攀附。如果有这样的感受时,我们应静静地安坐,然后吐出三浊气,同时想着贪、嗔、痴伴随着浊气被驱离,然后忆起这些暂时性的成就是如何的无意义及快速消逝。


——顶果钦哲仁波切《上师相应法》

相关链接:

全然的信心是走向觉醒最稳健的方法,上师温暖的慈悲和智慧,能够融化我们内在的垢染,让内在佛性绽放出来

我们的见地应如天空般宽广,一旦发觉明觉在空性的中心生起,纷扰的情绪不再昏暗,反而成为其美妙的装饰






              编辑/鸟湖山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