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大心理学效应,个个颠覆你的思维!

知库君 社会学了没 2020-09-12



推荐

作者:知库君

来源:网易数独(ID:zkopen163

编辑:留木



社长说

不是我吹,全部学会就能和我一样了~(超小声



● ● 

七大心理学效应,

个个颠覆你的思维!


转眼间已经到6月份了,2019年只剩下二分之一。


有人调侃说,“我宛如戏台上的老将军,背上插满flag。2019年初制定好的新年计划,时隔6个月又重新抄写了一遍。”


为了新的开始,别再一拖再拖,陷入自己的惯性思维了。


想要结束“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的状态,必须做到知己,首先猜透自己的心思。


了解这七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做个明白人。


飞轮效应


想到马上要做作业,或者是工作需要返厂报废式修改,就不想动,拒绝进行下一个动作。


作家开始写书,艺术家开始雕刻……都是第一步最难。


这种懈怠既是拖延症的根源,也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


背后暗藏着“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


Photo by Christopher Burns on Unsplash


飞轮开始转动时需要的能量,其实是每次痛苦的突破拓展和积累。


这是在为了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而做准备。一旦体系能够彼此支撑,那么它的运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正如歌德所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开始。”


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前,先过了心理的难关,之后的问题就会更加容易上手。

和自己打退堂鼓的心理打个架,别让它拖住你前进的步伐。


蘑菇效应


曾有一个朋友向我倾诉,刚刚开始工作时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派下来的活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完成,明明比别人更认真,反而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功劳被无视,得不到领导赞赏。


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


“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灰暗的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要度过一段挣扎期。


别担心,虽然“前途茫然”的感觉会持续在整个蘑菇时期,但等到长得够高够壮,就会被人重视。


2009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曾上演一场观众看不出“破绽”的演出。名不见经传的演员Rachele被临时通知顶替生病的主角,演唱高难度的《木偶之歌》。


正在逛街的她,只有不到四小时的准备时间。当晚,凭借平日扎实的积淀,Rachele出色地完成了演出,甚至刷新了高音记录。


木偶之歌 /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从这以后,她获得了更多的演出邀约。平日“蘑菇期”的持续积累,让她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应该相信所有的奋斗和努力,都可能是养育“蘑菇”的肥料。否则平日的碌碌无为,会让你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无法拔出深深扎根于内心的自卑怯懦。


鸟笼效应


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两位学者围绕着一个有趣的赌约争论起来。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信:“不可能,我压根没想过要养鸟。”


于是,詹姆斯为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 从那天开始,到卡尔森家里的访客总会在看到空的鸟笼之后,关切地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


卡尔森一次次的解释只能换来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久而久之,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


他被詹姆斯的“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的意识消失、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


摄影:Rod Long on Unsplash


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逛超市时,常常因为需要性不强的东西,不自觉地往购物车里添加更多无用的产品。为了凑满折扣下限,为了预想的附加价值,花费了更多的金钱


鸟笼效应对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比如想要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就每天翻开想要完成的书籍,放在书桌上暗示自己。


不要让书籍沉重的封面打败你, 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正向利用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野马效应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就像在豹子耳边不停烦扰的蚊子,它们在吸饱血之后就马上离开了,可是却有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


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它们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


这和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极为相似,因为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


这样的人往往难成大事。


他们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造成了像这群野马一样伤害自己的结局。


生气常见,可若不加控制,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2017年11月,主演过《危情三日》、《护士长的故事》等电视剧的著名男星杰森·贝吉就是因为情绪管理方面出了问题,而遭到NBC电视台的内部调查。


杰森·贝吉 / 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电视台经常收到同剧演员和工作人员对贝吉的抱怨,投诉他在片场非常易怒,甚至会对同事有冒犯性的言语和行动攻击。


正是因为常常情绪失控,贝吉收到了正式的投诉。他也发出了一份道歉声明:“我和情绪问题作斗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弥补这些伤害。”


人生失去控制,是从不会管理自我情绪开始的。


感到不如意时,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情绪所带来的困境。


冷静一下,重拾理智,再来做决定。


凡勃伦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曾经提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人们愿意花更贵的价格,购买更好的服务达到享受的效果。


在美容院做保养的女性 / 视觉中国


其实,这一理论在职场中也能体现。如果想要得到“好价钱”,就要思考如何把提高自己的价值,再去放在更合适的位置待价而沽。


但就像有些人喜欢买奢侈品、开豪车、收藏古董,做足了面子功夫。其中大部分是想通过凸显审美的“小众”来得到社会心理的满足,而非真正在意其中的价值。


而自己的“身价”,有时候却并不是外界的物质赋予的。提升自己真正的身份感,靠的是内修。


高晓松曾经和传奇明星席琳·迪翁合作过。那次合作,席琳·迪翁和她的团队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在录音前全部早早赶到现场、提前向合作方讲解她的习惯、鼓励合作方多提要求等等。


甚至,在工作结束后,高晓松还收到了她的感谢电话。电话里,席琳·迪翁非常真诚:“特别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今天的工作,我特别快乐。” 


2018年7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席琳·迪翁(Celine Dion)举办演唱会 / 视觉中国


高晓松感叹:给席琳·迪翁录音非常幸福,越大牌的明星越不耍大牌。


在工作生活中,提升修养才是拥有好口碑的根本,让自己的存在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变得“抢手”。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便更加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而南风徐徐地进行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阳光普照。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


这场比赛,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风车 / 视觉中国


这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也说明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一旦方法错误,那么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都很清楚“见人下菜”的社交法则。其实,不仅是在人际关系间,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聪明的人需要拥有一定的“弹性”,温柔灵活比极端刻板更有效果。


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法则。


有的时候,处处给自己树敌、只想着强硬地和对方比拼,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因为花太多精力在这些看似狂风与暗涌的斗争上,势必导致工作不精和事业发展缓慢。


如果学会灵活地和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处,各取所长,互相合作。像这样,相处的方法一旦转变,正面的效果就会有所体现。


这就是温暖的南风力量。


毛毛虫效应


为什么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长进?


“毛毛虫效应”解答了这个困惑。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实验: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


然而,毛毛虫夜以继日的不停绕着盆转圈,没有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这个事例向我们说明,工作数量绝对不代表工作质量。追求“量”而不顾“质”,只会郁郁寡欢,怀疑努力这件事的价值。


只顾“埋头拉车”,完全不知道前方有一处拦路石头,自己其实一直原地踏步。直到力气用光,才猛然惊觉,之前做的都是无用功


作家八月长安说,“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断安慰自己,无论经历什么,都将成为我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我懂得选择让哪一部分经历成为我。全盘接受不过是懦弱。


努力攀爬的男性 / 视觉中国


在面对重复的工作和生活时,每个人也需要着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如果觉得停滞不前,不要再埋头苦干,试着抬起头,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开拓的视野。


上面的七个心理学效应,哪一条让你恍然大悟?


●  

1

 你可能会喜欢:

扼杀自信的六个心理习惯

揭露一个人人会犯的心理偏见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都有哪些?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