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吃喝喝都弱爆了,这届年轻人流行组团大保健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作者 | 盐亭

编辑 | 平子



请欣赏大型“你以为的年轻人”以及“真正的年轻人”现场:


-去逛街吗??

(最后在共享按摩椅上完成了整个约会过程。)


-诶微信置顶是你爸吗?-不,是按摩师傅。


-看《风味人间》的“筋打牛肉”,突然发现啊这不是x师傅的按摩手法吗!!

(??有事吗 这孩子魔怔了)



当代年轻人看似依然如同所有之前的年轻人一般逛街,看电影,自拍……


但其实,这些事情,都只是一件事情——大保健!!


至于为什么要去大保健?


因为颈部和腰部有毛病!


在丁香医生的公众健康自评分数中,全民平均分6.8分,90后自评分数只有6.6分,低于平均分,最年轻的人自评最低的健康分数。


而自评分数最低的当代年轻人“痛点”,主要集中于颈部和腰部。



于是颈痛腰痛的年轻人,奔向了大保健的怀抱。(锻炼?锻炼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但是,每次踏进那间艾香飘飘的按摩房时,你以为你解决的只是“筋骨之痛”吗?


按摩之下,隐隐满足了当代年轻人什么样的“别样需求”?


按摩店,真的“只是按摩”吗?


我是去按摩吗?我是去聊人生了!



城市画报《看看你,年纪轻轻就要去做大保健了》


没想到吧,以为是按摩,结果还附赠中老年限定版段子手服务!


可见推拿房远不止是推拿,放松的也远不止是身体。


走进推拿房,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现实的压力得到解脱,仿佛一切现实的东西在这里都“真空”了。


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把这种既不是家(第一空间),也不是办公室(第二空间)的互动环境称为“第三空间”。


在这种“第三空间”里,人们可以暂时将忧虑丢到一遍,放松下来享受纯粹的乐趣。


而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之一星巴克,它的门店设计也是为营造“第三空间”的氛围服务的。


柔和温馨的灯光,柔软舒服的沙发,

浓厚馥郁的咖啡香气等等,构成“第三空间”早期的样子


而为何各大公司的洗手间经常大排长龙,每个人的如厕时间都变得格外“漫长”?


这也是工作中没有办法离开但是又实在疲劳感到压力大的当代年轻人自己硬生生营造出来的“第三空间”。


在这一空间里,“听到同事在厕所里哭”“同事在厕所里讲上司的坏话”等等放飞自我的行为频频发生,正是因为这一空间所特有的放松的性质导致的。


在繁忙焦虑的工作,逼仄的居家环境,以及两者之间拥挤的通勤中,当代年轻人需要逃离这一切,去到一个无忧无虑的“第三空间”,享受纯粹的放松,而推拿房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不仅是身体放松的地方,更是心灵放松的绝佳场所。


在这里,油腻的“鸡汤”也变得清淡起来,段子手师傅的人生哲理也变得比爸妈平时的大道理和老板不知褒贬的“年轻人啊……”式语言更让年轻人巴适。


按的哪是摩啊,我是聊人生去了……


推拿房的年轻人和被撸的猫没啥区别?


-你有多久没有和别人拥抱过?甚至多久没有和别人进行哪怕是肢体上的亲密接触?

-有的。在地铁上。


以单身狗自称的当代年轻人,除了挤地铁外,亲密接触??不存在的。


哪怕是在拥挤的地铁里,连连发出的道歉声,也显示出年轻人对亲密接触的不知所措。



我们对身体可能受到的“侵犯”更有意识了,但我们似乎在防备“所有的接触可能”。


正如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的教授弗朗西斯·麦格隆,这位触摸影响领域的专家所说,


“我们好像创造了一个反触碰的世界,是时候重申触碰的社会性作用了。”


而大保健则提供了当代年轻人一个心安理得的与他人肌肤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大保健师傅“揉捏捶打”下,当代年轻人宛如被撸的猫,又痒又爽。



在久违的身体触碰中,不止紧张肌肉获得舒展放松,也缓解了当代年轻人的“皮肤饥渴”。


皮肤也会饥渴?这里的“皮肤饥渴”可不是爽肤水乳液可以打发的。


什么是“皮肤饥渴”?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的恒河猴实验中,将刚刚出生的猕猴幼崽与生母分开,然后将猕猴幼崽分配给两个无生命的代理母亲——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


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而布料妈妈没有。


实验结果显示,猕猴幼崽明显更青睐于布料妈妈,尽管铁丝妈妈那里有食物供应。



从这个实验中,哈里认为,猕猴幼崽需要从母亲那里获得比食物来维持生命更重要的需求——肌肤接触,他将这一需求命名为“接触性安慰”


可见,人类对于肌肤接触的渴求不亚于对于维持生命体征的食物的渴求。


根据《触觉:手、脑、心的科学》(Touch:The Science of Hand,Heart and Mind)一书作者大卫·J·林登(David J Linden)的观点,人们在20岁左右拥有最强的触觉感知能力,随后将在此基础上每年下降1%。


由此可见,貌似“高冷”的年轻人,实则正是对触觉对敏感的时候,而恰恰这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接触的减少。


大保健,则在不知不觉中缓解这种对触觉的渴望。


大保健,远不止于“保健”本身?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太多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神经,“信息过载”成为一个高频词。


为减少信息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多人追求“回归身体”——比如脑中什么也不想,只专注于自己呼吸的“冥想”,比如放下手机,在周末去郊外徒步欣赏大自然风光等等。


这些都是从信息的“泥潭”中拔出来,专注于身体各种感官的感受。


而大保健也是其中一种“回归身体”的方法:在揉与锤的力度中,在筋与骨的酸痛中,我们逐渐把注意力从外物返回到自己的身体,进而逐渐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纯生理”的体验过程中。


至于大保健中的“惨叫声”,就更能释放身心压力了。


除此之外,“去大保健吗?”那种隐含的色情意味也让当代疲于奔命而身心疲惫的年轻人在互相询问中多了一分有点“恶趣味”的调侃意味。


大保健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不仅是庖丁解牛式的身体放松方式,更是在紧张的办公与家庭环境中的“第三空间”,同时更满足了年轻人对肌肤接触的饥渴以及回归身体的欲望,在社交功能上也有调侃的“恶趣味”在。那么,人狠话不多——


“去大保健吗?”



利维坦《身体接触的必要性》

环球网《你知道吗,人类爱抚的最佳速度是秒速5厘米》

别的BieDe《渴望别人的抚摸正常吗? 》





你可能会喜欢:

听说在看可以缓解腰酸背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