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低自尊是怎么毁掉你的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2-1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困惑:有一些人能力并不卓越,却依旧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和他们能力不相上下、甚至还要好点的自己,却经常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38岁的安又琪,是首届超级女声的总冠军,也是当今最不红的总冠军。在最新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里,16年间从不松懈舞蹈训练的她,却在舞台上忘记了舞步,她错愕地站在舞台上,手脚凌乱,让人心疼。

而以自信豪迈著称的那英,也在舞台上忘记了舞步,虽然没什么舞蹈经验,但她却能坦然地即兴发挥,以“那英舞蹈作法现场”冲上了微博热搜,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类似情况还有很多:明明对方没有什么技能,却能在面试官面前淡定自若地打包票,事后再恶补功课来应付工作;明明才遭遇工作任务失败,却仍然自信坦然地继续下一次尝试,仿佛丝毫不会觉得自己没用、怀疑自己的价值。

这真令人羡慕。我们怎样才能也拥有这种强大的高自我价值感?


自助提升价值感的本质是提升自尊


如果大家搜索某度“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甚至一些书本,可能会告诉你“交多点会夸奖你的朋友”、“多点成功”。

但是成败、交朋友都具有机遇性,有时候并非自己能够决定的,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自力更生,提高自我价值呢?

我们先来做个关于自尊小测试:


请大家用四个标号为自己评价: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5.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8.我不会认为:我要是能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9.我很少感到自己很没用。

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结果说明:(3)和(4)选得越多,自尊越低。

拥有敏锐的自我察觉能力的我们,也许早已经隐约觉得自己是“低自尊者”了。实际上,自尊犹如自我价值的父亲,时刻影响着自我价值感。

心理学家Brown和Dutton在21世纪初便发现,在面对成功之时,自尊低的人和自尊高的人拥有相似的自我价值感;但在面对同样的失败时,低自尊者会有更低的自我价值感。
 

提升自我价值感自助宝典


1、自助法则1:多关注自身优点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却会在失败面前感觉犹如废物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难题,研究者们突发奇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志愿者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者,告诉他们测验考差了,这之后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

结果发现,高自尊者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要好得多。

实验1示意图,作者:DR


接着研究者又用志愿者们擅长的活动来“引诱”他们,比起低自尊者,高自尊者很快就放下了手头的任务,以此来缓解失败的痛苦。

实验2示意图,作者:DR


高自尊者的谜团解开了!

正是他们这种关注自我优点,以及一些令自己感觉比较好的事情的应对策略,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加高的自我价值感。

以后遇到困难,我们也不妨学学高自尊者,做个“自恋”的人:

“这次我失败了,那又如何,我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优点呢!”

2、自助法则2:聚焦于自己重视的领域


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热爱社会学的你,会因为读不懂不感兴趣的航天学,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吗?

注重工作的你,会因为偶尔一次大扫除的失误,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吗?

其实,我们看重的领域决定着我们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它(看重的领域)有一个“高大上”专业的名称——“自我价值组合”。

当今社会上,我们被消费主义、容貌焦虑等等挟持了,外界企图用焦虑感促使我们做他们想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干扰,倾听自己的心声,做真正令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事情,将自我价值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这对我来说不重要,这并不会令我感觉有价值。人又不是处处完美才会有价值感。”

说来可能不信,国民老婆Gakki(新垣结衣)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在《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国民老婆新垣结衣(Gakki)是一名小职员。

为了成为别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人,她在恋人面前委曲求全,在老板面前任劳任怨,企图成为他人价值观中的完人。因此她把老板无理要求统统接下,干了所有脏活累活。

当她有一天企图以“辞职”来抗议时,老板仅仅以一句“你这样的员工是可以换的”就把疲惫不堪的她打倒了。

她发现自己这么努力,并不能给她价值感,她只是“没有价值的棋子”。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最终意识到,是他人的眼光紧紧地束缚住了自己,以往自视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她松了一口气,选择了辞职,与男友说了再见,终于迎来满足的新生活。

Gakki的自我价值感的回归,是因为她找回了真正重视的领域。

3、自助法则3: 摒弃不可控的价值评价标准


社长的一个朋友说,她觉得自己的自我价值组合在于他人,别人的评价就是她的价值感所在:“我感觉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别人夸我的时候还好,别人批评我的时候就仿若跌进了地狱。”


学会排除掉不可控的因素,能提高并稳定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这个领域会让我的自我价值感坐过山车,我应该试图将它剔除。”

因为无论是他人的评价也好,成功也好,外貌也好,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被人接纳、保持美貌或在竞争中取胜。

Crocker等心理学家指出,将这些不可控的因素纳入我们的自我价值组合,会令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忽高忽低,会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4、自助法则4:学会寻找外界的原因


研究发现,自我价值低的人往往很善良,甚至心软:他们总喜欢往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帮别人的失误找理由。而高自我价值的人,会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件事并不是我不足的责任,或者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Weiner的归因理论发现,将失败原因归为自身能力的人,更容易令自我价值降低。

学会客观的看问题,也许对常年被倡导找自己原因的我们来说,稍显困难了。但不妨请教身边信任的人对这次失败原因的看法,或者进行一个“头脑风暴”:不论对错,在纸上迅速写下其他可能原因,再对前者与自身能力造成失败的可能性进行评分。

等客观分析完原因之后,也许我们也能自信地说:“这并不是我的能力问题,也有其他的原因。”

在美剧《You’rethe Worst》里面,女主角格雷琴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不断否定下成长,她表面活泼无畏,但实际上却患了非常严重的抑郁,低价值感围绕着她的每分每秒。又一次抑郁病发后,她的男友鼓励她进行心理治疗。

她跟心理咨询师说,觉得自己糟糕透顶。

万万没想到,心理咨询师却告诉她这是父母的原因:她没有成为父母期盼的乖孩子,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太不近人情、太不合理,而并非是因为自己是个糟糕的、没用的人。


格雷琴如梦初醒,合理将“失败”归因于父母的她,渐渐走出了抑郁的魔掌,也不再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

格雷琴将错误合理归因的勇气和举动,令她走出低自我价值阴霾。我们也能通过寻找自身以外的原因,提升自我价值。

最后的话


最后,将著名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在《我很重要》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能够笑着说:

“我是有价值的。”

 


Burger, JerryM.Personality /-7th ed[M].

Brown, Dutton JD , Keith A . The thrill of victory, the complexity of defeat: Self-esteem andpeople's emotional reactions to success and fail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Brown J D ,Smart S A . The Self and Social Conduc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91, 60(3):368-375.

Crocker J , ParkL E . The costly pursuit of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4,130(3):392-414.

Di, Paula, AdamCampbell, et al. Self-esteemand persistence in the face of fail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Psychology, 2002.

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第3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毕淑敏. 我很重要[M]. 漓江出版社, 2013.


作者:DR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喜欢文章,给社长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