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一大错觉:TA喜欢我| 你是不是“容陷爱”?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3-01-24


韩国爆火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有一位主持人李光洙,每次一有女嘉宾参加节目,他就会表露出喜爱之情,如果女嘉宾选择与他组队,他就会沉浸在自我幻想的爱情之中。因此另外一位主持人给他起了个称呼,叫“容陷爱”。

容易陷入爱情之中,听上去像是充满了粉红泡泡的韩剧剧情。可是因为别人对自己一点点好就喜欢对方,甚至单方面陷入爱情,这是真的爱情吗?为什么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对自己好,也要奋不顾身地交付自己的一颗真心?


有一种错觉叫“Ta喜欢我”


像李光洙这样因为别人的一点点好就陷入爱情错觉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容易陷入爱情”的人总是被对自己好的人吸引,本身就是“容陷爱”的典型特征。

心理学上有一个相互吸引定律,指的是人们通常喜欢那些也喜欢他们的人。方不一定很漂亮、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很喜欢他。

这里分享一下女孩希希的苦恼,她也经常陷入“他喜欢我”的错觉,不明白为什么当自己喜欢上对方后,表白的下一步总会变成“我们只是朋友”、“我对你和对别人都是同等态度”这样的结果。她总在怀疑:“难道别人不是因为喜欢我才对我好吗?”

喜欢上喜欢自己的人,符合人的自我中心本性。但对于容陷爱者来说,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显得过于突出,因为他们更容易将别人的好视为“喜欢”。

相比于正常人循序渐进的熟悉过程和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容陷爱者对待感情往往是快速投入又大起大落,这也更容易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体会到失落的情绪。一旦陷入“Ta喜欢我”的错觉后,他们要么拼命寻求“爱的印证”,要么陷入“没有人爱自己”的自我怀疑中……

知乎上就有不少人求证“Ta是不是喜欢我”,一边寄希望于网友帮自己打消这个幻想,一边又默默看着网友的回复黯然神伤。



正像卫兰的《一场误会》中唱的那样:到底是寂寞过剩,才谢绝冷静。


为什么会“容陷爱”?


1、未被满足的需求和爱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角松子,是容陷爱的典型代表。她说:“只要别人对我好,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好,我都忍不住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为了支持潦倒的男友继续写作,她不惜卖身赚钱养家;也会因为嫖客的一句话,甘心被骗财骗色。只要别的男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她就会无条件地付出,满足对方的任何需求,即便被家暴,也会默默忍受。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松子小时候一直得不到家人的关注,从小就缺爱的她,长大后也一直在人际交往中索求关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的确认度,共同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爱的体验而我们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的确认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跟幼时与家人(母亲)的关系有关。

容陷爱者通常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十分强烈,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对自己本身的关注,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又常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当别人做了某件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事情时,他们更倾向于将它当成是亲密关系的确认,而忽略了这或许只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正是由于爱的缺乏,容陷爱者才更容易陷入爱情。

2、被放大的普通人际交往

容陷爱者会过分关注人际关系,就算是一般人眼中普通的社交礼仪,也会被他们不断放大。

有人在网上提了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
“男同事今天帮我挡住了要关上的电梯门,是不是对我有感觉?”
“每次吃饭XXX都会帮我拿水果,他是不是对我有意思?”

在强调“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社会环境里,如果别人对我好,我却无以为报,这是容陷爱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无法与人建立正确的连接,不知道如何正常回馈这份善意,内心的亏欠感会放大容陷爱者的焦虑。

曾有一个真实的新闻案例:有女子因为被一名男子多次往家里扔死老鼠后报警,警察调查后发现两人是同事,男子因为女同事总是帮他捎带东西就以为女同事喜欢他,于是向女同事告白,没想到被拒绝,之后怀恨在心肆意报复。

因为别人的付出,便给对方回应更多的关注,对所有对自己好的行为都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甚至让自己付出全部真心,是容陷爱者常见的做法。但是这种因感激而生的喜欢,根基是脆弱的,当发现对方不再对自己好了以后,会产生很大的落差,有的人甚至会对对方怀恨在心。



当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能分清这是在正常的交往范畴内而大方接受,也清楚有些好是自己并不需要的,所以能够主动拒绝,这才是理想的状态。而容陷爱者却由于缺乏这样的能力,总是将正常交往中表现的善意当成心动的信号,作出亲密关系的错误判断。在得到错误的反馈后,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自洽,并不断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摆脱“容陷爱”,成为你自己


因为缺爱而容易陷入爱,所缺失的并不是外界的爱,而是对自己的爱,从自身获取能量,才能真正做到摆脱“容陷爱”。不妨试试从以下几点做起:

1、坚信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建立起对自我认知的绝对权威,在此基础上开启与他人的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个个去实现自己曾经的愿望,提升自我满足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

2、重视自己的想法,将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别人对自己好时,问问第一人称的自己要不要接受,喜不喜欢这样的方式。适当地忽视别人在对你好时背后的原因:我不要只接受你的喜欢,我要我自己真正的喜欢。

3、面对轻而易举就产生的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心动阈值。例如多少次好、怎样的好才能达到这个阈值,再考虑是否要喜欢对方。至于普通的社交礼仪,可以依葫芦画瓢,相信别人更愿意感受的是善意而不是过分的热情。

或许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本性是情感矛盾”,又或许如温尼克特所说“人的本性是依赖”,可是要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处理与自我的关系。所以要不要陷入爱情,不应该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来界定,应该由我们自己定义。



1.《亲密关系》(加)克里斯多福·孟 2015

2.《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刘擎 2021


安可时刻


2023「社会学了没」共读会正在筹备中。

一年深度共读12本书,其中书单中包含自我认知、关系重构的经典书籍,比如《被讨厌的勇气》《认知觉醒》《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热锅上的家庭》,帮你建立和重构美好关系。

如果你对【2023社没共读会】感兴趣,欢迎加入共读会的交流群,第一时间获取共读会的信息。

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邀请你入群,请发暗号:共读会交流群。

2023, 在读书中重构美好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者:升华

编辑:蒋冰心


你可能还喜欢:

喜欢的话给社长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