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漆新贵 | 适合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重庆高教研究 CQGJYJ 2024-02-05
  《重庆高教研究》投稿及审稿要求

引用格式:漆新贵.适合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5):5-7.



漆新贵

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适合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职业大学(现闽江学院)担任校长时就明确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给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等科学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柱力量,是区域和行业发展的硬实力支撑。创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层次类型教育特点、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的“适合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题中之意,是新时代党的重大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是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告别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走向学生为本、应用为要的一场革命,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一、适合教育的理论溯源

适合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维度多元的历史范畴,与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所倡 导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一脉相通。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倡导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内容、方法、步骤进行相应的选择。夸美纽斯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并提出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适应性教育。苏霍姆斯基更是直接提出“适合群体与个体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合共性与差异的教育方式”“适合需求和发展的教育内容" ,这些观点都渗透着适合教育的思想 。孔子最早提倡因材施教,他要求对学生“听其言而观其 行”,因为每个人性格存在差别 ,智力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才能和特长差异进行施教。孟子提倡“教亦多术” ,认为人“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蔡元培遵循“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要因材施教,推动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才施教。潘懋元先生认为,教师只有始终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可能学有所成,实现终身成长。

二、适合教育的基本内涵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和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适合教育是由理念、共识、行动和模式构成的一 种新型教育形态。具体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层次类型教育特点、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达成顺应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引领地方支柱产业高效率转型升级、激发学生高动能自主发展活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形成高标准质量保障体系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共识;围绕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范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等关键环节开展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最终形成“需求导向、尊重差异、个性发展、各美其美”的适合地方本科高校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三、适合教育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理论逻辑
(一 ) 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流应用型人才的支撑。应用型高校作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不断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促进地方支柱产业对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无缝对接,才能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高效率转型升级所急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实现引领地方支柱产业高效率转型升级。

(二)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合学校层次类型教育特点

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转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层次类型教育特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在“双 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也可以办出一流本科,培养出一流应用型人才。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正视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明确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服务定位,推动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

每个人的兴趣、禀赋和志向是不同的 ,就业、创业、考研、出国深造等个性化诉求也千差万别,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正确引导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多元化诉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具体来讲,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要坚持学生中心,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制化课程,推进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范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使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适合,这也是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适合教育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一 )适合区域需求,引领产业发展

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合区域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需求,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办学与区域发展的适合度、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 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一是促进城校共生。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园区(景区)”融合发展,与高校所在区域全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资源优势、行业企业的产业资金优势、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园区(景区) 的科技成果优势,形成区域发展共同体。二是全面优化专业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按照“目标导向、分类布局、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增设新工科、新农科、新 文科、新医科等“四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减招、停招、撤销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老旧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引领地方支柱产业高效率转型升级。

(二)适合校本实际,突出特色发展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和校风教风学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合校本实际,突出特色发展。一是明确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优势,通过学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文件、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调研学习、开展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大讨论、召开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方式,全校上下形成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共识。二是做好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成立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组织机构。坚持内涵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原则。出台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发 展、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师发展和一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顶层设计系列文件,按照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制度设计、配置教学资源,开展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三)适合多元诉求,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诉求是个性、多元和变化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合学生需求,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高动能自主发展活力。一是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生中心、产出 导向、跨界交融、多元培养、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达标基础上,尊重学生多元需求,组建卓越类、复合类、创业类、深造类、特长类和国际类等各类实验班,从课程修读、校企协同、海外研修、微企创业、名师导引等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立交桥”。二是 持续推进个性化教学范式改革。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精准监控方法,挖掘学生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学习规律,从教学大纲、教材(讲义) 、教案、教学周历、试卷等环节形成适合不同类型课程自身特点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持续深人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毕业论文( 设计) 、公共课教学等为主的五大教学改革。针对教学的真问题和小问题,打造对分课堂、云班课、双师同堂、技术白话等符合课程特色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多种特色教学范式。

文字编排:张海生

审核确认:吴朝平 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投稿及审稿要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漆新贵 | 适合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重庆高教研究 CQGJYJ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