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一别,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2017-10-04 凤凰欧洲 凤凰欧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赏月品饼,花好月圆,这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


但是“团圆”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不能归去的家乡,不再有春暖花开,只剩下严寒酷暑。


中秋,是望着月亮思念家乡,是游子们的眷恋;是海峡两岸放不下的执着是异地学子们心中一望无尽的乡愁。


这股愁伴着桂香,踩着月光,飘到很远……


故事一

忆中秋·味道


“如果哪天我说想吃妈妈做的菜,那一定是我想家了……”


有一次,带外国朋友到中国城下馆子,他问我中餐里吃过最好吃的菜是什么?的中餐是什么?我突然愣住了,想了好久,我说,应该是我妈做的菜。



我妈的厨艺说不上特别精湛,对于一个吃惯辣子鸡、肠旺面、酸汤鱼长大的重口味贵州妹子来说,我妈做的菜少盐、少油,我甚至觉得有一丢丢寡淡。


离家这几年,法国餐、意大利菜、英国菜、西班牙菜……酸甜苦辣咸,什么都尝过了。可脑海里、舌尖上,却总是萦绕着妈妈做的家常菜那种淡淡的滋味。


哪怕只是一碗面,清汤寡水,两个荷包蛋,几片瘦肉,一把葱花香菜,嗯…依然少盐寡淡,但却总能让我吃的很踏实、很安心。


想家,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某个时刻突然想吃某样东西了。秋天了突然想吃栗子;加班晚了突然想吃少盐的面;几乎不过中秋的人,这两天跑几趟中国城都非要买到月饼。


也可能是我心性有点迟钝吧,有的东西,心没来得及感受到,胃先提醒了我。


来自Sexyarmhair



故事二

忆中秋·成长




“来到英国以后,就格外怀念爸妈在身边的感觉。”


记得高中刚毕业那会儿,简直兴奋得手舞足蹈,终于可以去一个新的地方经历自己想象中酷酷的独立生活,可以喝酒,晚睡,偶尔奢侈一小下,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想想都觉得刺激。


可是来到境内的第一个上午,英国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那时候完全不知道有入境卡这种东西,入境的长队看不到头,总算要轮到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前面的男生手里拿着一张小卡片,再往后一看,所有人都拿着一张小卡片。


脸皮薄到不能碰的我又不想去问那到底是什么,更不好意思让站在后面的人帮我拿一张。于是自己做了一个很愚蠢的决定,从队伍的围栏下翻出去,自己去拿入境卡。至少这个动作我自己感觉可以做的很利落很潇洒。


但是我错了,低下腰拿一瞬间,身后硕大背包夹层里的所有小东西全都掉了出来,脚下一滑,整个人都摔在了地上,手里拎的电饭锅也咣里咣当摔出了一米远,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羞红了,脸热得能煎鸡蛋。余光一扫,看见所有前面的人都在往我这边看,就在弯下腰捡东西那一瞬间眼泪就出来了。


好像就是那一刻极为强烈且真实地意识到,自己原来已经距离会帮自己提东西,和自己说悄悄话的的爸妈足足七千多公里了。



来自圈圈



故事三

忆中秋·团聚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对于已经出国好几年的我来说,乡愁其实是一条短短的信息,家人在电话那头,我在电话这头。十一加中秋小长假,归期在即,但我不能踏上归程,因为路程遥远,时间不足。如此,也只能安心待在异乡,用几句微信问候亲人,聊以藉慰,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孤独”二字。


刚到英国的前几年,生长在南方我很不习惯,秋来得快,冬久久不愿离开。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中秋倍思家,到了中秋,我就更加想念家乡的温度,和煦的风,亲人的叮嘱和朋友的问候。



回想去年,学校到了九月还未开学,我有幸留在父母身边度过一个完美的中秋。


那时,月圆当空,我们一家三口,还有舅舅一家三口,提着帐篷,带着月饼柚子,在公园中挑了一块风水宝地,安顿好一切,便开始坐下赏起月来,谈笑风生。


脸庞映着月光,明月松间照。在热闹的节日里,月饼们似乎也会争宠,五仁月饼依旧“不受待见”,冰皮月饼似乎成为了“新宠”,不过,他们都不如被剖成一块块的大柚子受欢迎。


中秋节吃柚子,似乎是两广地区特有的习俗。柚子又名“游子”,便是希望在外飘荡的游子可以回家团圆,以前的我不知道,柚子还有这么一层含义,却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家人的深切的期盼。


那个时候,吃着月饼,赏着月亮,亲人围绕,其乐融融。妈妈还是喜欢老生常谈,念叨着那几句不中听的话,我总是不故一屑,但是此时回想起来,却格外的怀念。


如今,再逢中秋,我学会自己为自己过节,吃着在中国城精心挑选的月饼,独自欣赏着月光。究竟,何谓中秋?也是举杯邀明月,也是饼儿圆馅儿甜,也许更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也许,这就是我对中秋,所有的回忆。



自苏墨橙




故事四

忆中秋·融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故乡的思念是深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连大诗人杜甫都不能割舍对故乡的思念,更何况我们这些大学生呢?


还好离家不到一个月我们就迎来了十一假期,同学们可以乘此机会回归家庭的怀抱。我倒是方便很多,家就在天津,回家顶多就是一趟城际公交车的事儿,也从来没体会过抢票回家的感觉。但我家也是十年前从北京搬到的天津,所以我并不是天津本地人。



相较北京我还是更喜欢天津,并把天津当做自己的家乡。


天津比北京清静,北京的人太多了,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一个普通的周末,五道口的人就已经抵得上天津平安夜时的滨江道。天津的生活节奏更舒缓,不会像北京从早晨6点开始四号线的人就能挤爆了车厢。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天津的物价比北京便宜。从公交车到水果,似乎这里的空气都要比北京便宜似的。


没有抢到票而没办法回家的同学也不需要难过,也许,在这所城市,你能过上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来自张茗轩



故事五

忆中秋·传统



“不管在哪,我都忘不了家乡的那口面的味道。”


以前,人们写封信英国、中国一来回要两个多月,现在,我们可以随时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视频,很方便,感觉大家从来未曾离开过。虽然联系越来越方便了,但还是想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嘛,尤其是在春节、中秋这些节日的时候。


之前在国内,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中秋,年年过、年年都一个样。到后来就觉得特乏味、特无聊,觉得过不过都无所谓。反倒是出国之后,变得很“计较”、很上心,对咱们这些老节日、老传统特重视,特放在心上。


很多海外的华人华侨都有这样的感觉,出国越久就越爱国,出国越久对传统就越重视,我也是这样。



我从小就不爱吃月饼,在国内的时候从来不吃,反而是出国以后,每次中秋节,不管多远、多忙,一定要跑到唐人街买个月饼吃;端午节,再麻烦也得吃个粽子…


我是河南人,河南人都爱吃面食。来了伦敦之后听说有一家河南烩面馆在伦敦东边,而我住在伦敦西边,从此之后,隔三差五我就穿过整个伦敦城区,专门去吃一碗烩面,为的就是这一口家乡味道。


这种血脉里的情感很复杂,说不清为什么,就是心里惦记着这个事儿,就觉得一定要按着咱们传统习俗来过,总觉得这是唯一一个能让我和家人“天涯共此时”的方法。


来自不思蜀



新的一轮圆月,叩起婉约旖旎的夜晚,照耀万家灯火通明,倾泻无尽绵延的思念。


中秋的美,其实不只是美好的婵娟,更在于远方的思念。


不论你在世界哪个小小的角落,愿一句温馨的祝福,可以温暖你的心境;不论阴晴圆缺,愿我们可以因思念而相近。



凤凰卫视欧洲台综合报道

信息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习编辑:黄帆,美智,霄荃

责任编辑:李乐

 

精彩推荐

惨绝人寰!枪手在32楼向人群疯狂扫射血洗“赌城”致近600人死伤!美国枪支管控为何如此困难?

还记得轰动全美的“世纪审判”杀妻疑犯辛普森吗?快70岁的他今天出狱了!

太丢人!中国旅游团将伦敦火灾大楼当景点,导游被遣返司机被停职!

美国劲爆纪录片首次高清无码揭秘好莱“污”私密精英SEX俱乐部:莱昂纳多,布拉德皮特等一众巨星躺枪!

从“小女孩”到“铁娘子”,默克尔是如何四次连任德国总理的?

伦敦又爆泼酸袭击!一年内发生455起,哪些地区要少去?

欧莱雅女继承人凄凉离世 宁可信任陌生人也不信任亲女儿

小鲜肉片酬过亿连遭批:中国影视行业组织怒颁片酬限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